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与中铁联合在海外中标铁路项目

企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3-24 19:12:48
  铁建与中铁联合在海外中标铁路项目
 
  不久前,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同时发布公告,联合中标马来西亚金马士—新山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施工等工程。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央企首次联合在海外中标铁路项目。从一贯的各自为战到寻求合作,从互相“掐架”到组团竞标,此次两家央企的抱团出海也被评价为中国企业海外合作典范。
 
  中国企业走出门,最怕“他乡遇故知”。改革开放以来,从白酒、保健品到VCD、摩托车再到钢铁、煤炭……国内市场行业过度竞争的先例不胜枚举。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部分行业的恶性竞争也延续到国外。
 
  钢铁产业,为收购澳大利亚的一处矿山,多家央企相互抬价,致使成交价飙升;电信设备产业,中国企业为抢夺海外订单,一度竞相压价、拉拢客户,导致多个项目无利可图,甚至亏本;高速轨道交通领域,中国高铁制造商在土耳其投标过程中大打价格战,最后令订单花落韩国,致使竞争对手渔翁得利;摩托车领域,少数几个中国品牌率先在越南、尼日利亚等亚非国家打开市场缺口之后,众多中国同行随后蜂拥而至,展开恶性价格竞争,致使中国摩托车在当地市场的售价被日本品牌远远甩在后面,被当地消费者视为价低、质次的低端产品。类似情形,不胜枚举。
 
  以进入海外市场为目标的中国企业,在定位有所重叠的细分市场中相互竞争实属正常,但问题在于,国内企业之间有时为了争夺有限的海外市场空间,采取很多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手段去打压对方,不仅有违商业运行的基本规则,更直接损害了各当事企业的经济收益。海外价格战常引发的一个后果是产品收益无法弥补成本,这往往会促使企业以次充好,通过降低产品质量和价格来营销产品,这对东道国消费者及中国企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更给“中国制造”贴上低价劣质的标签,严重损害我国各类企业共同的国际形象,阻碍了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长此以往,中国企业将丧失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
 
  中国企业海外恶性竞争风波不断,其背后暴露出的则是中国企业扎堆同一海外市场、资源禀赋高度同质化等诸多问题。
 
  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的投资机会与背后风险,从而选择最适宜的目标国,是企业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的逻辑起点。然而,沿线国家能够提供的风险低、收益高的现实投资机会却非常有限。一方面,不少沿线国家处于全球的“高风险弧”之上,这令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多数沿线国家属于欠发达国家,市场总容量小,经济增速低。在开展仔细的投资环境与项目可行性评估之后,中国企业往往不约而同地将其中的少数甚至个别国家作为首选目标。近几年,印度尼西亚成为不少国内企业谋求“一带一路”项目投资的第一站。印尼官方投资统筹数据显示,中国内地2016年全年对印尼直接投资26.65亿美元,投资额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三,较2015年全年增长324%。其中,电力行业成为中国企业所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印尼的一个电厂建设项目就吸引了多家中国企业前往投标。此外,产业园区建设也是包括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泛太平洋集团、天津聚龙嘉华集团、华夏幸福等在内的多家国内企业的投资目标。
 
  除扎堆同一海外市场外,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存在资源禀赋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一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先进技术积累比较有限,能够提供差异化高端产品的企业较少,多数同行企业仍集中于向海外市场提供同质化的中低端产品。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高度同质,导致同行企业人才、技术和管理模式相似,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竞争战略与策略也都大同小异。这两大因素致使国内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在因产品同质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无力进行差异化应对模式,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也就在所难免。
 
  国内企业在把握“一带一路”重大历史机遇的同时,不妨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合作共赢”精神,构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以及新的市场规范体系,以“抱团理念”深入融入“一带一路”。
 
  这其中,建立新的市场规范体系,将有利于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从根源缓解恶性竞争。通过行业标准化可提高企业进入门槛,则可以减少落后产能的重复建设,避免海外企业低质低价竞争。适度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其上下游企业一起走出去,并由龙头企业主导协调企业间关系,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此外,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及投资协会应得到更多的重视,配之以一定资源和权利,使其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还需构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对企业恶性竞争行为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中国拥有基于族裔和地域的商家合作传统,曾涌现出如潮汕帮、闽南帮、晋商、徽商、浙商、苏商等大批商帮。相互支撑、以诚为本等优秀合作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历史中的商业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根基。“一带一路”下的产业走出去,也是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共享的契机,这一过程是经济的,更应是社会的、情感的。遏制海外中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还需企业抱团“走出去”。(作者:李东红 王文龙 汤玲玲 鲍哿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