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投1260万元建四个全科医生实训中心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11-21 08:50:44

  东莞将投1260万元建四个全科医生实训中心
 
  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张覆盖了全市各镇、村(社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令东莞居民步行15分钟可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近日,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公布了2017年度“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20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榜上有名。作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此次东莞市的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光荣上榜,东莞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广州。
 
  东莞市卫生和计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市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而面对全科医生的缺口,今年起,东莞市财政将投入1260万元建设四个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建立长效、稳定的培训机制。
 
  走进大朗社卫中心,除了中医等特色诊疗服务,这里还为前来就诊的居民提供免费网络、中药茶饮、消毒热毛巾等便民服务,如织的就诊人流也说明了,这里能跻身“百强”,绝不是偶然。
 
  从2015年8月开始,大朗社卫中心正式启动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截至今年9月,该镇社卫机构100%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累计签约9.3382万人,签约覆盖率达30.02%,其中重点人群5.0322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3.19%。目前,大朗全镇16个社区卫生站已全面开展该服务,机构开展率高达100%;与此同时,大朗社卫中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目前累计建档人数达到36.5424万人,建档率100%,档案使用率高达61.35%。
 
  “社卫中心运作的出发点,应该是通过全科医生,对居民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通盘关怀。”大朗社卫中心主任余祖卫说,基层医疗应提升居民健康素质,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大朗户籍居民与大朗社卫中心签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后,将与家庭医生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家庭医生将对居民个人及家庭健康,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维护,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余祖卫说,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医院再多,也满足不了所有患者的就医需求;保险再多,也保不了居民所有的疾病风险。正由于此,通过社区医疗,将小病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实现医疗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而在东莞实行的家庭医生服务,正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
 
  作为具有多年一线经验的老医务工作者,大朗社卫中心分管业务的副主任高经学对此十分认同。在他看来,社区医疗要真正让老百姓信赖,必须做出自己的品牌,而做品牌离不开6个字的秘决,那就是“有效,方便,廉价”。“我们用了八九年的时间,慢慢做到了。”高经学说,所谓“有效”,就是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精准地诊断出问题,并对症下药,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方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行方便,现在大朗镇16个社区医疗的点,全部布局在各村里,方便居民就近接受治疗。二是社区医疗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尽量减少患者排队的时间和流程;“廉价”则是想方设法,让居民把看病的费用降下来。
 
  一组数据折射出了广大居民对大朗社卫中心的认可,近几年,大朗社卫中心的转诊率基本都保持在10%以下。高经学说,目前,该中心仍然在想方设法,要继续把检查费、诊疗费和药费降下来,把实实在在的好处,给到广大的老百姓身上。
 
  来自比利时Leaven大学的心脑血管专家Jan A.Staessen在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生进行指导,给患者看病。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社区虽小,但有大专家。近日,寮步社卫中心就来了比利时鲁汶大学终身教授、鲁汶大学心血管科高血压研究中心主任、荷兰马斯特里和特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流行病学系终身教授Jan A.Staessen教授,专程前来指导动态血压监测项目的开展。
 
  慢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能之一。2010年,寮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了“人群健康社区管理研究基地”,以慢性病防治为突破点,先后参与或主持的科研项目共有19项。
 
  结合科研数据分析结果,不断完善、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成功探索了高血压患者管理由“单一”的关注血压向关注“多因素”转变的工作模式,监测方法由诊室血压向家庭遥测血压转变;从管理高血压患者向管理高危人员转变。
 
  2017年,寮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国家课题《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在全镇范围内为1.2万名群众开展心血管高危人群筛查,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检查靶器官功能,并为高危人群开展为期三年的干预随访,防控模式从疾病管理提升至高危因素管理。
 
  面对群众的就诊需求,寮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强化人员队伍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医务人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合科研工作,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让职工学到先进的慢性病防控知识。
 
  为进一步提升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能力,中心增加DR设备,开设了消化道造影检查,增加了妇科活检病理标本检查、胱抑素C、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动脉硬化及中心动脉压、家庭遥测血压、超声骨质测量仪、眼底照相、肺功能等检查项目,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功能完善的门诊服务。
 
  2013年,该镇开展了辖区内的社区卫生诊断,撰写了社区健康诊断分析报告,针对寮步镇主要的健康问题定制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先后建立了22个高血压俱乐部,在高血压俱乐部内开展患者自我管理培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建立了34个健康自测点,为群众提供了关注健康、自助检查的服务窗口。
 
  “经过几年的高血压防控,寮步高血压病人数量下降,心脏病发生率减少了,寮步人民的‘心脏’越来越年轻了。”汤松涛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每天大概有9000人至1万人死于该疾病,做好高血压的预防管理意义重大。
 
  据统计,2016年,寮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达到95.67万人次,平均每天2600多人次,门诊人均次费用控制在较合理水平。9年来,一共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约8.09亿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虽然社区医疗服务为居民看病提供了便利,但随着服务需求的提升,全科医生的缺口还在增加。
 
