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家客家小吃店 能吃到“妈妈的味道”

生活   来源:东莞日报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5-23 11:41:44
 
▲宋丽青制作的鹅仔粄新鲜出炉,味道非常不错 图片均由记者 查雨霏 摄
 
  客家人很讲究饮食,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吃萝卜粄,十一月新割了稻谷,便要蒸糍粑……什么时节吃什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从宋丽青几岁开始,妈妈做客家小吃,她就在旁边看着。新出炉的糕点来不及放凉,吹吹热气就往嘴里塞,烫得龇牙咧嘴,还要挨妈妈轻轻的一巴掌。后来自己成了家,第一次包粽子才发现,儿时看妈妈做似乎很轻松,自己花一整天也未必弄得好……
 
  再后来,宋丽青不断尝试、改良配方,做的客家小吃获得大家一致称赞。四十多岁突然失业,她不愿在家闲着,就开了家店卖客家小吃。本小利薄、起早贪黑,但能靠着双手赚钱,让她觉得踏实。她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把这身手艺传给儿女。
 
 
▲糖不甩
 
  从小常看妈妈做小吃
 
  “我妈很厉害,什么小吃都会做,连炒米饼都会,现在已经很多年没吃过这个味道了。” 宋丽青这么说着,忍不住咂咂嘴回味。
 
  她还记着,自己很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妈妈一大早就要起床。炒馅料、泡糯米、自己舂米……忙个不停。看着妈妈麻利的身影,小孩子知道今天“有得吃”,会拥上去帮忙,眼巴巴地等待新鲜糕点出锅。
 
  宋丽青最喜欢妈妈蒸的松糕。妈妈用一只木头做的四方格子,放上一层粉、一层花生和白糖,再放一层粉……蒸好出锅后,还要点几枚红色的印,以示喜庆。
 
  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会蜂拥而上。妈妈嗔怪他们贪吃,边说:“神都没吃,这么快轮到你们吃?”边一一拍开他们的手。小孩子才不管这些,抓到了就先塞进嘴里。她还记得,刚蒸出来的松糕软且柔韧,搭配喷香的花生,一口咬下去,是那个年代的神仙滋味。
 
 
▲艾粄
 
  学一次就会做客家黄酒
 
  看妈妈做得多了,宋丽青总以为做小吃是件容易的事。
 
  女大当嫁。结婚第一年,她尝试着包粽子。以前看妈妈做得飞快,没想到轮到自己时,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忙活了整整一天,却完全没见成效。家婆看她着急,想要帮忙——但家婆不是客家人,不熟悉流程,也插不上手。
 
  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涩。这种滋味,在她坐月子的时候愈发强烈:客家女人坐月子要吃炒鸡酒,酒要用自家酿的客家黄酒。宋丽青打嫁过来就没见有人做过,婆婆也不懂这些。当时泡出来酒是酸的,婆婆又往里面放了蜜枣遮酸味,宋丽青闻了直捂鼻子:“完全不爱吃。”
 
  这种滋味,也促使她尝试和学习做客家小吃。小儿子几岁时,宋丽青第一次跟堂嫂学做客家黄酒,“学一次就会做了”。
 
  第一步是把新鲜糯米蒸熟——不能蒸太久,蒸得干了,出酒就会少;也不能多放水,不然糯米会烂,出的酒就会浑浊。蒸熟的糯米放至室温,加入酒饼,置于恒温的环境:“不能太热了,不然酒会酸,水最好是七月初七的,出的酒特别甜。”宋丽青说,这些经验之谈,完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没有人跟她讲过。
 
 
▲熟糍
 
  传统小吃换了新味道
 
  妹妹生二胎的时候,宋丽青做了三十斤黄酒送过去。妹妹后来道谢,多亏了这些酒,自己的月子坐得特别好。现在宋丽青家里还有十几斤客家黄酒,是朋友生孩子,特意找她订的。
 
  一样的传统做法,不同的年代味道。宋丽青慢慢摸索着做,改良了不少出品。“以前妈妈做萝卜粄,会放腊肉、萝卜和豆腐泡,但我就不放豆腐泡,因为容易发臭。”宋丽青会往里面加入新鲜的葱和蒜苗、虾米、腊肉等等,而胡椒粉是点睛之笔,口感要比以前的好很多。
 
  以前儿女考试好,总嚷嚷着要吃麦当劳;现在却常常问她:“妈妈,你怎么还不做萝卜粄?”
 
  宋丽青想起以前龙舟节时,妈妈去外婆家拜节,总是一摞一摞地包粽子。小孩子抢着要帮忙,妈妈嫌他们做不好,总赶他们走,小孩子却赖在她身边撒娇——现在妹妹的孩子来,看见她在揉面,也一定要抢一团来揉着玩,“这个场景,跟我们小时候的一模一样。”
 
  最大心愿是教会儿女
 
  插完秧、农活不忙了,下雨天,没法下田了,手巧的宋丽青,会给孩子们做各种客家小吃。蒸白糖糕、黄糖糕、眉豆糕、包粽子、包各种粄……每个步骤里,都藏着妈妈深深的爱。
 
  不单做给自家人吃,碰上同学生日、朋友聚会,她常会做上几百只,分给大家,让来宾都带回去尝尝。
 
  婚后宋丽青经营过电器生意,做过十五年妇委会工作。她一生好强,没想到人到中年,两年前却下了岗。年纪大了,找工作也难。她琢磨着,干嘛不凭着自己的手艺开家店?
 
  说做就做。她前后只用了不到两周时间,就张罗着在西湖乐园开了一家小店。店面不过十几平方,但宋丽青说,很感谢亲朋好友的支持,开业当天,门口一条街坐得满满当当,热闹非凡。而开张大半年,店里生意都特别好,四个人忙不过来,半夜一两点收工也是常事。
 
  宋丽青有个遗憾。妈妈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很多小吃的还没来得及教会她;而如今,她更希望能教会老公和一双子女,“一来让自己没那么辛苦,二来也希望他们想吃的时候随时能做来吃。”(记者 查雨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