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街道持续推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让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2-12-19 10:34:03

万江街道持续推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让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保护文物本质就是保护历史,护佑文化传承。万江街道,地处东江下游,明朝天顺八年(1464)立村,初曰疍家租,清朝嘉庆二年(1779)称万家租,后因江河如网改称万江租,习惯上称为万江。从明朝至今,遍布在各村的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万江大地上。巍然耸立于东江之滨的金鳌洲古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汾青云桥、沐浴百年风雨的滘联参天古树,均印证着万江人文源远流长。
 
近年来,万江街道认真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反映历史文化的古村、古树、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文物“活”起来,非遗“火”起来,旅游“热”起来,切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进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沿正丫村小径到起龙广场,一路上绿意盎然。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有不少市民散步休闲。而在起龙广场,有6棵树龄在150年以上的三级古榕树,是当地不可多得的瑰宝,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是该社区村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对滘联村民来说,这片古树群承载着他们的乡愁。谢浩荣是滘联社区负责护理古榕树的护理员,他提到,曾经的起龙广场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6棵古榕树虽然自然生长,但无人照料,枝叶稀疏,没有生机。后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滘联社区的努力下,这里被打造成一个休闲广场,古榕树也有了“新家”。
 
滘联社区以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不仅安排护理员细心养护社区内的古树名木,也会邀请专家综合评估古树的生长态势,通过修枝、施肥、除虫、加固等措施,确保每棵古树都能健康生长。同时,为让古树文化得以言传,该社区每季度定期组织社区青少年儿童开展古树保育行动,由社区专职保育人员到现场教导,促使青少年儿童进一步了解古榕树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以及保育知识,让孩子们养成保护古树名木,守好绿色“活文物”的良好习惯。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人文与景观价值。滘联社区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是万江街道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万江街道共有杧果、榕树、木棉、水翁等古树名木树种共计159棵,主要分布在万江、石美、蚬涌、滘联、小享等社区,其中有不少古树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活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保护古树名木,提升城市品质,近年来,万江街道全面排查摸底辖内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积极探索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和巡查台账,并以社区为主体,定期开展巡查,修整加固部分存在隐患和危险的古树名木,确保古树名木安全。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古树名木保护氛围。
 
文物承载着历史,凝聚着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据万江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万江街道记录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4处。接下来,万江街道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扎实推进古建筑、文物修复工作,积极探索活化利用形式,在守护万江“城市记忆”的同时,使之成为展示万江水乡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大汾社区,位于万江街道西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立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东莞“四大名乡”之一。走进大汾,漫步古街小巷,文物古迹举目可见,文化故事随处可闻。在这里,有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连步桥、种德桥,和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云桥,3座古桥均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的何氏大宗祠,是四合院式布局,头门、门前、后殿、厢房、硬山顶上有船形脊,布局严整均衡,风格端严雄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论石雕、木雕、砖雕、人物塑像、花鸟虫兽、山水楼台、古物图案等,均精雕细塑,极为精美。
 
“近期,我们计划围绕何镜堂院士祖居、何为故居、鹅颈公祠和青云桥区域进行方案设计,目标是疏通青云桥水系,打造景观节点,重现‘小桥流水’景观,重拾水乡记忆。”大汾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落成后,青云桥区域将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景、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有利于提升社区文化艺术氛围,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据了解,青云桥位于东莞市万江街道大汾社区下坣坊,明代万历年间由乡人何景瞻等筹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梁式平拱桥,长17米,宽4.1米,高3.4米,孔高2.3米,孔跨4.8米,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桥身由红砂岩砌筑,桥面栏杆和望柱为花岗岩,桥身两侧嵌红砂岩刻“青云桥”桥额,桥额上方花岗石栏板刻“同治二年癸亥暑月建”字样,桥头两侧置花岗石抱鼓石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于1993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以活化利用大汾社区青云桥为抓手,通过文物保护、风貌传承、闲置盘活、配套提升,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目前,万江街道正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深入梳理历史文化特色,发挥“一砖一瓦总关情”的最大效应,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留住乡愁记忆。
 
去枝昌龙舟训练基地接受龙舟知识和竞技技巧培训,到万江新村品尝新村腐竹,到非遗传承人温沛标工作室聆听悠扬古琴声.....虽然近日气温骤降,但挡不住人们打卡万江非遗项目,寻找非遗美食的热情。市民刘女士说“近段时间,有朋友转发‘走进文旅东莞,邂逅潮玩万江’系列视频,里面有介绍到万江的非遗项目,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万江的非遗文化,感受到万江的人文魅力。”
 
万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风淳朴,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先祖们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近年来,万江街道积极做好非遗抢救、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各类活动,致力于非遗项目宣传推广,让广大群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截至目前,万江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6项。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讲好万江故事,为东江“最美身段”喝彩,万江街道宣教文体旅游办不断挖掘文化旅游内涵,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构建起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近期,该办精心设计并推出了“万江留声专辑-万江旅游观光地图”,分别以“漫·旋律”“潮·节拍”“美·和声”三种音符的形式串联起万江辖内文物古迹、潮流商圈、特色美食、网红商家与旅游景点。市民游客只需要打开手机,点击保存,就可以随时按照地图上的指示,到金鳌洲和下坝坊了解万江历史文化故事,到新村社区品尝腐竹糖水,到三江六岸滨水岸线,感受自然生态风光。
 
万江赛龙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赛龙舟项目传承与发展中,万江街道通过对龙头文化的深刻挖掘,给予传媒、摄影师等文化工作者二次创作的灵感,增强文化自信底色,并深入田野调查,发掘、整理“起龙”文化,在每年的四月初八前后,举办盛大的“正丫起龙”活动。同时,创新发展万江龙舟俱乐部,鼓励民间艺人、院校、社会团体等做好龙舟创意文化,开发出“飞天遁地”小龙舟、徽章,银质、木质、聚酯龙头、饰件等文创产品,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彰显龙舟文化,将滘联“正丫湾”逐步打造成集龙舟文化、传统小吃、农耕文化等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助力乡村振兴。(来源:魅力万江 )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