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军:强化文化担当、突出文化赋能、推动文化创新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2-12-14 10:57:57

高小军:强化文化担当、突出文化赋能、推动文化创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双万”新东莞,如何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如何聚焦“推进东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双万’城市形象有效传播”,以文化强市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小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文化担当”“文化赋能”“文化创新”这三个维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专家简介
 
  高小军,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深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政府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政策研究、规划与咨询工作。现任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审专家,深圳市“市长(文化)质量奖”行业评审专家,福田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专家智库成员。
 
【文化担当】
 
找到文化强市建设的核心战略支点
 
“东莞文化建设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高小军表示,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发展路径,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也提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发展定位。
 
在高小军看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强化文化担当,从全球视野、国家战略以及湾区整体发展格局和定位中,找到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核心战略支点。如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格局中,东莞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制造名城,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拥有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去讲述、展示、传递东莞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担当精神。要对外讲好东莞文化故事,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发展格局。
 
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高小军认为,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东莞,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莞邑文化等,放眼整个大湾区,都是很有价值和代表性的。因而,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应当致力于增强湾区文化认同,助力共建人文湾区,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先行者的角色。
 
此外,高小军还建议东莞立足于自身的工业文明、商贸文明优势,强化文化担当,“要挖掘好、展示好东莞在工业文明、商贸文明中的文化特质、符号、元素。”
 
【文化赋能】
 
文化应更深入地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中
 
突出文化赋能,这是高小军给出的第二个建议,“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应该更深入地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中,融入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融入全域发展。”这也是东莞正在努力的方向——以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以文化牵引带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高小军表示,文化强市建设,不仅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更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正因如此,更应突出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作为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有非常好的基础和优势。”高小军认为,东莞在文化装备制造、潮玩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要通过文化赋能,包括创意设计赋能、品牌赋能等,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业竞争力。
 
东莞,不仅是一座国际制造名城,还是一座美丽宜居的现代生态都市,是“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高小军建议,通过文化赋能,将更多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化产品、文化节庆等植入城市生态空间,“让街道、河道、绿道、碧道、森林步道成为彰显东莞城市文化魅力的体育赛道、艺术廊道、节日大道,成为东莞城市文化新空间、新场景、新地标。”在他看来,东莞今年创新策划打造的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就是通过文化深度赋能生态空间的一个典型案例。
 
同时,高小军还建议以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让城市更美好,如发挥潮玩产业优势,融入更多潮玩IP元素等。
 
【文化创新】
 
精准匹配不同片区的文化特质、产业特点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一定要推动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方面综合性的创新。”高小军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文化强市建设新征程中,在强调深度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要突出文化创新,文化产品不仅要满足本土历史文化传承的需要,也要注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除了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外,高小军认为,还要推动城市文化空间的创新,要根据各大片区的不同功能定位,量身打造不同的文化空间,不能只是建设单体的文化场馆,要精准匹配不同片区的文化特质、产业特点与资源禀赋,如松山湖片区,要结合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特点,匹配相应的文化空间设施,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人才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松山湖独特魅力。(东莞+)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