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弄潮者” 转型“轻骑兵”

企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1-13 11:47:47
  编者按: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不少企业面临较大压力。然而,也有一大批企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新探索、新实践,打开了转型升级新局面,开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深入经济大省、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进行采访,发现诸多企业通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展现出蓬勃发展新气象。他们犹如“轻骑兵”般,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大道上。我们从中筛选出部分企业,以期为更多企业带来借鉴和启示。
 
  韩都衣舍:“大”“小”之变
 
  □记者 袁军宝 济南报道
 
  近年来,韩都衣舍电商集团以“小组制”将企业化“小”,快速成长为中国互联网服饰知名企业,连续6年“双11”位列互联网服装品牌销量第一。
 
  从代购韩国服饰起步的韩都衣舍,在做大过程发现一个问题:员工与公司利益并不一致,例如选款师并不在乎销量如何;选款师兼顾销售后,又不顾及库存。
 
  为此,韩都衣舍开始探索实行“产品小组制”——基于最小的业务单元组建产品小组,将大企业做“小”。产品小组一般由设计师、页面制作员、库存管理员3人组成,拥有款式设计、宣传展示页面制作、定价、库存等重要决策权,小组绩效由其产品销售额、成本、毛利率、库存周转率等指标决定。
 
  韩都衣舍创始人赵迎光说,对小组充分放权,就如同在战场上把决策权交给“听得见炮声的人”。
 
  公司“女虎”产品小组组长唐伟杰说,小组制让员工成了“老板”,积极性都很高。
 
  以大变小,以小成大。产品小组犹如一个个自带动力的车厢,推动动车组高速向前。2008年公司销售额只有130万元,2019年仅“双11”的销售额就达到4.7亿元。
 
  韩都衣舍在“大与小”上的探索不止于此——为解决“小组制”面临的“小散”问题,有效提升小组“作战力”,韩都衣舍探索形成“大平台+小前端”的赋能体系,以韩都智能、韩都储运、韩都客服等九大体系为小组提供平台支撑。
 
  例如,在智能化支撑方面,据韩都衣舍电商集团副总经理胡近东介绍,通过对消费者线上点击、收藏等大数据采集分析,新产品上架15天后,即被划分为“爆、旺、平、滞”四类,爆款可迅速组织生产,滞销产品则立即促销。公司产品当季售罄率达到90%以上。
 
  韩都衣舍的模式还在演进。其已向更多合作企业输出供应链、信息系统等服务,打造助推更多企业对接淘宝等电商“一级生态”的“二级生态”体系。目前孵化合作品牌已近百个,包括日本、意大利等国的诸多品牌。
 
  目前,韩都衣舍“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已入选哈佛商学院、清华大学等多个高校的教学案例库。
 
  齐鲁制药:“廉”者“荣”药
 
  □记者 陈灏 济南报道
 
  过去每盒5000元,现在每盒500元——短短三年间,“救命药”吉非替尼从“高价药”变身相对廉价的“平民药”。
 
  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山东生物制药企业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打破技术垄断的十年耕耘。
 
  吉非替尼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分子靶向特效药物,亚裔患者的使用疗效尤为显著。齐鲁制药研究院副院长杨清敏介绍,2005年吉非替尼进入中国市场后,长达11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着5000元/盒的高价,不接受议价。
 
  他说:“一个月3盒药,一年下来要18万元,普通患者用不起。”
 
  不打破技术上的受制于人,就无法走出定价上的被动。2009年,齐鲁制药迎难而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吉非替尼进行集中科研攻关。7年后,吉非替尼的专利刚到期,国产吉非替尼就获批上市,价格远低于进口药。
 
  在国产药的进逼下,进口吉非替尼首次降价就“打五折”,此后一路降价到每盒500元。
 
  让“高价药”变为“廉价药”,齐鲁制药视为“荣耀”。吉非替尼的突破,是齐鲁制药专注研发、让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好药的缩影——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齐鲁制药已相继研发上市200多个新药,其中30多个是首家或者独家上市。
 
  杨清敏介绍,齐鲁制药目前在研的非专利药有100多个。公司在美国建立了3个创新药物公司,在上海建立了创新药研发中心,一批创新药正处于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等关键阶段。未来三五年,齐鲁制药将有多款创新药上市,将更好地减轻患者疾病痛苦和用药负担。
 
  “把药方子抓在自己人手里,是我们的不懈追求。”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如是说,“大医精诚,家国天下”是企业的文化,企业要追求发展,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
 
  2019年12月9日,国内首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这是齐鲁制药突破的又一款高价药。可以预见,这种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神经胶质瘤、肾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抗癌药,也将迎来吉非替尼一样的转变,以更低的价格走向更多患者。
 
  泰山体育:“标准”为梯
 
  □记者 贾云鹏 济南报道
 
  居于鲁西北的乐陵市,近几年成为国际体育组织高级官员频频光顾之地:多位国际奥委会官员,100多个国际单项体育协会的主席、秘书长,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官员都来过这里。
 
  这源于当地的一家企业——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泰山体育为何能在国际体坛声名显赫?
 
