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东莞制造业未来在核心技术不在物美价廉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07-06 08:11:34
 
雷寒/摄
 
  吴晓波:东莞制造业未来在核心技术不在物美价廉
 
  7月5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做客“转型中国,样板东莞”公益讲堂。他认为,原来支撑中国制造的土地、人力、税收、环境等优势全部丧失,2015年将是制造企业非常困难的年份。
 
  结合今年走红互联网的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吴晓波认为,这说明中国一亿多拥有知识的中产阶级会为高性能的商品买单。如果制造类业企业把商品的品质做好,未来产品的定价一定会和成本脱钩,实现转型升级。
 
  企业面临生态性危机
 
  吴晓波说,中国制造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成本,一个叫规模。
 
  吴晓波分析说,成本优势就是当初廉价的土地、人力、优惠税收、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环境。但如今这些要素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环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另一个规模优势,企业与企业的雷同性越大,造成产能过剩、价格拼杀。
 
  “也就是说你用过去成功的方式走到今天,你会发现如果不进行变化的话,一定会被淘汰,过去很多经验在今天不行了。”吴晓波认为,中国大企业面临的危机是系统性的、生态性的,是在生产模式、营销模式上出现了危机。
 
  转型陷入线上销售误区
 
  吴晓波认为,传统制造业转型要经过“专业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的路径,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走入了一个误区,只是把销售转移到线上。他举例说,此前一个浙江温岭做服装的老板知道互联网的冲击,于是进行转型,结果还亏钱了。后来一问,原来是企业在线上销售,但是线上线下价格不一样,引来经销商体系不满意。此外,线上销售的成本也非常高。
 
  “我认为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无论是品牌还是市场转型,如果没有进行任何的变革,如果没有质量和差异化竞争,在网上销售将面临一个价格战,这个价格战中的钱是被平台赚了,企业还是一个死。”吴晓波说,所以传统企业一定不仅仅是营销渠道的危机,遭到的危机是生态性的危机,所以要转型是生态型的转型。
 
  吴晓波指出,现在大型制造业都在发生由大规模定制变成个性化定制。他举例说。青岛一家做了30多年的鞋服企业,原来是一双板鞋、一套西装做5万件去销售,卖不掉就留在渠道里。后来这家公司开始转型,如果客户需要一件西装,公司派一个人过来把客户尺寸量好,量完以后把所有的数据变成一个产品扔到生产线上,一个礼拜以后可以为客户定制一件西装。如今这家企业一天可以接受2000件单品。
 
  “当这2000个数据扔到网上的时候,意味着他的供应链、数据计算、物配各流程全部要进行再造。”吴晓波认为,这是一个由“制造到消费”变成由“消费者到制造商”的反向过程,由B2C变成C2B的定制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制造的商品业摆脱了成本和价格的依赖。
 
  制造还有“最后一公里”
 
  此前,中国消费者只相信四个字“价廉物美”,价廉物美意味着产品高性能的同时又要保持低价格。但如今,吴晓波认为价廉物美成为一个伪命题。他说起自己今年写的《去日本买马桶盖》的自媒体专栏,引起了舆论对中国制造业的热烈讨论,这说明中国市场长期以来强调物美价廉,但忽视了年收入1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中产阶级市场,这部分消费者保守估计有一亿人。
 
  吴晓波说,中国现在的中产阶级和老一辈最大的区别,那些去日本买这些东西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这批中产阶级不在乎钱的多少,而在乎知识的东西。虽然日本马桶盖没有在中国投过一分钱广告,但他们通过口碑知道这个东西确实好,这是中国制造的福音。“所以中国没有夕阳产业,没有传统企业,只有传统的理念和思维。”吴晓波说,“马桶盖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是,中国制造还有最后一公里,物美价廉的观念将被抛弃。”
 
  吴晓波说,随着转型,随着中产阶级的产生,随着中国变成制造业全球第一大国,新一代的制造业城市,最终的杀手锏还是核心技术。未来的制造业者在技术上投入的能力一定要有这样的坚决性,这是在制造业看到的变化。他为东莞企业家算了一笔账,好的商品能卖出好的价格,好的价格有好的利润,好的利润可以投入更多进行技术研发,好的技术研发又可以催生好的产品,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