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名片

民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12-03 10:07:50
  中堂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名片
 
  “中堂出标是元年,果真扒出是真贤;到处龙舟来趁景,第一飞龙是鹤田。”这是一首咸丰元年的诗,记载了中堂镇龙舟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堂镇是“中国龙舟之乡”,据资料记载,中堂龙舟成景当有300多年历史。在水乡中堂,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都要举办龙舟景,万人空巷,东江上,百多条龙舟劈波斩浪,奋勇争先,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2006年开始,中堂把每年的龙舟景定为“龙舟文化体育节”。进入新时代,“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更成为中堂继续改革开放不停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堂镇委委员黎锡浩表示,龙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文化运动,2019年获得穗莞杯的500米直道竞速、2000米绕圈赛的双冠军,进一步证明了中堂龙舟的实力。接下来,将继续落实好文体振兴“三张牌”行动计划,加强中堂龙舟队训练,力争拿到更多更好的名次,擦亮“中国龙舟之乡”名片。
 
  中堂龙舟景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与当日的景场潮汐活动相符。其实端午节期间,中堂镇辖内的20个村(社区)中,先后已成“景日”就有9个村(社区),即农历五月初二的斗朗、蕉利“景”,初四的槎滘“景”,初五的东向“景”,初六的潢涌、江南“景”,初八的马沥、下芦“景”,农历五月十三是全镇最大的“中堂镇龙舟景”。这些有“景”的村(社区)年年“招景”或“扒标”(龙舟锦标赛),300年来一直绵延不断。
 
  在举办中堂龙舟景期间,许多民俗活动相伴随,其内容丰富且饶有趣味,大多寓意祈福、吉祥。如新船下水要举行祭祀(安装龙头),然后“采青”,龙舟出赛先“旺船”,对参景、参赛和到访的龙舟,东道主必先“犒船”,受犒龙舟必“朝(回)头”回礼,村“景”东道主慷慨好客招呼“龙船饭”,龙舟排号不沾“九”,馈赠“金猪”、各村群众自发到江边观景、村举办百围宴、包粽子、妇女和儿童佩戴香包、插避邪的艾草等等,礼仪双全,复杂有趣。同时,各村的民俗活动也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各有千秋,丰富多彩。千百年来绵延至今,中堂龙舟景成了群众一年最隆重的狂欢节,延绵不断的龙舟文化也铸造了深入骨髓的龙舟精神,激励中堂人民同舟共济、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因龙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堂龙舟制作技艺也成为当地一大特色,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鼎盛时期,中堂拥有10余间龙舟制造厂(其中斗朗就有6间,马沥3间,东向2间),不仅为全市、全省之冠,亦可能为全国之冠。目前东莞32个镇街中,只中堂有4间龙舟制造厂,所生产的龙舟,除供应全市外,还供应增城、博罗一带地区。
 
  据了解,中堂龙舟制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中堂制作的龙舟主要造型为“大头龙”。“大头龙”龙头高高跷起,气宇轩昂。该型龙舟细长,形似柳叶,长28.5米,共有28排座,可乘划手56人。近三十年来木料为杉木,吃水更浅,舟速更快,成为主流。凭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制作工艺,中堂龙舟成为公认的品牌。
 
  中堂镇积极挖掘培养龙舟制作技艺师傅,促进技艺传承。目前,该镇龙舟制作技艺有国家级传承人冯怀女,省级非遗传承人冯沛朝,以及市级非遗传承人霍沃培,其他龙舟师傅20余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冯怀女从13岁开始学制造龙舟,1987年独立开办龙舟造船至今,近30年来共制作龙舟300多条,所造的龙舟曾多次夺冠。该镇建立系统的龙舟师傅名录,制定了镇级传承人保护机制和授徒奖励机制,不断鼓励年轻人加入龙舟传承队伍。
 
  在中堂潢涌老友俱乐部,一众运动员们正在加紧训练,在今年的中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国家级赛事上,该俱乐部代表中堂勇夺男子200米和500米直道竞速比赛双料冠军。
 
  中堂龙舟运动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群众的广泛参与热情,并纷纷以俱乐部的形式组建龙舟队伍,平时积极参加镇内的龙舟竞渡活动,还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项赛事,争得不少荣誉,擦亮了中堂龙舟品牌,极大活跃了中堂龙舟体育文化的氛围。
 
  据了解,中堂的龙舟俱乐部发展态势较好,目前较为活跃的俱乐部主要有七个,分别是槎滘海鲨龙舟俱乐部、潢涌凯龙龙舟俱乐部、三涌碧海龙舟俱乐部、三涌凯翔龙舟俱乐部、马沥众志龙舟俱乐部、四乡加冠服饰龙舟俱乐部、潢涌老友俱乐部。
 
