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发力科技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3-13 09:53:50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广东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精神振奋,备受鼓舞,其中“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东莞尤为重要,“近年来,东莞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初步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实现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必须在强化科技创新上谋求突破”。
 
  2017年,东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位居全省地级市之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39.0%;R&D占比提高到2.5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反映制造业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均处于历史上最好水平。从世界工厂到科技创新前沿阵地,东莞发力科技创新的战略考量是什么?又将有哪些举措?3月11日,记者专访了梁维东。
 
  1 谈创新驱动
 
  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记者:今年3月,位于东莞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将竣工,建成后每年将吸引上千名顶级科学家到东莞工作。依托散裂中子源,东莞也呈现出大科学装置正不断集聚的可喜势头。从世界工厂到科技发展前沿阵地,东莞发力科技创新背后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量?
 
  梁维东:近年来,东莞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东莞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才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只有坚持深化创新驱动,才能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推动更高水平发展,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深化创新驱动,发力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真正跨越经济转型的攻坚期关口。
 
  第二,只有坚持深化创新驱动,才能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大机遇,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是东莞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东莞应当要有更大的担当和更主动的作为。下来,我们将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发力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级,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为突破,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通过发力科技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作出东莞的贡献。
 
  第三,只有坚持深化创新驱动,才能实现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东莞初步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具备了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基础和条件。2017年,东莞反映制造业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均处于历史上最好水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要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这一根本性跨越,在科技创新上实现突破尤为重要。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不断提升创新能级,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和科技成果孵化育成快速通道,培育更多支柱产业集群。
 
  记者:为推动科技创新,东莞将重点推进哪些方面的工作?
 
  梁维东:一是加快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强化“核”的牵引,集中力量加快松山湖高新区和滨海湾新区两大核心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广深、港澳等地的协同创新。抓好“带”的建设,全力推进广深高速、莞深高速、广深铁路东莞段三大创新带建设,加快推动沿线“三旧”连片改造,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品质化、特色化的产业和配套空间。推动“点”的引爆,目前我们规划了“2+9+32”的三级创新节点体系,辐射带动创新资源集聚。
 
  二是把中子科学城打造成高水平创新引擎。突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群建设。推动散裂中子源实验运行和系列谱仪共建,加快启动同步辐射光源的规划建设,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南方基地建设提速,引入一批前瞻性、创新型、关联性大科学装置,着力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突出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建设。高规格推动省材料实验室成为国家材料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和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培育带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提质增效,发挥溢出效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双提升。突出完善区域综合配套。加快国际化宜居品质的提升,着力完善区域综合配套和综合服务,打造高层次人才社区,为高端创新资源的导入创造条件、做好准备。
 
  三是切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抓好创新主体培育。继续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在提升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努力把东莞高企的数量优势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势。大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今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基本建有研发机构,力争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38%。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东莞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配套完善的优势,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增强成果汇聚能力,提高转化效率,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抓好核心技术攻关。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云计算与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技术领域,加快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争取形成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抓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大力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建立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成果保护机制,加快建设东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开展专利优势企业培育认定和企业贯标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维权援助机制,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
 
  2 谈区域合作
 
  更深度参与国际城市群竞争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身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东莞,将如何与广州、深圳等超级城市进行创新资源的互补,科技创新资源如何在大湾区城市间流动?
 
  梁维东:东莞地处穗深港经济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通道城市。一直以来,东莞非常注重参与区域分工合作,融入区域发展一体化。我们充分认识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已经进入了区域分工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进程中,东莞面临系列机遇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机遇是,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一员,可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更深度地参与国际城市群竞争,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推动改革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粤港澳城市群中,香港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和教育资源,广州拥有一批著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深圳拥有最前沿的创新资源,东莞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粤港澳三地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大力推动高新科技以及创新产业共同发展,形成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将有助于尽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记者:与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展合作,东莞有哪些具体规划?
 
  梁维东:对于东莞来说,在与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进行创新资源的互补方面,将有更大的舞台和空间。比如,国家赋予广东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其中广深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拥有良好产业配套的东莞,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首选地,目前香港、深圳与东莞已形成了良好产业合作关系,未来要从全球坐标体系下谋划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又比如,我们能够充分借助香港科技优势,结合东莞强大的智能制造转化能力,依托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全面加强与香港一流大学和顶级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建一批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和服务平台,打造湾区科技产业成果转化中心,促进东莞从分散式创新向协同式全域创新转变。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城市间的自由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我们相信,粤港澳三地将以共建大湾区为抓手,推动粤港澳间互动合作,将进一步打破跨行政区域之间制度上及行政区划上的藩篱,促进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自由往来,推动创新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更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合力,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好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资源的竞争。
 
  3 谈人才升级
 
  提高劳动者素质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记者:随着东莞产业的升级,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接下来,东莞将如何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城市人才与产业的同步升级?
 
  梁维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城市人才与产业的同步升级,必须花大力气提升劳动者技能,推动庞大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对此,东莞有着深刻的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吸纳了数量庞大的外来劳动者就业创业。我们坚持不懈提高劳动者队伍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体而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接下来,我们将制定未来5-10年的长远计划,在存量上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在增量上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在面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更大的力度增创人力资源的质量红利。
 
  其中一项关键工作,就是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以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为牵引,着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大粤港澳及国际先进评价标准体系引进力度,破除国际化引才障碍。特别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为重点,力争到2020年,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十”是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下降10%以上,技工的比例提升10%以上;“百”是开发认定100个技能培训规范标准;“千”是建设1000个培训平台,向社会提供1000门以上培训课程;“万”是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二是构筑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高地。依托中子科学城、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以及产业配套和集群效应的优势,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构筑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高地,形成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错位发展格局,携手参与世界级城市群的人才竞争。比如,随着近年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快速壮大,智能手机产业链的高层次人才正加快向东莞集聚,新引进的千亿元级的清华紫光芯片项目,预计将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莞发展。
 
  记者:东莞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很大。媒体报道目前全国的一线、二线城市也爆发了“抢人大战”,出台了各种争夺人才的政策和做法。目前东莞的人才数量是什么样的,下来如何打赢人才争夺战?
 
  梁维东:近年来,东莞通过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降低入户门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有效措施,吸纳了大量人才来莞就业创业。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已经突破146万,其中高层次人才约8.5万名,与2014年相比年均增长21.97%,累计引进省创新科研团队31个,居我省地级市之首。
 
  接下来,我们要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花大力气解决公共服务量不足、质不优问题,推动更多的人才扎根东莞实现更大的发展。比如,在教育方面,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品牌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特别是在2017年实现新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和补贴学位6.8万个(增长78.3%)基础上,挖掘公办学位潜力,增加民办学位补贴数量,向随迁子女新提供学位13万个。在医疗方面,把其作为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之首,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区域中心医院建设,推进医疗联合体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与此同时,着眼于提高整体人口的稳定性和质量,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两个五年”的入户政策,非户籍人口只要社保满5年且居住证满5年即可落户东莞,同时大幅放宽8类人的落户条件,让更多为东莞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留下来。 (记者 靳延明 郭文君 王辉 孙俊杰)(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