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莞“二孩”出生率排名珠三角前列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2-01 10:28:26

  2017年东莞“二孩”出生率排名珠三角前列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也同样出现了下降,从2016年的12.95‰降低到去年的12.43‰。一时间,生育率的降低引发了全民忧虑。
 
  但东莞却不一样。记者从东莞市卫生计生局了解到,2017年东莞户籍人口“二孩”出生数量为29566人,占了新生儿比例的64%。据统计,东莞“二孩”的出生率在珠三角排名前列。
 
  市卫生计生局表示,“二孩”政策激活了市民的生育意愿,导致了东莞“二孩”数量明显增加。
 
  1. 5个新生儿中有3个是“二孩”
 
  根据东莞市卫生计生局统计,2017年度,全市户籍人口出生46247人,出生率22.25‰。其中“二孩”出生29566人,“二孩”出生占新生儿比例约为64%。也就是说,在东莞,降生的5个新生儿中,就有3个是“二孩”。而在2016年,户籍人口“二孩”仅为11372人。
 
  而在数量的增长上,2017年也是“二孩”的爆发年。在这一年,东莞户籍人口“二孩”出生比2016年增加18194人,增长160%。
 
  从年份上来看,户籍人口“二孩”出生数量在2017、2016、2015年分别为29566人、11372人、6625人,户籍人口出生率分别为22.25‰、13.92‰、11.34‰。在“二孩”出生占新生儿比例上,2017、2016、2015年分别为64%、41.2%、30.2%。
 
  市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东莞的户籍人口出生率持续上升,2016年对比2015年有较大的增长,2017年对比2015年出生率增加了接近11个千分点。“全市的育龄妇女大约44万人,每年新增的育龄妇女也在不断增加。”该负责人分析,这一方面说明此前东莞计生工作执行好,新政释放了部分群体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在东莞安家落户,他们也开始进入生育年龄。
 
  来自市内各大医院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从东莞市人民医院的情况来看,2017年,医院的活产分娩量为15535人,比2016年的12043人增加了3492人。而根据统计,这些人中属于“二孩”的在2017年共有10069人,2016年为7289人,增加了2780人。在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分娩量是13354人,二孩数是8011人,市第三人民医院则分别为5767人、3362人,均比2016年有大量增加。
 
  “一般情况下,分娩都会集中在妇幼保健院这类专科医院,在市人民医院这种综合性医院来说过万的分娩量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算多的,非常罕见。”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黄素然说,从2012年起,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年活产分娩量已经过万,分娩量一直在全市高居首位,并且逐年攀升,其中又以户籍人口比例特别高。
 
  2 .最高峰产科病床使用率达160%
 
  “可以说从2017年春节开始,全年都是高峰期,妇产科医生全年无休。”黄素然告诉记者,去年的春节一个月在人民医院出生的宝宝达到了1300多人,而在2016年最高峰时也只有这个量。而在以往,春节就意味着“妇科医生的大休假、产科医生的小休假”,科室的医护人员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稍微喘口气。
 
  黄素然介绍,在2017年,市人民医院产科病床的使用率达到130%,最高峰时为160%,出现在产前病区。这代表着,有60%的人加床。在高峰时期,医院的走廊里都是加床,以满足产妇的需求。
 
  而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最高峰出现在2016年10月份,为1303人,2017年则较为集中在下半年,分娩量最高的月份是8月份,为1218人。也就是说,医院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孩子出生。
 
  “全面‘二孩’以来,我们产科门诊量增加了40%,住院部的分娩量也增加了超过20%,最高峰时一天超过20名婴儿出生。”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主任莫丽芳介绍,该院产科医护团队约80人,除去门诊的20人,剩下的60人医护团队要负责医院的产科运作。目前,一位产科医生每天至少需要负责18张以上的住院病床,也就是18位产妇,均处于床位满负荷状态。
 
  3. 高龄高危产妇数量有所增加
 
  东莞市卫计局负责人表示,在“二孩”产妇的年龄分布中,大多数集中在30-35岁,还有一些是高龄产妇。“呈现这样的结构是因为之前不少产妇不符合条件生“二孩”,政策放开后,这些妈妈就赶紧生孩子。”该负责人说。
 