  成立龙舟俱乐部更有利于中堂龙舟文化的推广普及,汇聚民间力量,常态开展龙舟训练,挖掘龙舟人才,培养龙舟竞技接班人。据了解,中堂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成立“中堂龙舟协会”,形成政府主导、协会承办、全民参与的层级发展格局,促进赛事参与常态化,提升中堂龙舟竞技水平,进一步扩大中堂龙舟的名气。据不完全统计,中堂全镇现有龙舟近200条,村村都有自己的龙舟队,最多的潢涌村有26条龙舟。
 
  中堂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莫志荣介绍,中堂的龙舟俱乐部不但为中堂争得不少荣誉,还成为传承中堂龙舟文化的一股重要力量。接下来,将加大镇内俱乐部的扶持发展,并建好一支强大的中堂龙舟队,代表中堂参赛,进一步提升中堂龙舟竞技实力,打响中堂龙舟品牌。
 
  马沥村的90后“龙船仔”万桂成是一名资深的小龙舟制作师傅,今年制作了小龙舟工艺品100多条,因为龙舟的精神象征和美好寓意,小龙舟作为礼品和收藏品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市场热销的龙舟文创产品。
 
  在中堂,据不完全统计,从事小龙舟制作的师傅有10多位,他们做出的龙舟模型工艺精美,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藏品。中堂镇大力扶持和鼓励小龙舟模型工艺品生产,协助做好龙舟的商标注册和包装。
 
  值得一提的是,中堂还率先以政府牵头,联合高校、文化创意设计公司交流合作,开发了一批龙舟文创产品,促进龙舟民俗文化产业的孵化、发展。目前,该文创产业小荷才露尖尖角,已设计文创产品近30款,涵盖笔记本、雨伞、龙舟立体拼图、龙舟吉祥物挂件、新年礼盒、商务礼盒、校园礼盒等,试推出的20余款产品精美已收获了好评,待产品线全部开发后,将统一以“中堂龙舟文创”向社会惊艳亮相。
 
  此外,每年还投入资金开展龙舟文化进校园及龙舟技艺培训班,发掘龙舟制作技艺好苗子,促进普及和代系传承。2020年是中堂镇文体振兴开篇之年,中堂镇将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龙舟振兴,使龙舟精神永远激励中堂人民奋勇争先,团结进取,在新一轮发展中力争上游,为建设富有水乡特色的“智能科技生态镇”贡献力量。
 
  在中堂,说起黎镇标,不少人知道他是槎滘村的村委会主任,更多人知道他是一个近乎疯狂的龙舟“发烧友”。他把槎滘龙舟队带到冠军队伍的高度,他组建起龙舟俱乐部,并不求回报地长期投钱给龙舟队常年训练、四处参赛,他成为中堂龙舟队的“精神领袖”。
 
  如今,黎镇标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堂镇龙舟协会负责人。“龙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为中堂龙舟振兴做些事,我一如既往、十分乐意、全力以赴。”中堂镇正全力打造龙舟、篮球、曲艺振兴“三张牌”,这位年过五十的男人,担子更重了,信心更足了。
 
  槎滘村一个典型的水乡村落,也是中堂人口最多的村,全村户籍人口就有一万多人,可以挑选的龙舟好手不计其数。“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划龙舟的,大家一学会游泳,就跳进河里划起了龙舟。”黎镇标清晰地记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村里的龙舟趁景活动十分盛行,槎滘一个村就能组建起五六个龙舟队、十几条龙舟,周边许多龙舟队也齐聚槎滘,浩浩荡荡100多个队,热闹非凡。
 
  等到黎镇标也成为龙舟好手时,他却发现槎滘龙舟队很难拿到好成绩。因为,村里每个片区的龙舟队互不融合,很难“拧成一股绳”。后来,黎镇标主动牵头,大家出钱出力,与村民一道,费了好大劲组建起了一支阵容强大的村龙舟队,却由于磨合不够、运气欠佳等原因,似乎摆脱不了“连年第二”的宿命,2004年、2006年、2008年,槎滘都是第二。
 
  直到2010年,槎滘队在“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堂龙舟景比赛中夺得第一,当时轰动整个村子,大家走街串巷奔走相告,全村人都充满了自豪。“镇标无怨无悔付出这么多,全村人都被他感动了!”槎滘许多村民都发出这样的肺腑之言。
 
