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今年计划推出教育集团化办学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3-28 09:30:48
  东莞今年计划推出教育集团化办学
 
   我市今年计划推出教育新举措——教育集团化办学,并已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集团化办学”最终的目的,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我市正式推出“教育集团化办学”之前,其实,已经对托管、结对帮扶和名校协办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了多年。这些百花齐放的办学模式,既助力我市教育质量提升,还为“教育集团化办学”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报记者对这些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情况进行盘点回顾。这些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经验,尤如一节节相连的车厢,通往下一站“教育集团化办学”。
 
   上周五,东坑东晋实验学校迎来了新一轮的阅读考级颁奖典礼。校园内热闹非凡,936名成功通过阅读考级的孩子带着奖状,和爸爸妈妈们手拉手走上红地毯,并在签名墙上签下自己的大名。
 
   这些场景以往经常发生在百年名校莞城中心小学,阅读考级也是该校的特色教学方式之一,为什么相似场景也会发生在东晋学校?原来,东坑东晋实验学校被莞城中心小学托管了!阅读考级这个项目是托管后引入的,已经在东晋实验学校实施一年了。
 
   走进东晋实验学校,便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是一所2014年才开始办学的民办学校,学校门口挂着的“莞城中心小学托管”“石龙第三中学托管”字样,作为年轻的民办学校,东晋实验学校的师生是幸福的,这所学校的教研、教学工作流动着来自两所实力派公办学校的“血液”。
 
   “在托管的过程中,公办学校毫无保留地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就像一家人一样,给我们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东晋实验学校校长助理罗小妍说。
 
   以学生活动为例,过去东晋实验学校虽然也在课后举办第二课堂,但特色和优势都不明显,开展得也比较散。而与之相对的是,莞城中心小学已经有各类运作成熟的学生活动平台。托管后,这些平台全都向东晋实验学校开放,东晋实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进行“项目复制”,试点后再进行调整,少走了许多弯路。
 
   秦建红是东晋实验学校的一名年轻班主任,到学校才几年时间,非常幸运的是,因为两校的托管关系,她获得了和莞城中心小学特级教师熊莺跟岗学习的机会。
 
   “到莞城中心小学跟岗了两个星期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完全不一样,她的课堂、班级还有工作态度,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起自己两周的见闻,秦建红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如今,她将学到的各种方法和经验都运用到课堂中,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我学着熊莺老师把教育工作编成小儿歌,低年级孩子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记住行为规范。像每天早上到校后就是‘一交作业,二看课表,三拿书,四早读’,效果非常好,现在,我们班早读不管有没有老师,都很自觉。”
 
   托管以后,公办学校里的名师资源也向民办学校全面开放。上学期,东晋实验学校小学部就选派了8名骨干老师到莞城中心小学去跟岗,初中部老师也有机会到石龙第三中学学习。莞城中心小学和石龙第三中学还不断派出团队到东晋实验学校听课、评课,给老师们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名师们的带路下,许多像秦建红这样的年轻民办老师直接受益,获得了以前所没有的新平台,提高教学教研水平、进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很高。
 
   在东莞,像东晋实验学校和莞城中心小学、石龙第三中学这样的托管试点学校共有10对。我市公办学校托管民办学校试点工作开始于2016年。当年6月,南城街道将南城中学委托给名校东莞中学管理,开启了我市“公托公”的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9月,我市又在民办学校领域发力,启动了“公托民”试点工作,10所公办学校分别签约10所民办学校。
 
   托管试点工作为期5年,分两轮进行,具体托管方式为双方学校成立托管委员会,实行托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
 
   民办学校董事会将学校的内部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委托给托管委员会,再由托管双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这段时间内,公办学校会利用各自的资源、管理方法、项目经验等,帮助民办学校快速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至今,“公托民”试点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市教育局根据部分试点学校学段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了调整,为6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再增一所托管学校,由以前的“一托一”改成“二托一”。
 
   10对托管学校之间也在探索中,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了有效的托管模式。例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和南城波利亚外国语学校之间就形成了沉浸托管、文化托管和共生托管的特色。尤其是共生托管方面,阳光二小助力波利亚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同时波利亚学校的外教也被借到阳光二小开展英语口语教学研讨活动。托管委员会充分利用了两校资源促进公、民办学校同步发展,形成了更良性的循环。
 
   另外,松山湖实验中学、长安镇第二小学通过互联网实现与托管学校的资源共享,远程备课;香市小学则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动托管工作等。
 
   我市高中合作办学甚至走得更早。2007年,我市启动了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新建扩建了一批高中学校。对于新组建学校,我市采用“名校协办”的合作办学方式,使新校“站在名校肩膀上”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老牌高中名校一对一协办4所普通高中,其中,东莞中学协办第六高级中学,东莞一中协办麻涌中学,实验中学协办第七高级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协办第八高级中学。
 
   如何协办?
 
