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花乡”的城市——麻城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7-13 08:57:25
  “大别花乡”的城市——麻城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在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有一座被称为“大别花乡”的城市——麻城。
 
  “十二五”以来,麻城连续五年GDP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更是全面跃居所属地级市黄冈各县市区的首位,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居29个生态功能区县市前列,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强市。
 
  “大别花乡、孝善麻城”是这个城市的品牌,“中国映山红第一城”、“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彰显出她的独特魅力。作为革命老区,如今的麻城站在新起点上,演绎出多彩多姿的“麻城故事”,抒写着最华彩的篇章。
 
  悠悠青史 文化之城
 
  麻城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县”之称。从境内金罗家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时期属商王朝所控制的小方国“举国”,后成为黄国属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两汉时为“西陵辖地”。公元338年,后赵部将麻秋在今阎河镇古城畈筑城以守,遂有麻城之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此后名称基本固定,并沿用至今,有1400余年历史。
 
  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麻城以其独有的风采彪炳千秋。柏举之战是兵圣孙武的成名之战、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也是麻城首次在华夏史册上赫赫留名的第一大历史事件。
 
  “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孝感乡”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是巴蜀公认的祖籍圣地,在中国移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麻城孝感乡”移民开始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清代初期,结束于清代中期,从麻城孝感乡迁出的人口几乎填充到四川、重庆的每一个角落。川渝各地很多民间家谱中均有“祖籍麻城孝感乡”的记录。
 
  近现代以来,麻城成为一方激流澎湃的红色土地。1927年,黄麻起义打响中国共产党在长江以北地区领导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揭开鄂豫皖地区武装革命的序幕。此后,从麻城走出了红四军、红二十八军两支主力红军,走出了46位共和国将军。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武汉会战最惨烈的战役、日军在武汉会战中伤亡最多的战役、誉为“第二个台儿庄战役”的小界岭战役就发生于麻城。1947年秋,刘邓大军南下,在麻城建立了爱国民主政府。1949年,麻城全境解放,成立了人民政府。
 
  麻城也是一座文化之城,千年以来书墨飘香,人文昌盛。杜牧、苏轼、李贽、冯梦龙、于成龙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明代136名文武进士登科入朝,涌现出刘天和、李长庚、梅之焕等一大批英才俊杰,走出了“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大师彭桓武及数学家严士健等杰出人才。
 
  宜居宜游 山水之城
 
  盛夏时节,走进麻城,穿行于城区,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风格各异的商住楼鳞次栉比,鲜花绿地赏心悦目,让人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自1986年撤县设市以来,麻城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座原本闭塞落后的山区小城正在变为“品质生活之城”,展示出别样的宜居魅力,麻城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建市之初,麻城城区居住人口不足6万人、建成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目前,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十二五”以来,麻城投入重金,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完成了《麻城市总体规划》、《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智慧农业谷”等重大规划,确定了以主城区为中心、西城新区和城东新区两个副组团两翼齐飞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构建了“一心一区一环”的市域空间发展框架,形成了“一心两轴、手掌状结构”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50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到251平方公里,中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控制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
 
  过去麻城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山区县、贫困县,只有一条106国道贯穿城区。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麻城在湖北省、大别山地区,乃至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形成了“四高”、“三铁”、“两站”、三条国道的道路交通格局,全市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3424公里、169公里,均居大别山各县市之首。两个火车站每天停靠列车130多趟,2015年客流量达550万人次,麻城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良好的交通区位为麻城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创造了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麻城城区形成了“八纵八横”的道路网,建成了一批大型商圈、一批宜居社区、一批城市绿地、一批星级酒店。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一批品位高、韵味足、文化底蕴深的公园绿地合理分布于城区,铺就城市绿色底纹,市民的幸福度和满意度大大提高,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畅、生态优良的活力新麻城呈现在世人面前。投资12亿元、占地1260亩的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公园建成,成为全国第一个孝善文化主题广场,打造了“川渝老家、市民乐园、文化窗口、艺术殿堂、城市客厅”。全面推进“智慧农业谷”项目,依水而建举水河风光带、桃林河风光带、护城河风光带构建了“亲水型、生态型、景观型”的城市走廊,实现了“水清、岸固、路通、园绿、景美”的美好愿景,再现“碧波荡漾、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的城市风景,让“两河四岸、山水麻城”的独特城市魅力初步显现。
 
  产业兴盛 实力之城
 
  翻开《麻城年鉴》,一组数字记录着麻城撤县设市30年的沧桑巨变:与1986年建市之初相比,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4.6亿元增长到245.46亿元,增长53.3倍;全社会投资总额由0.43亿元增长到311亿元,增长72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27亿元增长到113亿元,增长49.1倍;财政收入由0.46亿元增长到15.04亿元,增长32.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1元增长到9942元,增长33倍;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由704元增长到23287元,增长33.1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34.9:32.7:32.4调整为2015年的21.1:42.3:36.6。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记录着麻城30年来经济社会前进的每一个足迹,展现着麻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麻城大力实施“工业崛起六大工程”(园区扩张工程、巨人培育工程、智慧产业工程、绿色转型工程、要素保障工程、低效企业提质增效工程),积极推进90平方公里“一区五园”(开发区、中部石材产业园、中馆驿低碳产业园、电厂循环经济园、宋埠工业园、鼓楼工业园)整合升级。15家工业企业入围黄冈100强,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76家,限上商贸企业达到130家,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值突破10%。汽配冶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五大集群”已强势挺起麻城工业脊梁。
 
  马勒三环公司是由一个主产简易农具和小型农业机械的小厂发展而来,2007年公司与德国马勒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中德合资企业——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最大的内燃机进、排气门专业生产基地,产销量连续五年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已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企业。汽配产业是麻城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滚动发展,麻城已跻身全国知名汽配产销重点县市行列,成为大别山区重要的汽配产业基地。目前,麻城市共有汽配企业169家。这只是麻城工业企业三十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2003年,大别山电厂一期工程乘势落户麻城,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麻城境内投资最大的重点项目;2015年,大别山电厂二期工程正式动工。麻城成功引进屯仓管业、仁齐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项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42亿元,增长12.96%。
 
  麻城是“中国花岗石之乡”。按照“集约节约、清洁生产、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思路,投资50亿元建设中部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签约40多家清洁生产企业入园,正着力建成中部最大的石材加工集散基地,打造“中国石材第四极”。以石材产业转型为起点,以屯仓管业、金红苏管业、为一建材、惠森建材等为骨干,新型建材产业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大别山电厂为龙头,积极开发夫子河抽水蓄能发电、蔡家寨风力发电,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电力能源产业方兴未艾。总投资8.8亿元、110兆瓦的麻城中馆驿镇光伏发电项目,2015年12月底实现并网发电。总资金8.26亿元、年产值1.4亿元的麻城阎家河镇光伏发电项目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实现并网发电。目前,全市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375兆瓦,已并网发电200兆瓦。
 
  高标准提升打造五脑山“五朵金花”博览园、福白菊产业园、大别山蔬菜标准示范园、龟峰山茶叶公园,成功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市农业“三品一标”产品数达到52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面积达30万亩。培育打造“麻城福白菊”、“麻城辣椒”、“麻城山茶油”、“麻城老米酒”、“麻城黑山羊”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中国供销·鄂豫皖农商大市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商产业园,以“互联网+”平台带动贫困村农产品畅销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麻城产业发展正在走上一条转型升级的跨越之路。
 
  麻城市委书记杨遥表示,“十三五”期间,麻城将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奋力实现2018年按期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全面小康,基本建成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全面推进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把麻城打造成为革命老区幸福宜居典范。(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