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刚——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舆情分析

评论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06-05 14:58:25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朱明刚
  3月30日上午,广东茂名市区部分民众因当地拟建芳烃(PX)项目在市委门前聚集游行,30日夜间,有部分闹事者出现打砸行为,对公共设施肆意进行破坏。

  3月31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发布告全体市民书:一、未经批准的集会游行属严重违法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二、针对广大市民表达的意见和诉求,市政府在项目论证的过程中,一定会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三、希望大家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各种非法行为;四、市政府热忱欢迎社会各界通过正当渠道表达对项目的关切、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项目情况。

  3月31日晚间,茂名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称,PX项目仍处于普及知识阶段,上马与否需听取民意才决策。如绝大多数群众反对,茂名市政府部门决不会违背民意进行决策。

  4月1日,茂名市公安局发表声明称,少数不法分子借茂名市宣传芳烃项目之机,在市区故意实施打、砸公共设施等违法犯罪行动,敦促违法犯罪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接受处理。

  4月1日下午,茂名市副市长梁罗跃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办公室接待了上访代表,就芳烃(PX)项目问题与上访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意见。

  4月2日,针对网上“茂名反PX项目游行造成‘15死300伤’”“坦克车进城”等传言,茂名市政府新闻办工作人员称,游行当天,警方采取了清场行动,有两人受伤,但没有人员死亡。

  4月3日,茂名市政府就PX项目及事件总体处置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茂名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沛洲称,执法处置过程中,没有打死人,在清理现场过程中,执勤民警可能误伤了围观群众,为此表示诚恳地致歉。

  媒体关注度分析

  

  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媒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3月30日,茂名市民的游行行为发生后,境外一些媒体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报道,冠以标题《广东茂名反高危PX专案游行 军警出动镇压多人重伤》,并配以图片,给茂名市政府造成较强负面冲击。反观国内媒体对此事的反应相对较慢,30日当天并未对此事件及时跟进报道。

  31日,随着当地政府告全体市民书的发布,国内媒体报道热情被点燃,相关媒体报道量上升至188篇,舆情热度呈现出进一步升温迹象。

  3月31日凌晨,一条来自茂名新闻网的新闻被网易冠以标题《广东茂名市民游行反对PX项目 政府:不法者挑唆》转发。这则新闻报道引发网友大量关注,截至4月2日16时,参与此条新闻评论的网友多达10余万。31日晚间,一则来自人民网的新闻《茂名政府:PX项目仍处科普阶段 上马与否需听取民意才决策》被媒体大量转发,对政府形象修复起到一定作用。

  茂名PX项目事件经过30日、31日两天的发酵,相关的媒体报道在4月1日呈现出飙升态势,报道数超过700篇,在“文章与姚笛婚外情”夺取大量媒体眼球的背景下,这一事件能有如此高的媒体关注度也凸显全社会对PX项目事件的关切。从媒体报道的内容来看,《茂名政府回应PX事件:决不会违背民意》被众多媒体转发,这就为政府创造了较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危机化解。

  微博关注度分析

  从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搜索来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茂名PX’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传播范围,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事件。

  

  微博搜索“茂名 PX”结果截图

  

  腾讯微博搜索“茂名 PX”结果截图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抽样:141条)

  反对化工项目开发(30%)

  网友“独行侠”:茂名的环境问题已经是老大难问题了,日益增多的化工企业,日益恶劣的空气。茂名那么美,谁能忍心让她被雾霾笼罩?

  政府公信力受损(18%)

  网友“梦中人”: 从厦门到辽宁大连,从四川什邡到浙江宁波,因化工项目建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茂名市PX项目在全国化工项目受阻的大背景下,不听取民意,不做相关调查,只能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对项目背后潜在利益进行核实(15%)

  网友“连环炮”:茂名需要发展,更需要青山绿水,PX项目上马,其中难免有以权谋私的事情发生,强烈要求对背后的交易进行审查。

  政府需完善重大项目决策机制(15%)

  网友“驾鹤西游”:政府事前的决策随意粗糙,上什么项目,主要领导拍板说了算,在民众表达反对意见后,不能充分听取,从而致使矛盾激化,最后导致事情不可收拾。

  政府此次危机应对相对及时(12%)

  网友“橙军”:在遭遇民意阻挠后,茂名市政府及时表态,“没有民意支持就不会上马”,也算是给民众的一个合理交代。

  其他(10%)