  “很多奥运项目的比赛器材是我们生产的,国际标准是我们制定的。”泰山体育董事长卞志良说。
 
  2016年里约奥运会,泰山体育为跆拳道、柔道、摔跤、田径、自行车等11大项提供了近万件器材。其中,跆拳道、摔跤、柔道三个项目均以泰山的产品标准作为器材标准。
 
  国际体育组织对器材的外形、长宽、硬度、回弹、下陷、冲击力等,都有明确的标准。“以前是欧美定天下,你的器材要达到人家的标准才能进入国际大赛。”卞志良说。
 
  标准即门槛,很多人把它看作“拦路虎”,泰山体育却把它当作“敲门砖”。
 
  创立于1978年的泰山体育,从炕头缝制垫子起家。当时,为了试验垫子会不会给运动员造成损伤,卞志良从三米多高的自家房顶赤脚往垫子上跳,一不小心崴了脚,钻心地疼。
 
  卞志良回忆说,就是这刻骨铭心的一跳,让他坚定了登上标准制高点的信念。
 
  此后,这家与泰山同名的企业,开始了艰难登“泰山”的历程。
 
  借助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机遇,泰山体育与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合作攻关,一次次将产品送到国外实验室进行检测,再经过实际使用测评等。经过7年漫长痛苦的洗礼,泰山体育脱胎换骨,成为北京奥运会最大的器材供应商。
 
  在北京奥运会全部302枚金牌中,有122枚是在泰山体育的器材上产生的,且“零失误、零故障、零投诉”,为中国赢得了赛场之外的“另一枚金牌”。
 
  金牌品质得益于不懈地科研创新。
 
  近十年,泰山体育创新研发投入超15亿元,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行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六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创新带来改变,泰山体育实现了由做产品向定标准的升级。
 
  目前,泰山体育获国内外专利1000多项,通过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认证的产品达130多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90余项,在持有同类产品标准方面居全球第一。
 
  聚米电商:“风口在哪我就在哪”
 
  □记者 袁军宝 济南报道
 
  3个年轻人,从一根网线起步,5年时间将公司发展到年营业收入5亿元、纳税超亿元,山东聚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山东淄博这个老工业基地成为别样“传奇”。
 
  聚米的“传奇”和“网红”有关。
 
  粉丝经济兴起后,大量“网红”开始带销商品,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这些“网红”往往缺少高质量货源、仓储、售后系统等支撑。
 
  “开始有几个‘网红’找我处理存货,几单之后,我发现不能老是如此,要打造一个为‘网红’服务的电商供应链。”出生于1987年,但已是电商“老江湖”的聚米公司创始人之一任纪学看到了商机。
 
  聚米公司开始整合供应链,和国内多家知名厂家合作,并优化包装设计、打造自有品牌,通过大批量生产采购实现低成本进货,再由下游大量“网红”代理商销售给消费者,从而形成各自利润空间及强大销售能力。
 
  “‘网红’们不用担心库存,发货、售后全由平台负责,平台还提供培训等服务,形成全环节‘赋能’。”任纪学说。
 
  目前,聚米已推出8个大类、90余款产品,服务的微商一度高达17万人,成为业内知名的电商供应链平台、互联网创业孵化平台。
 
  “风口”在哪,企业就在哪——“先见先知先行”是聚米的理念。
 
  然而,在快速变革创新的时代,“风”向随时会变。
 
  为此,任纪学常说的一句话是:打败自己的旧思想。
 
  2019年初公司考虑将重心由微商转向新“风口”短视频、直播领域,公司高管层对此激烈争论。
 
  “当时差点掀了桌子。”任纪学说。
 
  新“风”最终占了上风。公司随即在一天晚上召开全国代理商视频大会,公司创始人之一徐江南一直解释到凌晨四点多才关闭了直播。
 
  “视频会后,许多人打电话来骂我。”任纪学说。
 
  但转型第二个月,公司销售额比上月增长50%。目前,聚米短视频、直播活跃“网红”已达到2万人。
 
  这是一个对于创新者最好的时代,也是对守旧者最坏的时代。
 
  在山东,在淄博,有企业家说聚米发展是靠运气,撞到了机会。然而聚米的理念是:越努力,越幸运。这努力就包括紧盯“风口”寻机遇。
 
  如今,聚米公司还在紧盯互联网业态新变化,打造知识付费平台和严选类商城,不断寻找新的“风口”与商机。
 
  华夏集团:矿坑演绎“传奇”
 
  □记者 王阳 济南报道
 
  女娲飘然飞过,凤凰展翅而来,战士们策马扬鞭,黄河决堤洪水迎面冲来……在山与湖组成的大剧场中,一幕幕震撼的远古场景,随着座椅转动“闯”进视线。
 
  这是山东华夏集团威海景区内“神游传奇”实景演出时的景象。要不是华夏集团董事长夏春亭拿出视频、照片,谁都不信这座剧场是他在废墟上建起来的,观众所处的大湖正是挖山留下的深坑。
 
