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理财产品要看清相关条款和风险提示

理财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02-26 14:10:50

  本以为买的是理财产品,一年后才发现是保险产品

  张女士想退保,却被告知将损失近万元

  去年3·15期间,本报曾多期报道“理财产品变保险”的事,并多次提醒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除了聆听工作人员的介绍,一定要看清相关条款和风险提示。没想到,今年3·15理财维权活动刚刚启动,本报再次接到类似投诉。

  “我明明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为啥现在变成了保险?”电话里,张女士气愤地向记者说道。

  郑州晚报记者 吴幸歌

  案例回放

  银行理财产品咋变成保险

  张女士说,她的先生喜欢理财,手里一有闲钱,就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去年2月6日,由于之前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她就和先生到他们常去的某银行准备再续买理财产品。

  正当张女士的先生向理财经理咨询时,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给他们推荐说:“现在有一款比较好的理财产品,每年交25000元,连交3年,10年后能取出近10万元,可以做孩子的教育基金。”由于之前一直在该行理财,再加上临近过年,家里的事情也特别多,两人没有多想就把刚刚取出来的25000元购买了该产品。

  直到今年2月份,张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让她及时续保,这时张女士才发现,原来他们之前购买的理财产品竟是某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交费年限3年,保险期间10年。张女士随即和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要求退保。没想到,工作人员的答复是:不能退,如果退的话会损失近一万元。

  面对工作人员的答复,张女士很是生气。“我明明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为啥现在变成了保险?”她希望银行、保险公司能给她一个说法,并要求退还本金。

  记者调查

  几经波折,问题终得解决

  上周六,记者陪同张女士一起找到了当时给她办理业务的自称是这家银行大堂经理的杨丽华。

  “你当时为啥不给我们说明白,如果知道是保险,我们说啥也不会买。”面对张女士的质疑,杨丽华始终不予正面作答,只是再三认定,当时介绍过该产品的相关细节,而且张女士也有签字。

  对于张女士提出的退保要求,杨丽华让张女士先到保险公司去,会有专门的部门来解决。至于会如何解决,杨丽华表示,她也不太清楚。

  本周一上午,根据杨丽华指定的地点,张女士找到了保险公司的售后部,针对他们反映的情况,工作人员让他们先写一份情况说明书,并表示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接到了张女士的电话,张女士表示,保险公司已经答应退还她的本金,她非常感谢晚报的帮忙,并希望借机提醒更多的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睁大双眼,看清相关条款。

  专家提醒

  购买理财产品要看清

  近年来,有关“理财产品变保险,投保容易退保难”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首先,不要盲目轻信高收益,购买的时候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风险提示;其次,在理财经理介绍产品的时候可重点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或投资标的;最后,投资者在购买签约的时候要再次确认合同,重点关注签约主体,不要被银行工作人员提供的一张张单子所迷惑。“如果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认购产品的名称为某某银行第某期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还会有理财产品的编号。如果是银保产品,在认购书中会有保险公司的名称、保险产品的名称。”

  他提醒投资者,一旦发现自己的存款或理财产品“被保险”,应当在规定的犹豫期内及时退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征集线索

  理财遭遇“纠心”事,找晚报说说

  三种方式联系我们:

  方式一:拨打本报3·15理财投诉专线67655763、67655029。

  方式二:发送电子邮件至zzwbjr@163.com,请写明投诉情况,并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方式三:关注本报微信平台“ZZWBTOPlicai”,说说您的理财“纠心”事。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