  网友“羞答答的玫瑰”:茂名停下PX项目算平民的胜利吗?我很怀疑。这只是政府被迫作出的妥协,并没有建立起一种有市民参与的论证监督和表决机制。

  媒体评论摘要

  政府对PX以及重化工项目的立项过程必须公开透明,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只要是做到了这一切的项目,决不能一遇到反对声就仓皇撤销,为了一地的所谓“维稳”而冲击全国的法治秩序。在发展PX和重化工的问题上,各地政府必须对全国的利益有所担当。政府的担当会通过各种途径转化成公众态度的改变。如果政府随意弃守,整个社会就会溃不成军,一个谈PX色变的国家即使走向现代化,也是一瘸一拐的。

(据《环球时报》社论)

  公允地说,比PX更危险的产品,比比皆是。PX成为“软柿子”被捏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重大项目,民众应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总有一些地方,喜欢撇开老百姓单干,“让民做主”让位于“替民做主”,甚至不惜执意和民意顶牛。这几乎是PX之争的通病,一个地方在此跌倒了,另一个蒙头跟上来也居然还是摔一跤。在接二连三的PX之争中,茂名把自己推进了漩涡,以何种态度面对民意,以及真心读懂民意背后的环保焦虑并积极回应,这是包括但不止于茂名必须要面对的。

(据《华商报》,作者:杨鹏)

  舆情点评

  PX项目在中国日渐被妖魔化,从辽宁大连到厦门再到浙江宁波,不少PX项目的动工都招致当地民众反对,广东茂名PX项目在上马之前做足了正面宣传却仍未逃脱民众游行抗议的命运。从3月30日茂名市民走到市委门前抗议到政府表态“决不会违背民意进行决策”,茂名市政府在两天时间内对危机及时进行有效应对,较好地回应了民意。同时,在游行后期,部分市民与警察冲突中并未造成人员死亡,这就避免了事件舆情的进一步扩大。

  在茂名PX项目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有两点处理得相对不错,值得各地政府学习和借鉴:

  及时发声,做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突发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理应掌控事件信息发布主动权,通过政府主动发布信息,满足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信息“饥渴”。在此事件中,尤其是游行后期出现打砸及破坏公共设施行为后,茂名市政府在政府网站及时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这就为媒体提供了翔实的信息,方便媒体进行相应报道,同时放大官方声音。

  充分发挥当地媒体传播功效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日渐被普通民众熟知,政府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当负面信息出现时,如果政府不能够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与网民进行沟通,那随之而来的批评与质疑,不仅会使政府部门的声誉受到损失,而且很可能将线上的批评转化为线下的抵制或抗议行动。2012年相继发生的四川什邡与江苏启东的群体性事件,由于政府在相应的建设项目上未能与民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微博上几乎形成了一边倒的大规模质疑声,进而形成了线下的抵制与抗议。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善于并充分发挥当地媒体的功效,地方政府往往与当地媒体关系相对密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调动当地媒体资源进行信息发布,抢占话语权的同时实现与民意对接。在茂名PX项目事件发生后,茂名市政府借助《茂名日报》和茂名新闻网发布官方对此事件的处理意见,从而在第一时间实现了互联网上的大范围传播,让官方声音先于民间质疑出现在互联网上,为政府危机应对赢得加分。

  然而,此事件的整个启动、宣传过程仍有一些瑕疵,需要进一步改善:

  政府的正面宣传要与民众参与并行

  在茂名市民游行示威抗议发生之前,当地政府就已经借助媒体对PX项目进行大规模宣传。2月底,《茂名日报》重点报道茂名石化的绿色低碳,为PX项目宣传作了舆论铺垫,从3月18日起,宣传视频《认识茂名芳烃(PX)项目》(包括专门针对村镇基层百姓的粤语版视频)在茂名电视台和茂名石化公司电视台连续播放,这些正面宣传对普通民众了解PX项目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从深层次上讲,PX项目的落地上马缺少了普通民众的参与,使得政府的宣传变得“一厢情愿”。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所言:“如果缺少了自下而上的参与、官民平等的互动,单向度的宣传很可能被看成是‘操纵舆论’,权威解读也容易被理解成‘为决策背书’。”

  政府信息的发布需谨慎

  在茂名市综治平安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上,发表于3月25日的一则题为《市委宣传部积极做好茂名石化重点项目宣传工作》新闻引发了媒体和网友的关注。文中提及“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处置引导”,并对已经做的舆情处置工作进行了详细梳理,“市、县宣传部核心网评员30多人严阵以待,发帖10多条,顶帖跟帖100多条,引导网民理性看待PX;二是督促网站对敏感负面信息、特别是虚假和煽动性信息进行坚决屏蔽,删除敏感信息56条(其中一条发于百度茂名吧);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对发表过激言论的网民进行身份核查,进行教育训诫和稳控。”

  其中的“屏蔽信息、删除信息”极易引发网民负面情绪反弹,从而成为舆情发酵的导火索。这就给人们以警示,有些事可以做,但往往是“见光死”,公开发布在互联网时尤其要谨慎。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