  近日,一则消息对全科医生张万全来说,触动很大——深圳在8月30日发布了一则推进基层医疗集团建设的通知,根据其提出“强社康”的目标,深圳社康中心新招聘的取得合格证的医学毕业生根据学历一次性可以获得25万元、30万元、35万元的生活补助。
 
  张万全说,现在他们夫妻俩都在东莞工作,孩子在上学,在本地工作多年也有了感情。他告诉笔者,这几年,随着珠三角以及内地发展社区医疗的力度加大,他所在的社区医疗机构“来了很多人,也走了很多人”。
 
  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截至2017年7月31日,在东莞执业范围为全科的执业医生共1128人。而根据“202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现有数量比较起来,全市全科医生缺口为1348人。也就是说,按照计划,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数量至少要翻一倍,而目前远远不够。
 
  从全市全科医生的分布上来看,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目前,医生人数最理想是石排镇,全科医生数为51人,已达到2020年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目标47人。比较起来,多数镇街仍处于人手紧缺的状况:全市全科医生数量最多的是长安镇97人,数量最少的是石龙镇、洪梅镇各10人;根据到202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缺口数最多的是虎门镇,缺口达到了133人。
 
  卫生部门提出的目标是,到今年底,在东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要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这就考验了基层医疗机构能否‘接得住’的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很多东莞居民来说,虽然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在加强,但很多居民依然青睐大医院、大医生,尤其在城区,社区转诊率高于镇街。有社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特别是一些高学历、高收入的人,往往在社区直接要求转诊。
 
  从社区全科医生的学历来说,确实“大专家”较为稀少。目前,东莞市全科医生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本科约占11.4%,大专约占55.3%,中专以下学历约占33.3%。随着周边城市“揽才”力度加大,高级人才也出现了流失的状况。
 
  9月20日下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松山湖(生态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医疗联合体,成为全市首个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医联体。今后,随着医联体的建设,全科医生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担任的职责更为重要,其紧缺矛盾也更为突出。
 
  全科医生需要做什么?根据设想,医联体时代的医疗机构转诊应参照“1+1+N”模式(1个患者+1个全科医生团队+N个专科医生)实施。具体来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通过签约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为医联体内上转的患者优先安排检查检验、设立住院绿色通道等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要重点畅通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转通道。
 
  张万全对此感到担忧:“家庭医生目前的工作已经很繁重,又承担了大量的安排转诊,以目前的人手来说非常紧张”。此外,全科医生的职称晋升与专科医生不一样,要求有大量的基层调研和工作统计,繁忙的工作和学习科研之间会出现时间上的冲突。
 
  “目前全科医生的培养包括了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岗位培训及全科医生在职继续教育等四大类。”东莞市卫生和计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来,市财政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给予专项经费补助,以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补助给培训基地,用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活动和个人生活补助。
 
  镇街也在探索留住人才的办法。高经学表示,人才短缺是社区医疗机构的“通病”,也是重要挑战之一,大朗正着力通过两方面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首先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大朗镇委、镇政府以及大朗社卫中心齐心协力,尽量安排医护人员家属在大朗实现就业,解决他们长期两地分居的问题,免去他们后顾之忧;其次是通过将经费和补贴多往一线医务人员倾斜,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此前,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由国家确认的含有全科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含协同医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东莞,这样的培训基地只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市第五人民医院3家。
 
  为了加大培训力度,在2017年至2018年两年间,东莞市财政将投入1260万元建设四个全科医生实训中心,作为全市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目前,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已启动建设。这种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考核新模式,将形成长效、稳定的全科医生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全科医生业务能力水平。
 
  人员岗位薪酬制度也将迎来改革。据介绍,在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办政府管、收支两条管理”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前提下,卫生部门正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岗位薪酬待遇改革方案,逐步提高编外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水平,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与在编人员“同工同酬”。
 
  ■数读
 
  ●自2008年实施社区门诊首诊制度以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由2009年的943.2万人次逐步递增至2016年的1706.4万人次,年增长率达到11.6%;2016年全市参保人在各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结算人次占比分别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4.5%,一级医院8.7%,二级医院8.3%,三级医院8.4%;参保人年均就诊次数从2009年1.39次逐步递增至2016年3.4次。
 
  ●2016年全年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数达1706.4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26.3%,部分镇街社区门诊量占辖区门诊总量近50%。全市社区门诊次均费用约为76.8元,仅为全市医院门诊次均费用192.8元的39.8%。对照全市医院门诊均次费用,估算2016年为居民节省医疗费用约20亿元,切实有效解决了居民看病就医需求,降低了群众就医费用的负担。
 
  ●2017年东莞市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人均补助标准年初财政预算为50元,年底计划提高至55元,向全市常住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管理、避孕药具发放、健康素养等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居民可免费享有最基本、最有效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降低居民整体患病率。
 
  ●截至2017年9月底,全市共有4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的99%;共成立了全科医生团队1067支,签约群众254万人,其中重点人群72.5万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30.88%,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60.27%。(记者 欧雅琴 方镇彬 丘想明)(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