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四届慕课创新案例网络评选落幕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3-30 09:48:35
  2019年第四届慕课创新案例网络评选落幕
 
  3月26日,由东莞市教育局和南方日报办事处联合主办的2019年第四届慕课创新案例网络评选及分享颁奖活动正式落下帷幕。整个活动共收获超过50万网络点击量,通过网络展示、参与和评价的方式,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到东莞慕课背后那群创新生力军。
 
  记者梳理发现,东莞慕课工程的初衷是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渠道向薄弱学校推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而在优化教育生态平衡的同时,东莞慕课工程一推开,就像一块磁铁,将各种有益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吸纳过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资金和人力上倾注投入,促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形成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创新“场域”。
 
  “莞式慕课”就像一盘活棋,在教育均衡和教育创新两级发挥着奇妙的作用,东莞慕课的“场域”效应正在形成。
 
  一脚射门,但似乎用力过猛,足球高出小小守门员一大截从球门上方飞出了场外。这时,松山湖实验小学足球教练吕宇杰手中的IPad上立刻反馈了一条信息——射球失误。同时上面还有这名正气喘吁吁的小队员此刻的心率,以及在这场训练中的触球次数、失误率等一系列数据。
 
  这是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教练日常教学场景。此次该校《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人球交互智能足球训练模式》被作为慕课案例,选送到东莞第四届优秀慕课案例中,也是今年慕课评选中30个精选案例中唯一涉及体育教学的。
 
  过去教练很难跟学生分析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队员训练需要换成什么强度。吕宇杰说,现在智能化设备能够实时、精确地将传球成功率、盘带的距离、触球的次数、球员心率、运动轨迹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呈现,帮助教练员指导的同时,也帮助队员更立体地了解自身,找准定位,进行个性化发展。
 
  融入新技术后的足球教学有了更高的起点,学生感受到的另一大变化就是足球“更好懂”了。
 
  更有意思的是,通过智能装备,队员可以进行有效科学的训练,形成成长档案;教练可以进行个性规划教学,提升头部种子选手的竞技水平。同时,辅助视频教学提升教学规范示范性。以头部种子选手的影响力,激励更多人学习足球,足球爱好者基数变大的同时为足球队也输送了更多储备队员,可以优选更多头部种子选手,形成闭环。
 
  毫无意外的,3月21日下午从茶山传来消息,松山湖实验小学以4:0的比分再夺东莞市小学生足球联赛冠军,这也是继2015—2017年之后,松湖实小第四次夺得桂冠。吕宇杰说,此次将这一创新慕课案例分享,也是希望能够与全市各个学校进行交流,希望东莞的小学足球教育共同提高。
 
  “松山湖实验小学的足球训练课,利用GPS定位技术,获取学生位置数据,让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呈现在大屏幕上,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率。”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王征说,这次慕课创新案例中,老师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和应用数据,半数以上的案例利用数据展现教学过程。
 
  STEAM教育是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教育。这次的慕课创新案例中,一些新颖的STEAM课程设计成为亮点。
 
  以万江中学调节灯项目为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调节灯的构建组成、发电原理,掌握工程设计图纸的绘制方法、木工操作的动手能力等,兼具理论知识学习与探究和实践能力。对课程内容设置,以及师生的知识储备都有更加多元的要求。
 
  当STEAM教育遇上慕课会碰撞出什么样的花火?对此,“高效”“共享”成为万江中学老师们的共识。
 
  万江中学老师罗见红介绍,这样的课型中,老师课前就提出有关问题,例如光能是从哪里来的,如何调节发光,如何制作节能调节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前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寻求答案。经过一轮自主学习,学生剩下的问题就是课上老师要解答的关键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018年,万江中学投入超过50万元建设了两个智慧教室。智慧教室中,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与教室主屏幕相联通。课堂上,老师发布教学视频和互动问答,学生平板都能够实时接收,大大提高学习体验。
 
  而另一边,幼儿园阶段的STEAM教育与慕课的结合又有另一番景象。
 
  2018年10月,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这一里程碑式的工程建成不仅让大人津津乐道,也走进了幼儿园孩子们的生活。一场以港珠澳大桥为主题的户外大型混班构建活动也在松山湖中心幼儿园展开。
 
