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十三五”期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000家以上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3-01 09:01:29
  东莞:“十三五”期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000家以上
 
  2月28日,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期间,东莞将打造华南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以上。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东莞科技发展目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创新指标居于全省前列,打造华南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以上,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50家以上。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东莞将以松山湖地区为核心,打造纵向连接松山湖、生态园的“创新轴”,形成前承深圳大沙河创新区、光明新区、南山区,后接广州科学城,横贯珠三角东岸的“创新走廊”;依托广深高速、西部干线、莞深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带动东部片区、松山湖、中心城区、水乡片区的创新产业。
 
  同时,东莞将建设“两个创新带”,即依托珠江口东岸地区特别是水乡片区,主动承接广州地区的创新资源,形成“临港现代产业创新带”;依托与深圳接壤的片区,加快与深圳创新资源的融合、吸收和再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环深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带”。
 
  此外,东莞还将打造多个创新资源集聚区,包括中心城区创新区、水乡创新区、东莞港创新区和银瓶创新区。
 
  《规划》提出,将东莞九大行业中的规上企业作为主力军,以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为依托,突出支持物联网和移动互联与器件、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云计算大数据等六大领域科技创新。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东莞将实施创新主体强化行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行动、创新载体建设提升行动等“五大行动十六项计划”。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方面,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选取50家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帮助其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倍增”。
 
  同时,东莞将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力争到2020年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1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件;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组建省先进高端材料研究实验基地。
 
  此外,“十三五”期间,东莞将调整科技政策方向,由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由“重点扶持”向“普惠制”政策转变;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领域,放大公共财政投入的撬动效应。
 
  会议指出,近年来,东莞全面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研发经费投入占比、研发机构覆盖、区域协调创新、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要深化认识,协同推进,继续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各项工作,形成全市上下共抓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
 
  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50家以上,科技孵化器加速器100家以上,实现主要指标居于全省前列。要抓好“五大行动十六项计划”,努力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走在前列。
 
  会议强调,要发挥东莞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加强科技与产业结合,推动产业加快迈向高端水平。要突出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梳理出一批重点,配置资源,形成原创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注重规模级重大项目的引进,带动创新资源进驻,培育科技创新中的“参天大树”。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推动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全市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创新指标居于全省前列,打造华南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
 
  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8%—3.0%,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以上。
 
  ②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50%。
 
  ③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100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8.48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件以上。
 
  ④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50家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达到100家以上,众创空间数量达到50家以上;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规上企业基本建立研发机构,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建立创新研发小组。
 
  5大行动 16项计划
 
  A 企业创新主体强化行动
 
  1.高新技术企业 育苗造林计划
 
  2.企业研发投入 普惠计划
 
  3.发明专利 倍增计划
 
  B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行动
 
  4.重大科技项目 联动计划
 
  5.重大科技成果 产业化计划
 
  6.科技支持民生 发展计划
 
  C 创新载体建设突破行动
 
  7.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计划
 
  8.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支持计划
 
  9.新型研发机构增量提质计划
 
  10.孵化器育成体系 建设计划
 
  D 科技金融结合加速行动
 
  11.创新创业投资 多角度促进计划
 
  12.科技信贷与保险 多方位扩大计划
 
  13.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多层次建设计划
 
  E 创新创业环境优化行动
 
  14.创新创业人才引智计划
 
  15.科技服务业提升计划
 
  16.科技合作扩展计划(记者 靳延明)(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