“海博会”“深耕”海洋 持续拓展蓝色市场

财经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11-03 09:53:31

  “海博会”“深耕”海洋 持续拓展蓝色市场
 
  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日前在深圳闭幕的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深耕”海洋,不断拓展蓝色市场,大批高精尖技术装备纷纷亮相,分享蓝色技术;众多中国公司前来赶“海”,共促蓝色增长;深圳发挥海洋国际交流合作先锋地作用,努力打造蓝色经济风向标。蓝色经济也在我国新发展格局中,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贡献着新的蓝色动能。
 
  海博会是中国国家级国际性海洋经济博览会。本次海博会吸引了全球600余家参展机构围绕船舶及港口航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态环保和安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六大板块,联手开启了“海洋经济盛宴”。大批高精尖技术装备纷纷亮相,众多世界一流的设备、产品和创新成果,闪耀着夺目的科技之光。
 
  创新是第一原动力。海博会上,世界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南海可燃冰试采等一组组模型,展示了以中海油为代表的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及工程作业从水深30米到3000米的技术创新实力。全球最大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公司中海油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单一油气开采公司发展为国际综合能源公司,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在海洋高端装备板块,中集集团以“大海洋、新海工”为主题,展示其在海洋工程、海上风电、海洋渔业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中集海工负责人介绍说,从过去向国外购买技术受制于人,到制造出全球最先进的“蓝鲸”系列,自主创新贯穿了企业发展的始终。目前,中集集团已拥有20个“世界冠军产品”,遍布全球300多家企业,成为全球领先的物流和能源装备制造服务企业集团。
 
  云洲智能发布了两款国产自主多用途海洋无人艇新品,包括全新一代L25海洋调查无人艇和M40P多用途水面自主测量无人艇,分别在续航、通信、航行姿态、测量能力、安全性、易维护性等六大维度取得突破,实现了从船体、导航、环境感知、载荷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解决了以往无人船艇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低,限制了技术升级迭代速度、产品应用的时效性、维修维护的便捷性等关键应用层面问题,以技术创新切实推动了海洋智能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控。云洲智能董事长张云飞表示,海洋装备作为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必须解决“卡脖子”难题。
 
  受疫情影响,美国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教授William Gerwick和来自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药物发现研究所创始人Ronald Quinn,通过视频连线为海博会参与代表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海洋天然产物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并分享了一项关于靶标筛选的质谱应用技术。他们认为,任何新技术的发现与应用都有利于加速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
 
  海博会是全新的对外展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众多中国公司前来赶“海”。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港口、招商蛇口、招商轮船和招商工业等组团亮相。
 
  招商港口作为全球领先的港口开发、投资和营运商,在海博会上主要展示了覆盖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全球多条主要航线上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的布局和业务发展情况,并以深圳妈湾智慧港口建设为亮点,展示了新基建下九大高新技术智慧元素的应用场景。受全球新冠疫情及世界经济逆全球化复杂情况影响,在今年全球贸易货运量同比下降情况下,招商港口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861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5%;其中中国内地码头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海外码头则同比大幅增长29%。
 
  招商轮船则通过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实现了突破。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展示的中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Stena高端客滚船等,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实现了国内该领域的“零突破”。
 
  作为海洋电子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全球领先的海底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展示了核心设备——海底光缆中继器。海底光缆系统是全球国际网络互联的“中枢神经”,承载了全球99%以上的国际数据互联,也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海底中继器是跨洋长距离海缆传输的核心装备,可支持16000公里的超长距通信传输,并在8000米水深环境稳定工作25年,目前全球只有包括华为海洋在内的极少数厂家具备此能力。
 
  作为中国海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中集来福士在海博会上全面展示了覆盖高端海工装备产业链设计、采购、建造、调试、应用和运维等上下游环节的强大“交钥匙”总包服务能力。其中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2017年,“蓝鲸1号”助力我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成为万众瞩目的大国重器。2020年初,其姊妹船“蓝鲸二号”再次成功完成第二轮可燃冰试采工作,并创造了试采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
 
  此外,陆海统筹出圈下海也是近年来我国“深耕”海洋的特色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海博会上展示的遨海通、遨海桥与遨海云3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让电子信息产业引领了海洋科技创新的潮流。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发挥海博会在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深化海洋国际交流合作、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平台作用,深圳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地、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海洋国际交流合作的先锋地,不断增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和辨识度,在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上做好示范、当好标杆,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深圳贡献。
 
  从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行重大部署,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把握蓝色机遇,发展蓝色经济,深圳肩负重任。
 
  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近2600亿元,同比增长约8%,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近10%,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深圳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海洋产业日渐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深圳市已建及在建的海洋领域各级创新平台有34个,包括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0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集聚了近千名海洋领域高级研究人员。此外深圳还建有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装备研究/生产基地、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支撑平台(坪山)、国际生物产业基地、深海海洋装备试验和装配基地、深圳蛇口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海洋相关基地。
 
  业内专家表示,深圳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化环境。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要发挥自身优势,激活海洋科研成果,将政策、科研、资本和产业结合起来,夯实发展基础。
 
  今年的海博会,推动陆企下海成为一项重要使命。陆上经济的科研产业化经验,将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海博会跳出海洋“圈层”从海陆统筹的视角站位立意,努力打造引领陆地企业探索海洋的窗口,深圳首当其冲。
 
  为了抢抓“蓝色机遇”,加速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深圳市近日印发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根据这一“方案”,“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夯实四梁八柱,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与文化、海洋综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领域,大力推进63个重点项目示范性建设,力争通过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有效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到2025年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城市和对外彰显“中国蓝色实力”的重要代表。(记者 李晓玲 深圳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