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代耕农”:城市的荒地 他们的热土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1-13 09:03:27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珠三角地区的好多先富起来的本土居民“弃农从工”,大片田地开始荒废起来。来自周边相对贫困地区的许多农民便拖家带口,离开故土,视他人抛弃的土地为珍宝,在一个个被工业区包围的“农业孤岛”上搭起窝棚,辛勤耕耘,生育后代。
 
  这样的群体被称为“代耕农”。
 
  8岁的罗勇珍和父母居住在大朗镇犀牛陂村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临时砖瓦房里。罗勇珍的父亲罗力生之前在松山湖一工厂打工,因为工厂不景气,两年前便做起了代耕农。他们一家四口现在承包了3亩地来种菠菜,每亩地一年要交2500元的承包金。菠菜则是40天可以长一茬。
 
  “行情最好时一斤可以卖2.8元,现在行情不好,只能卖1.5元”。上周末,罗力生在地里割菠菜时略显沮丧,春节过后,他就得为罗勇珍1万多元的学费发愁。更让他犯难的是,家里又多了一笔开支。9个月前,罗力生和妻子为罗勇珍生了一个小弟弟,随着孩子的长大,各种花费便接踵而至。
 
  罗勇珍从小就非常懂事,每到周末都要到菠菜地里帮父母干活,家里墙上贴了好多奖状。然而,当记者问到过年回老家么,有点怯生的罗勇珍抿了几下嘴,却一言不发。
 
  “她根本不知道老家是什么”“票不好买,坐车太折腾了,自打有了小孩我们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了。”罗力生赶紧帮女儿“圆场”。
 
  和罗勇珍相比,她的老乡王玉静就比较幸运了。王玉静知道老家的模样,她是3年前才被父母从广西柳州接到东莞的。不过,已经上初一的王玉静也有自己的烦恼。由于犀牛陂村一些工厂扩建,她家的地被征收回去了,施工队已经开始在地头附近挖沟埋桩了。上周末,王玉静在工厂打工的哥哥专门喊了几个朋友来帮家里收割最后一茬韭菜。这就意味着,王玉静必须离开刚刚熟悉了的学校和小伙伴随着父母去寻找新家,“找到地就种,找不到就回老家了,不能饿死在这里。”王玉静的父亲说道。
 
  在异乡四处流浪是和王玉静一样的代耕农二代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些代耕农的孩子大多没有户口或者户口在老家,公办学校进不了,只能读民营学校,不仅学费高,而且无法长期读下去,好多孩子没读完初中就辍学到附近工厂打工或像父母一样开启代耕生活。
 
  不过,在田间地头,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天真无邪的笑脸,或许因为年少,因为童真,那微笑里没有丝毫漂泊的艰辛,没有对未来无期的抱怨,活生生地直达人心。(记者 葛宇飞)(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