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6件毛衣有1件产自大朗

消费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3-23 12:25:22
  全球每6件毛衣有1件产自大朗
 
  在“中国毛织第一村”大朗镇巷头社区村史馆内,一件件历史旧物诉说着过去40年毛织产业如何将一个不产一根羊毛的传统农业村,转变为年集体收入近1.9亿元的富裕新村。从1979年一名香港商人在大朗开办第一家毛织厂起,大朗毛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群,从贴牌加工到自有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全球每6件毛衣就有1件产自大朗,“织城大朗”成为大朗镇最著名的名片。
 
  当前,面对行业发展的新挑战,大朗积极抓住行业新风口,推动传统毛织产业向智造产业、时尚产业和文化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大朗毛织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驱车行驶在大朗银朗北路,两侧与毛织相关的各式招牌鳞次栉比,夜晚时分更是霓虹闪烁,映衬着“织城大朗”的活力。
 
  1979年5月,香港协和织造有限公司以“三来一补”形式在大井头村开办大朗第一家毛织企业——大朗毛织一厂,揭开了大朗毛织业发展的序幕。随后几年,越来越多港资毛织企业落户大朗,大朗农民纷纷洗脚上田进入港资毛织企业工作,成为熟练工人。
 
  1985年,适逢政策开始放宽,允许有能力的人办牌照、开厂子。本地人陈锡培抓住机会,购置了30台织机,凭借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把东莞市兴业针织有限公司从一家仅有几十人和简单生产设备的小厂,发展成为今天专业生产各项毛织服装的大型民营企业。
 
  很多大朗人利用早年在港资毛织企业学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办起“兄弟档”“夫妻厂”等家庭作坊式毛织厂,一时间,大朗毛织厂遍地开花,形成“村村毛线绕,户户织机响”的景象。上世纪90年代初,大朗迅速发展起近千家民营毛织企业。东莞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叶沛华回忆,“那时,全国各地买家聚集在大朗拿货,旅店爆满,街道上车水马龙,一片兴旺。”
 
  “上世纪90年代,周边镇街的毛织业火热势头跟大朗不相上下,大朗政府找准定位,正确引导,很快大朗毛织业迎来了春天。”大朗毛织管委会主任陈柱权回忆当时的情景。
 
  在大朗镇委、镇政府推动下,广东毛织市场1995年建成开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毛织专业街、毛织村逐渐形成气候,吸引全国各地知名原料厂商落地,形成集毛衣生产、原料、辅料、机械、洗水、漂染、印花、贸易等于一体的较完善的行业体系。
 
  进入新世纪,大朗毛织走上发展快车道。目前,全镇拥有毛织企业1.38万家,数控织机使用总量超5万台,拥有10平方公里的毛织商圈,包括3个毛织专业市场、6个毛织配套片区和12条毛织专业街。每年举办的“织交会”更是成为观察行业发展前沿的风向标,在业内有着重要影响。
 
  经过40多年的培育发展,大朗毛织成为全国最具规模、产业链最完善的产业集群。近年来,大朗毛织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市场主体数量每年保持接近20%增长,服装、纱线、机械等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达600亿元,占广东省销售总额七成以上。
 
  “全球每6件毛衣就有一件来自大朗。”大朗毛织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大朗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21张国家级名片有14张是和毛织相关,毛织产业是大朗最具发展底蕴的产业,也是大朗最重要的一张名片。
 
  3月中旬,为期3天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联展”——面料、服装、家用纺织、纱线、针织五展同期同地,以35万平方米、近5500家展商的规模亮相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作为目前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春季联展”成为大朗毛织与业内同行同台竞技、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今年大朗毛织展团达80多家企业、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规模为历年之最。镇内知名品牌印象草原和皇仕鲨还独立参加2019 CHIC(春夏)服装展。
 
