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将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作为改革重要方向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1-23 10:41:44
  尚福林:将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作为改革重要方向
 
  尚福林说,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一是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为微观主体拓宽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二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微观主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
 
  张军扩说,深化改革完善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主要有四方面任务:首先,着力构建优质优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第二,要着力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环境;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第四,要切实加快对支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且具有基础性作用的重大改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等专家近日在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与中国移动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时,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政策进行了解读。
 
  尚福林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处提到“微观主体活力”:第一处将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列入了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第二处是强调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其中“增强”就是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发展更多优质企业;第三处是在部署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时,进一步明确,要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
 
  “这些清楚表明,中央将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作为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尚福林称,要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加快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破除对民营经济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激发企业活力。
 
  一是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为微观主体拓宽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产品市场化已经比较充分了,下一步重点要深化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关于土地制度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决定,农村土地征收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延续至2019年底,这是要通过充分试点,总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有利于固化成为法规制度成果的经验,积极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有序流动。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则是要促使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按照效率和公平原则,更加自由地在各类经济主体之间高效配置。对于市场化运作的基础性公共项目,则要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支持民企实质性参与电力、电信、石油、天然气等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微观主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营商环境是否优良,不仅显著影响微观主体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还可能影响微观主体对市场机会的把握,挫伤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凡是市场能够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把“放管服”改革做实做细。综合梳理和系统解决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发现的制度性、机制性问题,解决好部分法律法规滞后问题。搭建政企沟通特别是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协商的制度化平台。优化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营商环境评估机制,提高微观主体在营商环境评估中的话语权。同时,市场主体也要主动适应营商环境的变化,依法依规经营,形成营商环境和市场主体的良性循环。
 
  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方向。要不断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正向激励,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机制,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上鼓励各类微观主体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在全面推进普惠性减税降费的基础上,针对科技创新特别是高、精、尖、缺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专项减税降费力度并完善税收返还主要用于科技创新的配套制度安排,提高微观主体科技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优化发明专利审查流程;修改知识产权保护法中有关侵权取证的相关条款,降低侵权取证难度;修改知识产权保护法中有关赔偿依据的条款,增加侵权惩罚性赔偿条款,以增加创新者获得高额创新回报的能力和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畅通经济循环,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当下,这一点显得尤为关键。”尚福林强调。
 
  一是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增强金融与实体经济在基本结构层面的匹配度。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索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从我国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银行体系看,国有大型银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加大小微企业专营机制建设力度,提高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服务的能力。城商行的服务中心在于,坚决回归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居民的业务本源。农商行、农信社的战略重点在于,坚持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基本导向不动摇,并与政策性金融体系协调配合,积极探索能够满足我国“三农”发展战略需要、与我国地区差异特征相适应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进一步优化信贷服务体系,以优质高效的信贷资源配置促使国民经济循环流转更加顺畅。目前,信贷仍然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要倡导公平信贷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有利于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的信贷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健全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做到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从产业角度看,坚持统筹考虑当前实际和长远前景,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合理兼顾,完善技改贷款发放方式,加大中长期贷款发放力度,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持。建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的奖补机制,健全并落实尽职免责制度,重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做到对大小微企业一视同仁。
 
  三是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快补齐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要畅通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出清机制,加快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进一步加大机构投资者培育力度,吸引更多长期资本而不是炒作游资,推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效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制造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军扩表示,面对当前国内外挑战增多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必须坚持四点基本认识和判断:
 
  首先,当前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中长期阶段性变化的反映,是我们主动调控和主动作为的结果,因此从总体上是符合规律的,也是基本正常的。从客观方面讲,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这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因。从主观方面讲,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央和国务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三大攻坚战。
 
  其次,我国经济增长依然潜力巨大。尽管由于发展阶段的变化,潜在增速下降,但是我国仍然具有实现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大量的研究都说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无论从供给条件还是需求条件来看,都具有诸多独特优势,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改变,只要能根据环境变化和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不适宜的政策,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就一定能促进增长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为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第三,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一些重大改革还没有完全落地见效,宏观调控政策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改善营商环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努力还需要更具针对性。在去产能、去杠杆、治污染等方面,一些政策举措也需要更加透明,更加可预期。这是需要进一步着力加以改进的地方。
 
  第四,应对外部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张军扩同时提醒,虽然面临的困难增多,挑战更大,但是必须避免两个误区或者两种取向:
 
  一是避免试图走通过大规模刺激促进经济回升的老路。面临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趋势,这种呼声越来越高。实践证明寻求大规模刺激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正确的选择只能是走转型发展、优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避免因为风险和挑战增多,而放松改革和放慢开放。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要依靠改革,扩大开放。形势越是困难,挑战越是巨大,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增强危机意识,倒逼改革。只要我们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条件和有利因素,在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更大成就,把压力转化成动力。
 
  张军扩说,当前通过深化改革完善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需要做很多事情,主要有四方面任务:
 
  首先,着力构建优质优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从供给侧来讲,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大幅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创新和提升质量的根本动力在于优质优价和优胜劣汰,政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和提高质量、环境、标准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平台和市场化、社会化的检验检测、中介服务机构,发挥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强化市场竞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要着力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环境。其中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升级方向、方式以及产业优胜劣汰的直接干预。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创新,技术进步更多依靠创新。结构的优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方向将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竞争来检验。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的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下一步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和更大的工匠队伍,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制度,科研成果评价激励制度,以促进产学研更好结合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改革政府监管和政府采购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第四,要切实加快对支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且具有基础性作用的一些重点或者重大的改革,包括土地制度、国资、国企,金融、干部制度等等。比如,如果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会在乡村建设和乡村环境治理方面释放出巨大的投资需求潜力。如果国资、国企改革能够增强垄断领域竞争和提高效益方面取得进展,就能够有效降低上游产品成本价格,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如果在发展草根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能够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就能够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如果能够通过增加国有资产划拨,国有资本收益上交,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有效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也能够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取得比较大的进展。(记者 金辉)(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