  操场上,6个大班班级两两合作,分别负责搭建“香港点”“澳门点”和“珠海点”。孩子们分散在各个分工不同的小组中,有负责设计图纸绘制的,有负责道具制作的,还有专门进行材料运输、施工建设的……环环相扣,俨然就是一幅工程队伍的样子。
 
  如果这时的你从空中俯瞰这座幼儿园,你会惊奇地发现:没有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数十个年纪仅四五岁的孩子正按照某种规律穿梭在操场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长龙”的雏形在他们的手中越来越清晰。大约2小时后,这座由他们自己构建的“港珠澳大桥”顺利竣工了。几声礼炮响起——那是礼炮组的孩子通过碎纸片制作的DIY手作,在构建的最后画上了完美句号。
 
  你或许也会有这样的疑惑,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如何能够认识和理解港珠澳大桥构建需要?怎么样与其他的孩子很好地交流和配合?如何做到最后一次性构建港珠澳大桥的呈现?
 
  “那因为前期的铺垫很好。”松山湖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张倩说,虽然看起来这只是一项活动,但是其背后却是一套完整的STEAM课程在进行支撑。幼儿园融入各种信息化手段,借助手游、多媒体航拍、视频报道等,让孩子立体形象地认识港珠澳大桥,既是巧借外力帮助幼儿理解,同时又能让低幼年龄的孩子学习兴趣点持续保持在高位。配合班级活动、区域活动、创客室活动,逐步开展户外建构训练,将STEAM教育渗透到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每一天当中。
 
  孩子在长达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港珠澳大桥从初步认识到深入揭秘,再到自主建构,形成了一整套逻辑严密的“构建港珠澳大桥”的活动体系。
 
  除了借助智能装备和STEAM课程创新,对大家熟知的传统课堂,老师们也在借助慕课的“十八般武艺”进行优化和改善。在26日的分享会上,东莞市寮步凫山小学语文科组就通过南方+现场直播,带来他们的尝试,如何将信息化应用在习作评改中,帮助孩子们发散思维,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我认同传统教育,但是觉得也应该鼓励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去提高课堂的效率,我的班级是慕课试点班级,所以我也很乐意的去探索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尝试多学科的课堂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寮步凫山小学语文教师吴恩彤说。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给孩子们启蒙教育打基础,在慕课创新思维的启发下,老师们尝试运用互联网移动工具教学,帮助孩子们发散思维,让孩子们懂得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信发表自己思考的观点。
 
  “通过慕课教育能改变过往的教师传授学生应答的模式,更加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形成小组合作,让他们不同想法得到交流汇总,运用思维导图汇总数据条理清晰的框架示意,或者通过即时投票、互评等方式。”吴恩彤说,“教师能通过辅助移动教学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快速捕获他们小组共识,实时监控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习着如何表达观点,以团队为重少数服从多数,学会达成一致的意见。”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碰撞,离不开持续有效的投入。记者从东莞市教育局了解到,东莞已建成宽带出口40G的全市高速教育城域网,中小学100%接入,逐步实现全市WiFi统一实名安全登录。同时,市级财政投入建设50套录播设备、20套智慧课堂设备、14个微课制作室,分布于各镇街,带动其他学校建设。并设立民办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奖励基金,改善民办学校信息化环境。
 
  以大朗镇为例,2018年投入5000多万元,打造高配置信息化智慧校园。全镇学校有多媒体阶梯教室29间,自动录播室17间,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室1217间,多媒体教学平台进班级比例达100%。深化慕课实验,平板电脑教学实验班实现全镇公办学校全覆盖,3所民办学校也在试行中。
 
  作为此次慕课创新案例的评委,虎门太平小学教师邹燕说,过去两年东莞的老师对于“莞式慕课”的概念还不是很明晰,今年的作品数目多了,参赛面更广,这说明老师群体中对于“莞式慕课”的认识普及正在提高,理解也更加到位了。此外,她认为今年参赛多样化,信息化手段在教研、课堂、家校沟通等方面,应用方面广阔多了,以前只是在课堂上应用一些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现在已经扩展到了教学、教研、家校沟通等方面。
 
  “‘莞式慕课’教学改革在路上。”王征说,“信息化教学最核心的主线是,我们老师的专业素养在不断提升,‘莞式慕课’已经成为东莞教育信息化品牌,更是老师能力提升的一条非常好的上升通道,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初心。”(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