  观众们的旋转座椅,实际上是湖中的一艘大船,船自转一周就是一场演出,移步换景,仿佛穿越时空。
 
  演出旺季,场场爆满。想登上2000人的大船看一场40分钟的“神游传奇”,要提前好几天订票。
 
  出生在威海龙山脚下的夏家疃村,夏春亭小时候最爱和小伙伴钻进山里玩。大山深处,古木参天,虬枝盘曲,苍莽翠绿,他一生难忘。
 
  长大后,龙山上采石场越来越多。采石挖矿,让绿水青山变成了荒山深坑,老乡在院子里晾衣服都能落层灰。
 
  看着满目疮痍,夏春亭说:“我要是有钱,一定把这片山水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没想到,自己吹过的牛,会有实现的一天。”2003年,在塔机行业赚了钱的夏春亭,响应政府号召,像“愚公移山”般开始种树绿化。
 
  不过一开始,家人和企业高层都反对:别人靠山吃山,开山挣钱,你却拿钱修山,出钱出力不出利,傻到家了。
 
  夏春亭不为所动。山上种树难,更难的是要先关停44个采石场。
 
  “不然,种了也白种。”他回忆,当时要跟矿主们签订关停补偿协议,他们非常抵触。
 
  有个挑头的矿主,夏春亭连续跟他谈判了12个晚上,终于啃下“硬骨头”。
 
  破损山体治理,在北方是个“老大难”。
 
  矿坑断面高、矿渣堆积厚,修复工程复杂。面对难题,夏春亭带领员工全员出动。开采面小的矿坑,拉土回填,植树复绿;开采面过大过深的,就改造利用,借势建堤坝筑水库,筑堤引水,水里养鱼、岸边种树,上面修建栈道长廊,架设赏景平台,建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利设施。
 
  十几年来,运送土方近5700万立方米,修复矿坑44个,建成水库35个,栽树超过1100万棵。
 
  曾经的青山慢慢回来了。但夏春亭也把之前赚的钱搭了进去,以后修山的资金从哪来?他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富民兴业相结合,文化生态游是个好出路。
 
  夏春亭当总策划、总编剧、总导演,以传统文化为灵感,创作出威海的《神游传奇》、厦门的《闽南传奇》、西安的《驼铃传奇》……看过演出的人,多用“精彩”“震撼”来形容。这些实景旅游演艺项目逐渐演出名气,获得一系列国内、国际大奖。
 
  如今,威海华夏城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游客超过200万人次,1100多名周边村民在景区就业,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周边13个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14.8%。山峦再披绿,处处鸟语花香。
 
  博远重工:共享利用促循环
 
  □记者 王志 济南报道
 
  作为世界第一基建大国,我国每年修筑大量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桥梁和隧道。但普通人不曾留意,很多桥隧边、轨道旁经常堆放着各种基建设备,大多已锈蚀斑驳。
 
  长期以来,我国基建设备因标准化程度低、通用性差,购买时每吨约1万元的设备,往往只用一次就废弃了,卖废铁每吨顶多一两千元。据估算,全国每年闲置的基建设备资产达千亿元,既增加了基建企业成本,又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
 
  如何变“包袱”为“财富”?成立于2005年的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从生产基建设备“起家”,近年来创新工业互联网模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基建设备循环利用共享服务的“紫菜云”平台,成为行业“红人”。
 
  “浪费背后蕴藏大商机,而打通行业‘痛点’的关键就在于整合闲置资源、统一设计标准和信息数据共享。”博远重工公司总经理褚兴民说。
 
  “紫菜云”平台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以标准为中心,实现智能化设计;二是以用户为核心,实现自动化制造;三是以数据为中心,实现全链条贯通。
 
  博远重工先是以高于废铁的价格从施工单位购买非标设备,维修改装后再租给施工单位。相比新买,施工单位能节省40%的支出。仅2018年,就收购120台大型设备,平均循环使用2.5次,为施工企业节约投入近亿元。
 
  为从源头设计端提高标准化率,博远重工将产品参数化设计效率提升3倍以上,并探索把大设备拆分成许多标准化模块,到工地像积木一样组装起来即可使用,可重复使用8至9次。
 
  比如,在桥隧施工中最常用的挂篮,博远重工将标准化率提高到87%,使用次数增加到5次,用户单次使用成本降低42%。
 
  “紫菜云”搭建的共享融合开放式服务平台,吸引基建设备设计、生产、施工等企业纷纷加入,目前在线管理设备物资超过20万吨,实现多方共赢。
 
  “2019年企业的十余万吨存量设备物料将全部上线‘紫菜云’,通过共享使用预计每年将减少两三成存量,增加1亿元租赁收入。”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机料管理部部长左国胜说。
 
  理念一新天地宽。2016年至2018年,博远重工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6%,利润年均增长41%,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目前,其参与制定3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还有4项国家标准正在评审中。
 
  新业态不仅让这家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更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根据规划,到2025年,“紫菜云”平台实时在线运维物资将达到100万吨以上,循环使用次数提升至8次左右,可减少钢材消耗约700万吨,相应可减少碳排放约1000万吨。(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