  数量提升的背后是转型创新赋予大朗毛织引领行业的自信底气。展会现场,印象草原展出的无染色、无污染有机羊绒服饰采用历经多年探索的天然植物染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兼顾环保;恒莱服饰通过引进世界先进设备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展出极具设计感、高端优雅的针织服饰;康博服饰展出的智能音乐帽及智能手套将科技与毛织结合,实现互联网+毛织的高级成衣定制等。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理念的转变,针织产品越来越时尚多元化,优势不断显现,新形势下企业应该主动迎合消费,朝着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而升级。”中纺联副会长杨纪朝对大朗毛织的产品研发和趋势引领给予高度评价。这些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代表着大朗的原创力量,在打造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
 
  大朗毛织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科技、时尚、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工作新定位、行业新标签、社会新认知,大朗毛织人依托“1+2+5+N”管理服务体系,把握原创设计、新型纱线、智能制造三大风口,通过打造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和10大行业品牌活动,推动传统毛织产业向智造产业、时尚产业和文化产业升级。
 
  “1+2+5+N”的行业管理服务体系是推动大朗毛织迈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1”即一个行业管理委员会,“2”即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示范工作室,“5”即毛织、设计、机械、电商、纱线5个行业协会,“N”即N个市场主体和服务平台。目前这一体系已搭建完成,管委会、工作室、行业协会、公共平台在各自领域发挥管理服务作用,以管理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此外,近年大朗毛织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织商贸城转变的趋势明显,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的毛织商贸城集聚大朗超过50%的毛衣生产企业、80%以上的毛织纱线和数控织机销售企业,以及大朗毛织4个大型专业市场、6个毛织配套片区和12条毛织专业街,是国内产业配套最完善、综合实力最强的毛织集聚区。顺应这一趋势,大朗正加快建设10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城,进一步提升“产城人融合”发展水平,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提升相互促进的良性局面。
 
  另外,大朗持续打造“10项行业品牌活动”,包括织交会、毛衣节、国内行、外出参展、春季纱线展、设计大赛、网上设计大赛、毛织技能大赛、流行趋势发布、设计师年会等,提升大朗毛织的影响力。大朗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引进来”,全方位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竞合之中,全面展示现代毛织商贸城、毛织智能制造基地、毛织时尚输出基地的转型成果。
 
  从行业内部看,原创设计、智能制造和新型纱线正成为毛织产业发展三大风口。当前,大朗毛织无缝织机、仿真模拟设计、智能核数等智能化设备与工具快速推广,防火、防水、石墨烯等功能性材料以及各类花式纱在大朗市场涌现。全镇拥有1300多名中高级设计师,培养出黄刚(曾获评“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等优秀设计师。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朗将通过纱线、设计、智造、品牌等环节的协同创新,不断提升大朗毛织的产品附加值和行业竞争力。
 
  统计显示,大朗拥有21张国家级名片,包括中国荔枝之乡、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全国文明镇、国家生态乡镇、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等,其中14张名片都与毛织密切相关。
 
  走在大朗的大街小巷,能够轻易感受到“毛织”元素与城市精神气质深度融合。40年前大朗毛织一厂落成时,很少人会想到一条细细的毛线竟然成为大朗40年发展的一条“主线”。如今大朗聚集超过1.38万家毛织行业相关企业,从原料、辅料、生产机械到生产、销售等形成国内最完善的毛织生产链条。不出大朗,企业可以最快速度买到最新的纱线、找到最熟练的工人、匹配到最专业的市场,链接全球买家,每年一次的“织交会”更是成为引领行业趋势的重要风向标。
 
  大朗毛织也面临新课题。外贸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愈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不同产业集群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在产业创新升级过程中如何培养与吸引更多中高端人才……这些问题都是大朗毛织迈向更高水平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大朗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针对性思考。近年来,大朗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推进新型自动化设备普及,通过设计大赛、与专业院校合作等方式夯实行业的原创设计能力。在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措施推动下,大朗传统毛织产业向智造产业、时尚产业和文化产业升级之路将越走越宽。(记者 陈启亮)(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