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槎滘村流动街头曲艺队成“网红”

民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12-12 16:27:12

  中堂槎滘村流动街头曲艺队成“网红”
 
  东莞水乡,河涌密布,小舟摇曳,粤韵悠扬,“私伙局”一直是水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而近年来,中堂槎滘村里,一个流动的街头曲艺队,竟然引来十里八乡的曲友助阵,成为东莞粤曲界的“网红”。
 
  这个由当地七旬老翁发起的“唱局”,一不收费二不争名,坚持“自由发挥”,无论是田间劳作者还是市场贩夫,乃至校园学生,只要有兴致皆可即兴登场。简单而单纯,成为众多周边镇街爱好者“舍近求远”的最大理由。
 
  2018年12月9日上午10时,中堂镇槎滘村好不热闹,20多名曲友从水乡各地赶来,一周一次的特约联欢又开始了。戏台刚刚搭好,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者就迫不及待地冲了上去,只见他裤腿满是泥巴,一看就是刚在农田做完工的村民,抓住麦克风之后,唱腔随即打开,看上去一脸陶醉……
 
  这样的情形,无论刮风下雨,每周都会在当地上演。与别的“私伙局”不同的是,这个唱局没有固定的场地,亦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限制,每次都是现场布置,曲友们你搬桌子我抬音响,如果哪里有需要,亦可以“流动作战”,因此被大家取名为“里明流动曲艺队”。
 
  曲艺队的创办人是本村居民罗培森,今年已经75岁高龄。“此街头传唱局系2015春节前夕开始创办的,因为那时罗培森经常去广州新塘的私伙局唱戏,家人觉得他老了,路上车多不安全,于是让我帮忙协助他,在家门口搞一个唱局。”罗老的表弟黎正光告诉记者,三年后的今天,唱局玩乐很和谐,越唱越旺,远近闻名。圈内人都知道中堂槎滘有一个街唱局,既不收钱还可以自由发挥。于是,远至韶关、顺德、番禺、增城等地,近到石龙、万江、高埗、麻涌、望牛墩等镇街,曲友们纷纷前来助阵。
 
  “私伙局在水乡很多,但这里比别处人际关系更和谐,凝聚力也更好、氛围更好。我们都是朋友告知朋友,自发结伴而来。”记者到访当天,人群里便有几个来自望牛墩镇的曲艺爱好者,他们如此解释自己舍近求远的原因。
 
  一名艺名为“长毛”的东莞本土音乐人每周日都会来此曲艺队伴奏。据他说,多年前,自己曾搞过民乐、流行音乐沙龙。 近年来,凭着有民乐与流行乐根基,以及对粤剧粤曲艺术的热爱,通过再学习,时下已成为一个粤剧粤曲伴奏吹口(管乐)乐师。
 
  “这些年在很多业余粤乐社团排演、工作过,我为什么钟情这里?”长毛感触地说,这个街头唱局有以下几个亮点:首先,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原生态唱局;其次,唱局非营业性质,不收会费或付乐师费用,且乐手大多是本村村民,有一定伴奏水平,大家最简单想法是越多曲友热捧,越热闹越开心;再次,唱局没有门槛,不管什么身份,只要有素质有兴趣,都欢迎登台。
 
  在一般人眼里,唱曲儿或许是老年人的专长,但殊不知,就在篷子下,有个身穿绿色碎花裤的小姑娘一开嗓便赢得了现场的喝彩声。一首《红棉赞》唱罢,众人觉得意犹未尽纷纷要求再唱一曲,小姑娘也不胆怯,应邀果然再来一首。
 
  小姑娘名叫霍婉雯,今年11岁,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别看年龄小可是唱念做打不在话下、字正腔圆颇成腔调。她告诉记者,曾在东莞市环保局举办的粤曲大赛中获得过两次少儿组的一等奖。
 
  “应该是受我的影响吧,因为我自己是粤剧发烧友,经常在家里用录音机播放粤剧,有的时候会放DVD观看动作要领啊,模仿打腔作势,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就学会了。”孩子的母亲黎桂萍说,自己算是孩子的启蒙者,平时会教她一些关于用气、开腔、吊嗓、咬字的秘诀,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实,小婉雯的成长,更多的还得益于东莞对粤曲的推广和传承。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起,东莞市着力推动“粤曲进校园”活动,以设立第二课堂为主要培训形式,将粤剧曲艺文化输送到多所学校。截至去年,活动已经在13个镇(街)、18所学校和机构开展,培养了一批青少年粤剧曲艺爱好者。
 
  一大批粤曲童星也在东莞陆续诞生,包括圈内熟知的“小钟馗”“小红娘”“小穆桂英”,已经成为东莞少儿粤曲一张张响当当的名片。在各级少儿曲艺大赛中,东莞的少儿曲友们更是斩获金奖无数。
 
  近年来,多个“私伙局”常年活跃在东莞各个社区,为了提升“私伙局”的艺术水平,位于莞城的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也常年为各镇街粤剧艺术提供业务辅导。据东莞市粤剧发展中心介绍,截至去年,东莞有业余粤剧曲艺团体367个,数量为全省最多,形成了“政府扶持、社会兴办、中心辅导”的“私伙局”运作模式。“东莞粤剧黄金周”“粤韵金声”演出等品牌活动也成为市民欣赏、创演粤剧的平台。
 
  不过,在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苏华看来,东莞目前相对缺乏专业的粤剧团和粤剧培训学校。基于剧团的经验,他建议,东莞可以提升专业水平,并定点、定期、定时、定费为市民提供粤剧演出。既培养观众,又培养专业人才。“粤剧的观众多为老年人,因此,演出时间定在下午是更人性化的选择,毕竟老人家出行不便,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白天演出。老人看到下午四点钟演出结束,他就可以搭车回家,买菜做饭。白天演出的观众人数肯定会比晚上的多。”(来源:羊城晚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