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治水攻坚战 黄沙河蝶变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7-29 09:31:32
  东莞治水攻坚战 黄沙河蝶变 
 
  时值盛夏。傍晚时分,东城同沙社区大桥村的黄仲恩总喜欢到黄沙河东城段散步。从家里步行两三百米来到黄沙河东城段,沿着河畔的亲水平台悠闲地走上两圈,呆上个把小时,欣赏碧水和河岸两侧的绿植,放松心情,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的惬意。
 
  黄沙河的蝶变,源于2016年以来东莞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打响了治水攻坚战。通过铁腕推进治水各项措施,黄沙河东城段于去年完成了综合治理,河水也重现了数十年前碧波荡漾的景致,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油然而生。    
 
  黄仲恩是土生土长的大桥村居民,今年64岁。对于不少跟他年纪相仿的乡亲而言,黄沙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承载着大家童年时的回忆。
 
  “小时候,黄沙河的河道不像现在这样宽,河水也就二三十厘米深,水很清澈,河里还有鱼虾。河的两岸是农地,村民在农地上种植着水稻、甘蔗、蔬菜等农作物,灌溉用的正是黄沙河的水。平时,大人们在地里耕作,我们村里的小孩会到河边抓鱼、戏水。”坐在河畔的公园的石凳上,黄仲恩回想起多年以前的情形,向记者娓娓道来。
 
  到了改革开放后,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速。黄沙河周边区域因位置优越,也吸引了不少企业进驻,辖区内的外来人口也渐渐多了起来。
 
  然而,经济社会活动的增多,也让黄沙河的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河水不再像往日那般清澈,水质也是每况愈下。周边群众对黄沙河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来黄沙河的次数渐渐变少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黄沙河水质恶化愈发严重,河水黏稠,发黑发臭。“在我的印象中,1995年前后的河水是黑乎乎的。村里的人也不再让孩子们到河畔来玩。所以,现在村里的年轻一代对黄沙河没有我们这代人熟悉。”黄仲恩告诉记者。
 
  经济发展了,物质富足了,可被污染的黄沙河,始终是黄仲恩等大桥村居民心中的一根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伴随着水污染问题等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为此,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沙河也由此迎来了“新生”,周边居民紧锁的眉头也一天天舒展开来。
 
  2016年底,黄沙河同沙段被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成为我市第一批“挂牌”督办的10条黑臭水体。紧接着,我市启动了黄沙河的治理工作。
 
  截污、清淤、治堤、活水、生态修复……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让黄沙河逐步消除了黑臭现象,水质也在持续改善。同时,2017年下半年,我市还将治理黄沙河进行“升级”,将此作为全市建设海绵城市试点项目,通过建设生态护岸堤防工程,在河道两岸增加了休闲设施、亲水平台、玻璃景观桥等设施,将黄沙河一河两岸打造成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工程。“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也从美好的愿景一步步走向现实。
 
  到了2018年上半年,黄仲恩发现,黄沙河的水不再是“流不动”的黑臭水体,河水的黑臭也基本消失了,水里还能看到小鱼游来游去。年过花甲的他说起此事十分感慨:“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还能看到黄沙河变回清澈!”
 
  水质的改善,人居环境的提升,所带来的好处绝不止这样。黄沙河整治后,还带动了沿河区域的物业、土地升值。当地不少群众还因此获益,家庭收入也有所增长。与此同时,伴随着河涌的治理,黄沙河周边的产业发展也在不断优化,城市品质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黄沙河的变化,不过是东莞治水工作的一道缩影。在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东莞把将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努力让绿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底色。
 
  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市已累计完成211条河涌整治任务,成功让多条河涌消除了黑臭,河湖水环境持续改善,并涌现出麻涌华阳湖、松山湖犀牛陂水、石排海仔河、道滘思贤河、横沥新城排渠等河涌治理示范工程。今年,市水务部门也正在稳步推进治水各项工作,力争完成不少于150条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全面小康社会,一定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一定是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回归到黄沙河的治理工作,这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给周边居民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群众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进一步扫除了障碍。同时,治水还给像黄仲恩等一大批生于斯、长于斯的群众留住了家乡的绿水,留下了乡愁。
 
  治水,治的是污染,带来的是环境质量提升,是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其实,不仅仅是黄沙河,近年来东莞铁腕推动治水工作,像黄仲恩这样因治水而受惠的群众不在少数。河涌重焕生机活力,居民快乐回归,这背后,正是东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记者也相信,未来,随着治水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我市将有越来越多群众因此而受益,而绿色也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底色。(记者 伍江)(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