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创新格局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企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5-22 10:34:45
  东莞创新格局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公司在成立初期累计收到政策资助700万元,让公司很快渡过了研发阶段的难关。”5月20日,在广东睿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超科技”)研发中心,公司总经理武剑辉告诉记者,来东莞创业,就是看中了东莞良好的产业链配套以及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公司在初创期还得到不少的政策扶持。
 
  在东莞,像睿超科技一样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不在少数。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18年我市共有2637家企业被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格局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的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成立于2007年8月,是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也是东莞市首批校地共建平台之一,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电研院一楼墙壁上,挂满了泰斗科技、东电技术、为辰科技等近40家各类电子信息高科技企业的牌匾,这都是其孵化的企业。据了解,电研院已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00余家,其中持股孵化企业近40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此外,电研院以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为重点,与东莞市多个镇街开展了专业镇合作,还先后为近万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
 
  “东莞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出台了许多新型研发机构的扶持政策。” 电研院副院长贺知明告诉记者,东莞积极鼓励电研院承担国家、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对承担的项目科研成果落地在东莞并完成产业化指标以1:1和1:0.5的比例给予配套支持。电研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辐射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和广东的企业,承担了很多科研项目并实现了产业化。
 
  事实上,电研院只是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不错的效果。” 市科技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依托32家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分支机构以及11个省级检验站,建设了松湖华科等国家级孵化器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400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睿超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学、数字医疗系统的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公司。公司总经理武剑辉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医疗器械的注册证。“这是公司今年3月份,刚拿到新研发的彩超设备注册证明。” 今年5月,公司通过医疗器械生产许可体系考核,有望在下旬拿到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双证”齐全后,设备就可以批量生产了。 
 
  “东莞产业链配套齐全,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公司在初创期还得到了不少的科技政策扶持。” 武剑辉表示,公司成立初期累计收到资助700万元,让公司很快渡过了研发阶段的难关。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2018年8月,我市出台了《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优化财政支持方式、给予高企规模晋级奖励等新措施,引导高企壮大规模和提升效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多年实现翻番,2018年总量达5790家,比上年增长42.7%,位居全省第三。
 
  今年第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702亿元,同比增长8.81%。机器人、锂电池、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增长,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或“隐形冠军”,形成了一批创新型企业集群,其中在电子信息领域有华为、欧珀和维沃,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东阳光、众生药业,在新能源领域有新能源科技ATL。
 
  我市将重点遴选不超过100家创新型企业、500家瞪羚企业,给予一系列扶持面广、扶持力度大的政策,力争通过三年培育推动突破一批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技术,进一步推动企业树标提质,努力争取承担更多国家、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据了解,百强企业组织申报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如获得国家、省立项,将根据资助金额按比例进行配套资助,每个企业每年配套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记者 杨圣沛)(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