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不断突破 打印胆囊未来不是梦

科技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11-06 15:02:51
  3D人体器官打印,离我们还有多远?
 
  毫无疑问,3D打印可以即刻打印做出巧克力、玩具、模型车之类的小玩意,听起来很好玩、很奇妙不是?可是,很多研究3D打印的科学家,并不觉得弄这个单单是好玩,他们着眼的是未来可以打印出功能性的人体器官,救死扶伤。如果能按需求打印出人体器官,那病人们就不用为器官移植等那么久了。就算是在美国,到现在也有78837人眼巴巴地等着器官捐赠。但自2014年1月以来,只有3407例器官捐赠。而3D打印器官这样尖端技术的攻破势必会大大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
 
  然而,我们还处于这项技术的初级阶段,毕竟打印人体器官听起来就是一个无比复杂的过程。
 
  什么是3D打印器官?
 
  3D生物打印的研究历史已经很悠久了,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走上正轨。这还得感谢威克森林(Wake Forest)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他们打印出构成人体膀胱的人工合成块。这此乃一大突破,但是并未打印出真正的人体膀胱。2000年,艾莱姆森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Thomas Boland开始改造喷墨打印机、制造生物墨水、打印3D器官。
 
  2007年,世界上最早的3D生物打印公司Organovo成立。彼时,Organovo也仅仅是打印出肺组织样本
  
  3D打印器官到底有多难?
 
  虽然打印出人体器官和打印塑料玩具过程非常相似,比如都需要用墨水(或生物墨水)一层一层地重叠打印。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许多不同点。
 
  1. 我们知道大部分的人体器官长得什么样,但是要打印它们,得为病人做CT和MRIs扫描,其次需要用电脑软件检测结果,然后为病人的3D打印器官设计一张精确的蓝图。
 
  2. 3D打印器官的材料是人体细胞而不是聚氯乙烯(PVC)塑料或金属。除了真正的器官细胞,还需要干细胞、生物工程材料和一些人体不会排斥的替代品。
 
  3. 一旦一个样本被打印出,科学家们会把它放进培养箱。因为这样细胞才会慢慢融合,直到形成一个真正的器官。
 
  意思就是,你得先找到可用于构成器官的细胞材料,然后让它们在体外融合生长。最困难的一点是,你不能直接将3D打印器官植入人体内,器官需要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来运输血液、提供营养,但是要打印出又长又瘦的血管更将是面临的一大难题。
 
  黑科技尚未降临,器官切除后遭遇“尴尬”
 
  虽然3D打印过程极其困难,远超我们的想象,但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半成功的例子。之所以称为半成功,是因为这些3D打印器官大多都不是功能性的,或者它们不会存活太久。比如,Organovo成功打印出迷你人体肺器官,但它只存活了40天。因此,在尖端技术尚未突破和大范围实际运用的现阶段,器官切除手术病人的术后养护,更应该引起重视。例如当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在胆囊切除后,虽有效改善疼痛现象,但因患者原有的胆囊浓缩、存储和排除胆汁的功能缺失,胆汁就会“居无定所”,即使不会对身体造成直接伤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胆管可能发生代偿性扩大,将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此时,由于胆管没有浓缩胆汁的能力,稀薄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直接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伴有腹胀、腹泻、消瘦、面黄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这时就必须使用药物来全面补充消化酶,促进胆汁分泌。例如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人体消化所需的胰酶,其中阿嗪米特能够高效促进胆汁分泌,相互配合使得消化更彻底。而根据病情轻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更能尽早改善病情。
 
  胆囊切除后,一些患者会出现诸如腹泻、腹胀、进食后不适等一系列症状,大多数人依靠药物的帮助使胃肠不适症状得到慢慢缓解,但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我们寄希望于未来能有成熟的3D打印技术来帮助无胆人士实现胆囊“再生”,让他们不再为消化问题而烦恼。而在这一梦想成真之前,泌特将一直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