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在延吉市召開

评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3-08-23 09:23:10

建設美麗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強音。與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相比,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具有哪些內涵和特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應如何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朝什麼方向努力,這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8月16-18日,圍繞“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這一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和吉林大學聯合主辦、吉林大學承辦的“第七屆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在吉林省延吉市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王偉光出席論壇並作主題講話。

論壇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總編輯高翔主持。吉林大學黨委書記陳德文,中共延邊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務副州長於曉峰致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黑龍江大學、江蘇師范大學、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和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等全國近四十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參加論壇。

王偉光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他在講話中從自然歷史進程中的生態文明、超越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三個方面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他指出,回顧歷史,我們把封建社會的農業文明稱作“黃色文明”,資本主義的工業文明稱作“黑色文明”,而我們目前正在建設的生態文明被稱作“綠色文明”。隨著歷史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從根本上來說離開了人類社會自然歷史進程,將人類社會的發展置於了一個極其可怕和危險的境地,如果不加以重視並解決,人類社會的前途將不是繼續自然歷史的進程,而是在人與自然的雙重矛盾和沖突中,終止人類文明的進程,最終毀滅人類文明。

王偉光指出,要真正克服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和危機,讓人類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新時代,就必須超越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觀。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對資本主義的超越,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地把握人類社會整體歷史進程的基礎上的,是內在地、邏輯地統一於社會主義的本質之中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對資本主義的超越,源自於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一致性,源自於社會主義能最大限度地遵循人和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規律。

王偉光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艱苦而卓絕的偉大事業,需要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將自己的研究和美麗中國的建設緊緊聯系在一起,在人民群眾的火熱實踐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發揮出自身獨特的作用。為此,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以下三點:第一,要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作為一項重大學術課題來研究。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站在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高度,站在歷史和時代的制高點,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邏輯中,給予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以科學、合理的學術論証,以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體系、學術邏輯和實踐進路,在參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進程中,發揮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有的作用和風採。第二,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集群的優勢,發揚跨學科研究的特點,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展開全方位、多角度、長時段的研究,形成一批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重大學術成果。第三,要將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研究和對中國夢的研究緊緊聯系在一起,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置於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程中進行考察。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懷抱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飽含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和忠誠,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好和豐富好。(王偉光講話全文見第三版)。

與會專家從哲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和教育學等不同學科視角,圍繞“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西北大學校長方光華教授認為,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關乎人類未來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課題。中國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有所作為,應當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主動順應時代潮流,在廣泛吸取西方生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充分發掘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努力探索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可能道路,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

西南大學黨委書記黃蓉生教授認為,作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追求,關鍵在於將“和諧共生”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實踐,動員全社會力量,人人參與,全民行動,將生態意識體現在生活和發展的每一個細節中,在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追求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創造和積累,用生態文明的力量托起青山秀水的美麗中國。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歐陽康教授從哲學角度進行了分析思考,他認為生態文明觀念能不能真正豎立起來並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尤其是轉化為各界的行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前提就是要超越在生態問題上的認識誤區,實現諸多的觀念及其變革。

江蘇師范大學校長任平教授認為生態建設、生態支持與生態文明是構筑美麗中國的三個基石,在不同民族國家中,生態文明樣態有不同的空間、文化和民族特色。美麗中國,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就是生態建設的中國夢。美麗中國既有形上價值理念底蘊,也有天藍地綠水淨氣清、宜居宜產的環境美貌,還有綠色產業和強大技術的物質支撐,更有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民主和諧的生態制度體系機理保障。

陝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甘暉教授從教育學角度分析了生態文明視域下高校人的素養培養面臨的新要求新任務。他認為,生態倫理教育突破了傳統德育的人際范圍,賦予了現代德育新的內涵,也使德育的過程和人的道德更加完整,德育的社會責任和人的文明化程度得以拓展和深化。生態倫理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又為高校德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可以助推高校德育的實踐轉型,有利於德育實效的提高。

與會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還就低碳經濟發展、生態文明的日常生活化、美麗中國與法制建設、美麗中國的倫理支撐以及海洋生態文明與海洋強國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學者一致認為應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研討,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事業中做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貢獻。

高翔在閉幕式致辭中指出,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從2007年出發,到現在舉辦了七屆,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當代中國學術的思想高度和學術深度。論壇的最重要特色在於將不同學科的領軍人物、不同系統的學術組織者匯聚在一起,圍繞前沿主題,展開有思想深度、打破學科壁壘和學科門類的對話,切實發揮對當代中國學術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他強調,中國學術界應該進一步加強學術原創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術界的學術創新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學術原創力不足始終是困擾中國學術發展的重大問題。應該進一步辦好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通過學術界不同學科領軍人物的平等對話和相互切磋,啟迪思想,引導學者加強學術原創力。

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作為常設主辦單位發起和創辦的全國性哲學社會科學高層次學術交流平台,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謀劃中國社會科學發展、引領中國學術發展方向的重要平台,主要邀請我國重要科研機構的學術領軍人物參加。首屆論壇於2007年12月在北京召開,目前已成功舉辦七屆,發布了一系列重要學術成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為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將於2014年由中山大學承辦。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