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能“等着别人送小康”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7-26 08:46:50
  眼下正是香菇收获季节,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头道沟村55岁的村民金显龙说:“今年第一茬菇我挣了5000元,到年底还能出三四茬,一年下来两个菌棚能挣5万多元。”
 
  一年前,金显龙因患脑溢血有后遗症不能外出打工,还得供儿子上大学,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很艰难。去年底,他入驻离家1.5公里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领养”了这两个菌棚。
 
  “菌棚是合作社建的,菌棒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有专人教,蘑菇统一销售,我只负责生产。”金显龙说,“我按2.8元/棒的成本价从合作社‘赊购’了2万袋菌棒,通过‘三户联保’方式办理银行贷款5万元,上级给予扶贫资金6000元,县里给配套基础建设资金6000元,领养这两个菌棚,我没花一分钱。”
 
  平泉县位于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全县总人口48万人,30万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5.8万。针对贫困户普遍缺资金、没技术、承担风险能力弱等现状,这个位于燕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依托食用菌、设施蔬菜、林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对贫困户实行“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扶贫模式,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扶贫效果显著。
 
  平泉县扶贫办项目股股长杨明说,像金显龙这样的贫困户,不花钱入驻扶贫产业园区的模式是:以三个贫困户联合互相担保申请银行贷款,政府向银行交纳风险保证金,由贫困户入股的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还本还息;贫困户不需要出资就能获益,银行没有后顾之忧,也解决了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政府投资也相对较少。
 
  “扶贫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不能有‘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河北平泉县县委书记董正国说,“三零”模式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难题: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由企业或合作社承担,贫困户只负责生产管理,实现了贫困户发展产业“零风险”;通过企业先行建设园区、扶贫部门逐户扶持、贫困户免费领养“零成本”入驻,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县里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周围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设施蔬菜大棚园区、高效果园等,实现了贫困户在家门口“零距离”就业。
 
  据了解,2011年至今,全县已建成“三零”模式扶贫产业园区40个,面积5000亩,直接吸纳贫困户2000户,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到2017年底,全县计划新建“三零”模式扶贫产业园区50个,面积6000亩,直接吸纳贫困户3000户入驻园区,实现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
 
  平泉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副局长李忠民说,食用菌是县里一个传统特色农业产业,30年来,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截至2015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5.26亿袋,产量突破50万吨,产业链产值超过50亿元,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平泉县农牧局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许建新说,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1.13万亩,蔬菜大棚3.5万个,年产蔬菜110万吨,70%蔬菜供东北三省,部分供京津。
 
  记者了解到,目前平泉县在脱贫致富路上仍面临一些政策障碍有待破解。平泉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张春生说,食用菌菌棒原材料70%是柞树、栎树等阔叶硬杂木木屑,但是随着天然保护林工程的实施,今年开始天然林全面禁伐,将限制原材料来源,对“菌棒”生产和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也会带来冲击。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人工原料林如“刺槐”的种植推广面积,给予苗木补贴等。
 
  在扶贫资金使用方面,平泉扶贫办、农牧局、食用菌产业服务局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各地建设主导产业扶贫园区过程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短缺,建议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村倾斜使用。(记者 曹国厂)(来源:经济参考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