  就是在村里“连年第二”那段时间,人称“大头标”的黎镇标在“遗憾”中当上村队教练,并开始对队员进行“魔鬼训练”。为了备战2010年的龙舟景,槎滘队员从4月份开始进行密集训练,每天7点半跑步半小时,吃完早餐后9点左右上船,12点上岸,下午3点到6点继续强化训练,高强度的训练让不少人练出伤病。队伍纪律严明,迟到的罚做俯卧撑,或买80个苹果请兄弟们吃。队员们也特别自觉,哨声一响立刻到位,极少有人迟到,感冒这等病根本没人请假。
 
  除了训练,黎镇标也注重技术革新,他不但到各地收集“靓船”“靓桡”,而且每到一处即使不带队伍参赛,也要设法拍下比赛过程,回家后详加研究,创新龙舟桡法。
 
  而最让人敬佩的一点是:“大头标”不仅出力,还出钱。在槎滘人的眼中,黎镇标是一个几乎疯狂的人物,为了龙舟,他甚至连年干“亏本的买卖”。黎镇标的经济条件不错,队伍到全国各地比赛,全是黎镇标个人出资,队伍外出比赛一次,“至少四五万元”的花费。为了训练,他用私人快艇“督战”,一天光油费就得1000多块。“这么多年来,花在龙舟上的钱,不下百万元,但能为村里、镇里带来荣誉,我感觉十分值得。”黎镇标淡然地说。
 
  为了龙舟文化传承做更多事,早在2005年,黎镇标就与一群龙舟爱好者组建起“海鲨”龙舟俱乐部,希望能像海里鲨鱼一样,越游越快。黎镇标带着俱乐部队伍奔赴全国各地,拿到了一个又一个有分量的奖项。“这些奖项,不是俱乐部的,更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中堂镇的、东莞市的。”黎镇标说,中堂是他成长的地方,中堂龙舟祖祖辈辈传承,能为中堂龙舟做些事,理所应当。
 
  这两年,中堂镇提出打造文体振兴“三张牌”,龙舟这张“牌”一马当先。黎镇标也有了自己心目中的一些“振兴策”。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龙舟振兴,这让我心里特别有底气,信心也更足了。” 黎镇标说,镇里现在正在不断加大对龙舟振兴的投入,用于日常训练、参加比赛。“龙舟队队员多,如果每次比赛按60多人训练一两个月,花费需要很多。”黎镇标说。
 
  而对于黎镇标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经费,而是好手“青黄不接”。“要让龙舟走进学校,从校园、从青少年抓起,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能力,我认为这方面十分关键。顺德、九江等地早已开始这么做了。”黎镇标说,当初没有太多投入的时候,大家东拼西凑出钱出力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如今可选择的好手越来越少,才是最大的挑战。目前,中堂镇一系列龙舟进校园举措也正在逐步推行。
 
  至于成绩,黎镇标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划。“既然镇委镇政府让我担任这个职务(龙舟协会负责人),我就会全力以赴,全力争上游。”黎镇标说,中堂龙舟目前在全东莞仍然是一支劲旅,他特别有信心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关键的是,龙舟代表着一种精神,团结拼搏的精神,我们要把中堂龙舟的精神提振起来,让龙舟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支撑中堂镇经济社会奋勇向前。”黎镇标说,他有一个梦想——现在中堂河涌水质不断转好,很憧憬以后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龙舟,在清澈的河涌里畅游的画面。
 
  通过把广东省龙舟民俗文化节永久落户中堂(巡游),举办相应一系列的传统龙舟仪式表演、节目演出、龙舟论坛等各方面的宣传,进一步擦亮中堂龙舟品牌。
 
  建设中堂龙舟非遗制作展示基地及升级镇内三位龙舟传承人制作基地,初步选址马沥村龙船厂旁边地块建设龙舟非遗制作技艺展示基地,对霍沃培龙船厂、冯沛朝龙船厂、霍沃标龙船厂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为集生产、展示、陈列于一体的龙舟制作技艺展示基地,同时打造成为文旅线路参观点。
 
  完善架构,健全队伍,通过打造更强大的中堂龙舟队伍,进一步提升中堂龙舟竞技实力。发挥龙舟协会作用,鼓励镇内俱乐部发展壮大。选拔并建好一支中堂龙舟队,代表中堂参加国家省市赛事,宣传中堂龙舟文化。
 
  完善非遗传承人福利保障,培养龙舟制作后备人才,同时发展龙舟文创产业,为龙舟文化注入生机活力,积极推广龙舟文化进校园及龙舟培训班,让中堂龙舟文化有效传承并全面弘扬。(来源:i东莞-中堂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