   成立于2010年的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拥有崭新的教学楼、齐全的场馆、高标准的宿舍,还曾被投票评为“东莞高中最美校园”。而年轻的外表下,这所学校的血液中流动着的是来自百年名校东莞中学的理念。在当年我市的高中质量提升工程中,六中正是由东莞中学协办建成的。
 
   该校副校长张福利完整地经历了当年的协办。据他回忆,从学校筹备之初,莞中就全方位地参与进来。张福利介绍道:“当时,莞中不仅派出副校长詹海潮到我校来兼任校长,还输送了几位中层干部,另外,学校的退休校长等老领导也来担任办学顾问,打造了想法、理念比较统一的领导班子。这对新学校来讲,尤为重要。”在这个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六中的管理迅速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继承了来自莞中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校舍的设计布局、课堂教学工作、校园文化打造等都是在莞中的指导下来进行的。而在师资方面,莞中更是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不仅派出骨干老师来为我们上示范课,进行教学上的支援,连我们第一年招聘的新教师都是在莞中完成培训的。” 可以说,莞中的影响渗透到了六中的角角落落。
 
   如今,“年纪轻轻”的六中已经是市直属中学里一支不可忽视的新锐力量:2014年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教师队伍越来越强,学校老师承担了多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研究,在各项竞赛和荣誉评比中也屡获佳绩;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在进步;吸引的生源越来越好。
 
   对于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张福利认为,这既是六中本身在用心努力地发展,也与莞中一开始给予的强力协助分不开。“我们身后有莞中的资源和力量在支撑,才能系统化地向前推进,迅速成长起来。”
 
   该校副校长蔡东科表示:“无论对哪所高中,名校协办都为它们带来了丰富的办学资源、统一的办学理念,成熟的管理体系,而这些都为后续学校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奠定了一个高起点。”
 
   多年过去了,莞中和六中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没有改变。到现在,协办六中仍然是莞中工作计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双方学校在学生、老师、科组、校园品牌活动等几个方面仍然保持着交流,莞中精神和莞中理念同样也在引领着六中的师生们。
 
   在一些老莞城市民心中,莞城的小学以运河为界,运河以东的学校口碑高于运河以西的学校。然而,在不远的将来,这条“楚河汉界”也许会被打破。
 
   在全市“公托民”试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莞城街道在莞城范围内启动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项目,莞城中心小学、步步高小学、英文实验学校三所优质学校分别和运河小学、阮涌小学、中心小学分校进行结对。这是莞城在推动辖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东莞的教育高地,莞城教育的口碑一直都非常好。但莞城并没有因此就忽视存在的短板。“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莞城教育整体虽然强,但内部仍然不够均衡,还需要努力。因此我们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街道内教育均衡的问题。”莞城街道党委副书记张彤飚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经过一年的调研、考察、论证和酝酿,莞城街道提出了“一对一”结对帮扶。说起来,“一对一”结对帮扶并不新,是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的词语。若细究其内核,不难发现,这个“旧瓶”里装的其实是“新酒”。
 
   莞城街道为三对学校搭建了平台和大框架,“3+N”是帮扶的主要内容。其中,“3”指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办学特色与品牌打造、教学质量提升,是帮扶的必做项目,“N”则包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学生评价、家校共建、教科研建设等,属于自选动作,由双方学校根据调研实际协定。换言之,莞城街道为三对学校搭建了平台和大框架,但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往下挖,推动教育质量的发展,则需要靠双方学校的调研、合作与落实。
 
   需要注意的是,莞城实行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并非普通的“公办学校托管公办学校”,更多是特色带动。优质学校所做的也不是将本校的理念特色灌输到薄弱学校,而是利用已有的成熟经验或者管理办法,帮助和引导薄弱学校自主生长出属于其自身的特色文化。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优质学校要在实践中反思、提炼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引领;薄弱学校则要完善相应制度、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双方实现共赢共荣。
 
   之所以选择这种做法,是基于莞城教育的特殊情况来考虑的。张彤飚表示:“我们的每所小学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像阮涌小学是东莞历史最悠久的小学,运河小学则承载了运河发展的记忆。它们不需要,也不应该按别的学校的路子来走。我们认为走特色带动道路的‘一对一’结对帮扶也许更适合莞城。”
 
   目前,莞城结对帮扶的步子刚刚迈开,三对学校尚在思考、调研阶段。但有莞城扎实的教育根基“保驾护航”,帮扶的未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们不要求每所学校的步调一致,但希望能够看到各个小学百花齐放,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张彤飚说。(来源:东莞时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