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业有望加速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消费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3-07 11:28:59
  无人零售业有望加速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在零售不断被创新的过程中,无人零售的命运如同过山车,如今行业内的活跃者不断提升技术以谋求突破。3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苏宁正在铺设新版智能货柜,与前期铺设的开放式无人货架不同,新版智能货柜为常温的封闭货柜,并借助人脸识别、重力感应等技术降低货损。与此同时,阿里铺设无人货架的消息不胫而走,阿里将借此收集选品数据进行分析。有分析认为,随着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并将相关数据服务于消费升级,无人零售行业有望从盲目抢占点位阶段加速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两个月内,苏宁从铺设无人货架开始向无人货柜延伸。3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苏宁已加速铺设无人货柜,这些智能货柜已经从在苏宁园区内测进入了对外运营阶段,在南京新街口云店投入使用。苏宁智能货柜将背靠苏宁的物流体系、用户画像、数据模型和线下零售积累的资源优势,尝试突破此前无人货架的市场格局。
 
  此次,苏宁在无人货柜上投入了不少“黑科技”。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新版智能货柜运用了人脸识别、重力感应、智能库存管理等新兴技术,可以在10秒内完成用户刷脸、货柜自动开门、自助取货和重力感应自动结算四步骤,完成交易。苏宁方面称,依托重力感应技术,智能货柜可自动识别商品种类与价格,进行精确的结算。同时,智能货柜将降低开放式无人货架居高不下的货损率,智能货柜会实时监控库存状况,实现精准补货。实际上,这并非苏宁初次尝试无人零售领域,苏宁已在今年1月投入了大量的无人货架探索市场。苏宁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布局5万组无人货架“苏宁小店Biu”,1月底完成铺设1000组货架。据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透露的布局计划显示,2018年将在北京核心商圈设立3250组无人货架。
 
  无论是无人货柜还是无人货架,深入消费端与零售端的最后一个环节,将商品和服务更为直接地触达末端,以争夺更多的流量,是众多入局者的目标之一。苏宁无人零售应用场景在不断向外延伸,从原有的CBD办公场景,延伸至楼梯、小区广场、商场、娱乐场所甚至医院等一切有流动人群的广域空间。
 
  当苏宁的无人货架、智能货柜聚焦于写字楼、商场等消费场景时,苏宁另一个零售业态苏宁小店也加速拓展市场,苏宁小店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融合餐食、便利店、生鲜果蔬、生活性服务以及及时配送等众多元素的苏宁小店,已然成为苏宁深入社区的刀尖。今年,苏宁小店将是苏宁主要布局发展的核心业态之一,仅北京就会增加200家苏宁小店,这些小店会不断入驻社区,聚焦周围3公里提供30分钟配送服务,将零售与服务进行对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苏宁小店在刘家窑桥东和西马厂已落地。
 
  一位电商领域资讯分析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同时布局社区消费和商圈等业态,将在场景布局和消费对象方面形成差异和互补,促使零售链条延长,直接触达更多的消费者,强化流量的黏性。实际上,这些小业态是苏宁智慧零售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郝嘉强调,在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建设上,除了苏宁小店,苏宁还将在2018年开出10家精品超市和10家社区生鲜店,并加快红孩子O2O体验店的建设。
 
  无人零售伴随着新零售概念走入大众视野,在一二线城市各种摆满饮料、饼干、泡面、薯片等零食并贴有二维码的开放式无人货架抢夺着办公场景,然而这股热浪开始消散,众多无人货架企业受困于高折损率、高运营成本。相较于较为封闭的无人货柜,扫描无人货架上的二维码是消费者的支付方式,而企业并无外力对消费者取货支付进行监控,因此在众多零售从业者眼里,无人货架的技术含量有限,入门门槛较低。无法做到精准监控和实时结算,让不少无人货架企业一直受困于高折损率,本就单薄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地稀释和压缩。
 
  一位不愿具名的无人货架企业内的市场拓展业务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公司在最开始铺设无人货架时还会对周围的商业项目数量、消费力度以及周围竞品品牌数量进行考量,然而随着入局者快速增加,不断抢占点位,留给公司缓慢布局精挑细选的点位已经不多,因此公司逐渐陷入“盲目扩张”的局面。今年1月,猩便利被曝出裁员、撤销网点,被行业视为处于出局的边缘。
 
  “点位数”逐渐成为代表无人货架企业进展速度的最直接数字,盈利对于部分企业来说似乎不那么重要。多数企业对盈利与否缄口不言,甚至明确表示做好不盈利的准备,在追求网点数量和速度上“乐此不疲”,经常被曝出动辄一周过万的铺设速度。
 
  上述市场拓展业务负责人还提到,这类企业把无人货架当做流量入口,对入驻企业的要求相对较低。事实上,对于大部分拼速度的企业来说,如果入驻的企业仅是二三十人规模的小公司或开放区域,每天仅有十几笔销售收入且货损率居高不下,单个网点很难盈利,也难支撑无人货架企业背后在物流、人力、系统搭建等方面投入的成本。因此,无人货架企业本打算在点位占据优势后再进行精细化运营的愿景尚未实现时,已逐渐被市场淘汰。
 
  在众多入局无人零售领域的企业中,一边是创业企业,一边是商业巨头。前者渴求资本,加速布点抢占点位。后者则缓慢入局,手中的资金、供应链资源以及物流网络成为搅动市场的资本。近日,阿里开始试水无人货架,推出“智选”货架,北京商报记者从阿里方面了解到,“智选”无人货架是阿里了解消费数据进行选品的试验窗口,目前属于内部测试,暂时不会向市场推广。去年12月20日,阿里联手美的落地无人货架“小卖柜”,阿里为“小卖柜”提供物联网技术、支付平台、云计算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每日优鲜已将“便利购”拆分为独立运营子公司,腾讯再度加持。猎豹移动从去年11月开始运营“豹便利”。“京东到家Go”已覆盖北上广深等城市。顺丰也悄然上线“丰e足食”。尽管这些商业巨头与猩便利、小e微店、果小美等早入局的无人货架创业相比,在入局时间和点位数方面较为薄弱,但凭借资源仍旧能与创业企业短兵相接。商业巨头省去了创业企业搭建供应链的时间,凭借早已形成的网络和资源迅速抢夺市场。
 
  在零售业观察评论人王利阳看来,当前阶段,无人货架领域的发展处于草莽期,能够走到最后的企业才有获胜的可能性,最早一批无人货架企业所占据的市场已被后入局者逐渐替代。同时,无人货架的进入门槛较低,无人货架企业与入驻的企业、商场并未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阿里、京东以及苏宁这些商业巨头凭借资本和供应链等优势,可以在无人货架行业迅速形成气候,能快速替代在资源和资金方面薄弱的创业企业。(来源: 北京商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