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梁维东肖亚非答记者问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2-01 11:09:37
  东莞如何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今年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目标释放出什么信号?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难题?东莞如何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1月30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东莞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等省人大代表分别接受中央、省、东莞市有关媒体提问,积极回应媒体和社会对东莞发展的关心、关切。开放日活动问答环节由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新闻办主任陈冀主持。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实施“六大工程”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东莞市将如何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梁维东:大湾区建设,为东莞进入更高平台发展、在更宽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今年在市委全会提出,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为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举全市之力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牵引带动全局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动对接高铁和城际轨道规划建设,加快推动东莞地铁1号线全线开工,积极对接周边城市地铁网络,加快跨珠江口通道建设和国省道升级改造,推动实现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内点对点通达。
 
  二是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构建源头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企业培育体系,进一步强化东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一核心功能,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三是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充分发挥制造业发达、产业配套完善的突出优势,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强新兴战略性产业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港澳优质资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四是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健全莞港澳人员货物顺畅往来的体制机制,吸引更多优质港澳资源来莞投资创业,充分利用港澳平台开拓全球市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五是打造大湾区建设重大平台。推动滨海湾新区建立健全与香港合作开发机制,争取纳入国家更高发展平台,建设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增强松山湖高新区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功能,依托中子科学城参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将松山湖建设成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
 
  六是共同构建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品质内涵,全力构建涵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高品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优化港澳青年在莞就业创业环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实体经济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
 
  记者: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东莞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非公企业作出的贡献。近几年,东莞提出了“倍增计划”和“非公经济50条”等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请问东莞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如何?有无遇到什么发展瓶颈?又将如何破除困难?
 
  肖亚非:我首先以三句话回答这个问题:非公经济是东莞的顶梁柱。中小企业众多、实体经济发达已经成为东莞的城市特质。为了东莞安身立命,要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接下来,我用“六个九成”概括非公经济在东莞的地位:贡献了超过九成的国内生产总值,九成的税收,九成的进出口额,九成的技术创新成果,九成的城镇劳动就业,九成的企业数量。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接下来,东莞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加快改善供给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全面落实减费降税等惠企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在税费、社保、运营、用地用房、行政办事等各方面成本负担,去年税收减免248亿元,以后每年都要为企业减负,到2020年力争为我市非公企业减负400亿元。同时,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如“二手房东”、社保等成本问题,研究提供“莞版”解决方案。
 
  二是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倍增计划”扩容提质;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培育250个以上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应用项目;深入推进“筑云惠企”工程,推动100家工业企业上云、10家工业企业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
 
 
  三是进一步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大力推动“莞货全球行”和“莞货全国行”,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品牌展销中心,加快打造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和产业会议之都。常态化开展促消费行动。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
 
  四是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大力实施“2个100亿元”及“3个50亿元”计划,帮助非公企业融资纾困。进一步完善以基金业为主体、融资租赁和新型供应链金融为两翼的创新金融服务链条。
 
  五是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完善政府靠前服务机制是重中之重,设立联系委员会,将“倍增计划”政府服务平台延伸覆盖到所有企业,推行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官,市镇领导挂点服务企业。
 
  六是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全面实施好百万技能人才计划,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和技能素质。
 
  【关键词】“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
 
  记者问: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东莞基于什么考虑提出这一新的战略任务,如何具体推进?
 
  梁维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出,让东莞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清楚。当前东莞发展内生动力还是比较强劲,但在转型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压力下,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越来越突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是我们在坚持“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城市定位引领下,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明确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
 
  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就是遵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要求,顺应湾区时代城市群发展潮流,突出以品质取胜,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实现城市更有品位、产业更有竞争力、对外开放更有优势、体制机制更有活力、基层更有战斗力、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我们提出这一战略任务,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争取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同时又紧密结合东莞实际,以“湾区都市”使东莞的城市形象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以“高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充分体现继承和发扬。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东莞多年来坚持的“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城市定位,而且继承和发扬了本届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奋斗目标,追求和打造高品质实质上也是为了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三是顺应发展大势。把东莞放到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抢抓和应对湾区城市群格局重构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标准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工作新局面。
 
  肖亚非:东莞怎么样才能抢占湾区机遇呢?东莞是一个制造业城市,到了大湾区时代,东莞的发展定位要跟大湾区目标衔接,要建设“湾区都市”,甚至是“湾区名城”。提出品质东莞,是要促进城市经济、民生、服务等实现高质量发展,吸引人流、资金、各项创新要素的聚集,跟上大湾区的时代节奏。
 
  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重点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好“六大工程”:一是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着力优化城市格局,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形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格局。
 
  二是实施发展空间拓展工程,以重大平台开发打造高品质新空间,以城市更新提升空间承载力,加快推进TOD综合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土地统筹整备取得突破进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实施产业体系升级工程,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精准招商和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增创人力资源红利,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四是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创新党领导下的基层协同共治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次发达镇村加快发展,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五是实施民生福祉增进工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平安东莞、法治东莞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实施重点改革突破工程,不断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探索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
 
  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记者: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东莞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目前东莞制造业现状如何?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做强制造业?
 
  肖亚非: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错位发展、联动发展。近年来,我们通过“机器换人”“倍增计划”、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等举措,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总体来讲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配套不断完善。这几年,制造业企业数量总体上保持较好增长,比如2018年全市主场主体数量达到114.68万户,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突破1000宗,远高于企业关停数量。
 
  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必须始终坚持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不动摇,进一步厚植制造业优势,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一是“抓创新”。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构建源头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科技企业培育体系,进一步强化东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一核心功能。依托中国首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打造中子科学城,联合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申请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
 
  二是“重招商”。瞄准五大领域十大重点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共五大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大产业),高规格召开产业招商大会,大力开展新一轮产业招商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促转型”。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保税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
 
  四是“优服务”。一方面,推进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项目办理事项和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50%以上。另一方面,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加快构建非公经济“1+N”配套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和以企业感受度为导向的政策评估机制。
 
  五是“强保障”。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构建以综合服务为导向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和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高地。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大力培育发展融资租赁、新型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记者 陈琬莹)(来源:南方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