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1-01-22 15:32:24
  东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十三五以来,东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举全市之力推动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坚持“系统、科学、精准”的治水理念,紧紧围绕“全流域,全天候,全河段、综合治理”的目标,2016年11月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投入真金白银,迎难而上,创新突破,治水攻坚战取得了实效。
 
  一张蓝图,全域治水。出台东莞市治水1号令,制定各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方案,以水质目标为导向,全盘谋划,为全市治水提供全面明确的路径。
 
  市镇联动,闭环责任。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层层压实治污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治水工作情况汇报,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近4年来市几套领导班子现场督导治污工作200余次。构建以治污攻坚为导向的考核体系,设立市镇村三级1040名河长,立下“军令状”,定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实现全市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全覆盖。
 
  三级指挥,高效调度。建立并完善市级-流域-镇级指挥体系。市级层面由市长肖亚非任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直接主持现场指挥部工作;流域层面成立了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四个现场指挥部,靠前指挥;各镇街(园区)均成立治水指挥部,强化工作对接。
 
  四个流域攻坚,保障国考断面达标。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开展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四个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东莞三个劣Ⅴ类国考断面“清零”,2021年开局即获得《人民日报》点赞!其中茅洲河、石马河流域水质均达到四类水标准,实现提档达标。
 
  五大工程并举,补齐治污短板。着眼于完善污水管网体系、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实现雨污分流、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系统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全面补齐治污短板,持续巩固治水成效。全市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3万公里;累计完成主干管网修复超过921处32公里、市政地下排水系统雨污错混接整改3.5万个、入河排污口整治3.1万个;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从258.5万吨/日提升至418.4万吨/日;共完成约3万个重点排水户雨污分流及接驳、1.3万个排水单元地块污水接驳;完成424条河涌整治,同步建成一河两岸的景观整治超过200公里。
 
  强化治理保障,促进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最严格、最严厉的环境违法惩处要求,2017以来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及罚款逐年提升,至2020年12月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7081宗,罚款14.2亿元。从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抽调13名干部,创新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执行力督导工作组,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创新出台新的有奖举报制度,积极鼓励引导市民参与环境监管,2019年底在石马河重点流域试行最高奖励50万元的举报政策,获得生态环境部的肯定和推广。
 
  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20名。空气质量达标率改善幅度全省第一,PM2.5浓度下降至2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充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全市一盘棋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完善城镇一体化覆盖的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和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包括38个常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超级监测站、4个大气重金属自动监测站、3个VOCs自动监测站、2台在线流动应急监测车、128个微型监测站、10个环保视频监控点、2套颗粒物激光雷达。建立大气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污染实时预测、指挥应对。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污染天气应对,减少污染天气发生。
 
  推进能源产业交通结构调整。全面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约5.7万家。将全市划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关停退出沙角电厂5台煤电机组(合计133万千瓦),关停自备电厂2家、完成煤改气4家,三年共计压减煤炭消费总量超过400万吨。实施国Ⅲ柴油车核心区限行、黑烟车全市限行,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车超过1.6万辆,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
 
  深入开展工业源治理。淘汰改造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766台;开展汽修企业VOCs集中喷涂治理试点;完成VOCs企业整治14054家次;提高燃气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完成24台垃圾焚烧炉氮氧化物治理设施升级。
 
  持续开展移动源治理。完成五批次共117个交通拥堵节点治理;建成5套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重型柴油车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常态化开展机动车尾气联合检测行动,抽检19455辆柴油车。
 
  强化面源和生活源综合防控。强化施工工地监督检查,整改问题工地7588个次;强化物料运输车辆整治,推动泥头车全密闭运输,查扣违规泥头车、运砂车、渣土车8755辆;开展常态化巡查,查处露天烧烤、焚烧行为6995起。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受污染耕地和地块的安全利用率达90%,实现东莞绿色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落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形成“一图一表一报告”耕地分类清单。自2018年起先后完成884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和96个地块现场采样及检测分析,完成7个重点工业园区用地调查和采样分析,并形成风险分级及成果集成报告。
 
  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累计将22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制度。根据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介入土壤环境管理工作的地块数量超过1200宗。
 
  探索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编制印发《东莞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实施管理细则》,启动和推进麻涌镇协忠电镀工业区、洪梅镇河西工业园、石碣镇连片受重金属污染农田3个示范点以及洪梅镇污水处理中心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治理修复项目。
 
  全市固废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生活污泥处理能力从1000吨/日提升至2310吨/日;生活垃圾飞灰处理能力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均实现零突破,新增危废收集利用处置能力37.4万吨/年,总能力提升至57.49万吨/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从2016年6700吨/日提升至2019年底12000吨/日。
 
  规范固体废物管理,出台固体废物管理方案,工作指引管理体系。2019年度完成一般工业固废申报登记家25215家(比上年增长99.8%)、危险废物申报登记21671家(比上年增长67%),申报登记数据逐年提升;2019年我市对9778家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2020年纳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企业达到17352家。
 
  持续加大固废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行为,维护全市生态环境安全,累计查处涉固废环境违法行为546宗,处罚金额1283.2万元。
 
  如今,鱼翔浅底,白鹭嬉戏,蓝天白云,山麓青翠。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让东莞人民贴切享受到生态环境获得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手捧污染防治的丰硕战果,面对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新问题,东莞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全面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来源:i东莞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