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准考生该如何复习备考?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4-03 11:46:48
  高考临近准考生该如何复习备考?
 
  距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高考地理科目较去年有什么变化?呈现什么趋势?准高考生该如何复习备考?本期周刊特邀我市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来指导。
 
  特邀嘉宾:杜志忠
 
  东莞市厚街中学地理高级教师,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
 
  高考趋势
 
  突出四大能力考查
 
  今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与去年保持了高度一致,这预示今年高考地理科在命题上将保持稳定态势,将继续突出四大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和学科核心素养(尤其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为主)。
 
  去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有明显学术研究方法的渗透,考虑到高中教学实际,预测今年高考地理试题会调整相关考查方式,难度应该会略有降低。
 
  备考策略
 
  精练高考题 备考高起点
 
  除了考试大纲和新课标,高考备考最值得研究和参考的是近三年的全国卷。通过多次重做和研究全国卷真题,能够更好地理解高考命题的特点,使高三备考能够有的放矢。
 
  比如通过对比研究近三年全国Ⅰ卷36题的12道设问——2015年全国Ⅰ卷36题:(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再比如,2016年全国Ⅰ卷36题:(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从上述题中,不难发现,各地的模拟题都在反复模仿这些题的设问形式。这表明今年高考第36题如果仍以某一区域特定物产为主题展开命题,将必然会出现4道全新的设问。
 
  在区域认知的考查上,主要集中在以中小尺度区域(如:沿海地区、岛屿、半岛、复杂地形或流域的小区域等)为背景或信息载体,力图以创设真实的区域情境来实现试题的“陌生”感,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要求“记”的区域知识有所减少,考生要侧重储备宏观尺度的区域知识(如经纬度判读、大洲大洋分布、大气环流、大洋环流、自然带等),而微观尺度的地理要素需要考生从材料中去提取或推断。
 
  试题分类
 
  差异复习
 
  生产、生活类的地理试题(偏人文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类社会地理问题,运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难度不大,试题相对易于理解和掌握。多以中尺度概念呈现,更多依赖于情境创设来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和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发展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这类试题是考生的得分题和增分题,要确保生活、生产类地理试题的精准备考和作答。
 
  在备考复习时应以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分析方法为主,选择题部分切记形成定势思维,考生要关注材料信息的时代背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地理问题、要充分结合材料信息来解题。主观题部分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归类,寻找问题创设和答案生成的共性。
 
  学术类地理试题(偏自然的科学世界)是全国卷试题里的难点所在,科学情境陌生,设问艰涩难懂。可以呈现较多的小尺度概念,在考点上可以更微观和细化(不易偏离地理学科),所考查的核心知识和原理差异性较大,关注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学科逻辑推理上有一定要求。这类题得分不易,可作为增分题或夺分题,学力较弱的考生要有一定的取舍,学力较好的考生可以选择突破,要不断巩固自己的区域认知水平,加强综合思维(归纳或过程推理)、理性推导和科学表述能力的训练,强化“由果推因”和“存在即合理”意识。
 
  反思梳理 实现质变
 
  “一模”之后,考生通过前期高强度的训练,查漏补缺,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但多数处在“建模”阶段,并没有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内化,要提升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必须要对自己的积累进行总结和梳理,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环。在核心知识上要特别注意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质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文地理的区位理论(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尤其推荐通过小专题和微专题的形式来实现。
 
  其中,小专题特别要注重要素梳理,关注要素的变化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小贴士
 
  审题秘诀
 
  考生要树立“材料为王”的审题理念,关注命题人创设的明示信息,尽力推导出暗示信息。在明确设问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事物(现象)概念、空间、时间、特征、数值、连接词、使动词等。
 
  近年来设问方式有通过细化角度和添加限定词改变熟悉问题的新趋势,考生要切记熟悉问题按生题来做,不要大意。
 
  高考题的设问在表述上有概念异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考生要训练破题的能力——即把异化和复杂化的问题口语化和简单化。如把问题转化为:什么时候?在哪儿?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没了?为什么又有了?怎么样?怎么办?这样可以降低思维的难度。
 
  考生必须要规范自己的答案输出,答案生成要求做到:有据有理,模仿为先;由果推因,原理为先;拆分观点,短句为先;材料观点为主,推理观点为次。(来源:东莞时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