  随着高龄产妇明显增多,各家医院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也明显增加。据东莞市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管理中心副主任、救治指导专家组成员刘志祥介绍,以市妇幼保健院为例,政策实施后,高危妊娠孕产妇及危重症孕产妇大约增加50%,主要问题是疤痕子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高危新生儿大约增加30%,主要问题是早产。
 
  为了最大限度救治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2016年10月1日,东莞正式运行覆盖全市的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从全年情况来看,2017年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网络共接到急救电话231次,派出专家会诊6次,急救网络电话指导诊治40次,转院治疗433人,现场抢救成功率100%。
 
  而从门诊情况来看,黄素然说,不少“准妈妈”都面临着个人意愿和家庭压力的矛盾。不少人来到门诊的首要问题就是,“医生,我还能怀吗”。但对于广东人来说,如果第一胎生了个女儿,传统家庭还希望“十全十美”添个男孩。因此,对于不少高龄产妇来说,身体状况不佳,在家庭压力之下只能向医生求助。
 
  此外,“二孩”妈妈们在对待生孩子这件事上更为小心翼翼,相应的“安全消费”也更多。记者了解到,虽然不在社保报销之列,但在2017年,不少产妇都主动租用了远程胎心监护仪。通过租用仪器,产妇可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尽早到医院就诊排查,及时阻止胎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黄素然说,远程监护仪尤其适用于高危孕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母体免疫性疾病、双胎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羊水偏少、胎动减少、脐血流异常、高龄(尤其是40岁以上)、死胎史等孕妇,更利于实时监测胎儿,评价胎儿的健康状况。她认为,这种科学、细致的方式,更有利于胎儿和产妇的健康。
 
  4. 医院纷纷增加产科病床
 
  根据卫生部门的预计,2018年的户籍人口出生率将与2017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将保持高峰常态。对此,市卫生计生局介绍,将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幅波动等。今年,东莞还将启动新一轮的免费唐氏综合症产前检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并完善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会诊、转诊网络。
 
  而医院方面,为了应对“二孩”生育高峰所带来的床位紧缺,医院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莫丽芳说,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对产科重新进行分级调整,例如缩短平均住院日、增加新病区增设床位等。“过去顺产是住院3—4天,现在是住院2天即出院;剖宫产过去是住院7天,现在是住院4天即可出院。产科医生也是加班加人手,按照规定是5点半下班,但加班到晚上7—9点下班已是常态。”
 
  “上半年,由于妇产科医务人员自身的二孩生育问题,确实存在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通过号召有偿加班支援、产科夜诊、协调科室间、科室内床位调整等方式,扩增产科床位等等来应对生育高峰。在2017年下半年,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大部分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日常的工作状态完全能满足目前孕产妇的需求。
 
  增加床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黄素然介绍,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在2011年搬迁时产科有4层,其后调整为3层,产前区只有42张病床,使用率可说全市最高。而在“二孩”的压力之下,她也建议医院还原产科规模,增加产前区的床位,“增加一层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床位紧张的情况。”为此,医院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表示会全力进行院内业务用房的调整。
 
  此外,市人民医院在人手调配上也尽量灵活。据了解,医院的妇科在中午、晚上都会支援产科,而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新招收的医生在规培的过程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
 
  ■现象
 
  床位使用率高
 
  在“二孩”高峰期,不少医院的床位使用率都很高,但在产妇扎堆的情况下医院依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对此,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黄素然解释,这是因为“二孩”的产妇周转起来更快。
 
  “上半夜没什么人,下半夜一下子来了20多个,几乎都是顺产的,5个医生拼命干活。”黄素然说,在2017年经常可见这种情况,到了月底一统计,发现生孩子的数量又出现了新高。
 
  高龄高危产妇“扎堆”
 
  顺产的“二孩”妈妈周转起来快,但与之对应的是,高龄产妇、高危产妇的数量增加了。经过统计,黄素然发现,在2017年,择期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产妇数占了九成以上。
 
  黄素然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高危产妇对大医院的信任感,都来“扎堆”,另一方面也有社保政策的影响,按现有“按人头计费”的方法,部分医院出于成本考虑就会建议转诊至市内大医院。
 
  心理预期调低
 
  对于不少产妇和家属来说,“二孩”扎堆的情况让他们在住院时感受到更大的压力。黄素然说,有一点很有意思,此前不少产妇面对加床时问的是“什么时候有病房”,而在2017年,住在走廊上的产妇们普遍感觉“有床就不错了”。(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