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东莞将每年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6-01 09:56:32
  “十三五”期间东莞将每年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
 
   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公共教育事业,就像与东莞这片森林同呼吸共成长的一棵参天大树,总在默默孕育着一方绿荫。
 
   如今,伴随着东莞走入“更高水平发展”的新一轮改革阶段,城镇一体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调整……时代大潮正带来新的使命和挑战。东莞教育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全力推进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发展障碍、建设更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努力为我市群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多元的公共教育服务。  
 
   受发展制造业背景影响,东莞肩负着基数巨大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考验,近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选择来莞就业创业、扎根发展的人才更是有增无减。近年来我市学生人数持续快速增长,从2010年至2016年,在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数量从70.3万增长至110.5万,6年间增长了40.2万,年均增长6.7万——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正是对教育资源供给提出了新任务。
 
   为此,我市将“有效扩充公共教育资源”列为我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当中的重点工作,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每年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从硬件基础的增量上确保了学位供应的总量。另一方面,我市已将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列入今年立法计划,有望第四季度出炉;市国土部门还将建立市统筹土地指标支持各镇街建设公办学校的机制,从全市层面解决学校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
 
   2017年以来,在近年新增人口较多的南城西平一带,南城中心小学分校等公办小学幼儿园的工程正在紧罗密鼓地进行;同样,在入学需求持续升温的东城、松山湖、长安等镇街,公办学校的建设工作也在稳健地推进,沙田、凤岗等镇街的一批旧校舍也得到升级扩建,全年我市将新建扩建21所学校。
 
 
   既要考虑“建多少”,更要考虑“怎么建”。在扩充全市学位总量的同时,我市正在开展编制新一轮更加科学、优化、细化的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市教育局正在联合专业的大数据研究机构,根据各镇街、园区的产业发展、人口变化等实际情况,用数学模型对未来的学位需求进行预测,争取在2017年内出台各镇街、园区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科学布点全市教育资源,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各镇街编制公办学校建设规划。
 
   针对近年教师编制扩充难的问题,我市也在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方面的改革。从2016年起我市在东城虎英小学开展“两自主”(即教师自主招聘、学校自主管理)的现代学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建立独立自主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将教师管理由“编制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2017年我市的政府资助学校试点在虎门镇掀开扉页,项目由虎门镇提供教育用地、由东莞万科地产旗下公司出资,学校建成后产权归属虎门镇人民政府,学校公益属性不变,学校所有权和承办权相分离、实施全员聘用制,目前各项配套工作正有序推行,此项目有望为我市引入知名教育品牌举办政府资助学校的创新提供先例。
 
   由于东莞较为突出的人口倒挂情况,带来了民办学校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同时当前民办教育特别是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中低收费民校仍面临着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际。同时,近年公校的随迁子女学位供给量已接近极限,今后东莞积分入学的学位需要通过民办力量去增加。
 
   为切实提升民校办学水平、使其更有效地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在以前每年1.25亿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政府从2016年开始新增安排6.5亿元作为“十三五”期间民办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实施九项民办教育帮扶举措。向民校教师发放从教津贴和开展免费培训、对民校添置更新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给予奖补、对成功创建为优质学校的民校给予资金奖励……通过从内部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素质、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开展的全方位帮扶和支持,我市正加快将民办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中,作为我市教育事业改革的新亮点,在首批开展公办学校委托管理民办学校的10对试点学校里,相关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校仅数年的东坑镇东晋实验学校,在百年名校莞城中心小学名师易志军老师的带领下,双方不断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莞城中心小学原创的“阅读考级”新式教学手法被整体引进到东晋实验学校,这使得随迁子女们能共享到我市教育发展的累累硕果。另外,公办学校结对帮扶民办学校的传统仍在延续,每年市教育局都安排64所公办学校帮扶64所民办学校。
 
   与此同时,从2017年起,积分入学改革为更便捷的网上办理,更完善、人性化的民校学位补贴政策也同期推出,更多的我市民办学校正在成为解决积分入学学位的“新力军”。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从2017年起我市在保持每年公校提供约2.8万个学位招收随迁子女的基础上,将大规模采用学位补贴的方式,对积分入学被录取但未安排入读公办学校的学生,由家长自行联系民校就读并由财政给予学位补贴,以“自助式”的新型补贴方式扩大积分入学受惠面。为确保落实,今起三年财政将安排资金10亿多元,争取到2019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和就读民办学校享受学位补贴的人数,将占到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学生总数的50%。 
 
   针对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学校办学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我市近年来整体推进、系统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构建平台、集聚资源、共享应用等多个方面积极推进,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利用新媒介、新技术打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物理局限。
 
   目前,我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已为超过310万用户(全市师生及家长)开通学习空间账号,中小学生账号开通率已超过95%。分别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两平台”思路出发,整合、开发了一整套应用平台。东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还与“国平台”“省平台”实现对接,形成了国、省、市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三级联动共享机制和市、镇、校一体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310万东莞师生、家长可以同时共享到三个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市平台”直接跳转到“国平台”获取学科资源、中高考资源、慕课资源、学习应用等。目前平台汇聚了各级各类资源30多万节,下载次数达到60多万次,部分学科教材达到章节知识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另外还引入了4000多种电子期刊、图书,为全市师生提供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在具体的课堂应用方面,我市积极探索“莞式慕课”,确定110多所慕课试点学校,涌现出名师课堂、同步课堂、翻转课堂、双师课堂等四种新形态课堂特色应用,麻涌等镇街开展大规模慕课试点后整体教学水平提升显著。此外,2016年以来我市利用四种课堂形式向中低收费民校或者薄弱学校开展送课到校5000多节,市教育局拟在2017年还将至少再吸纳100所民校,拓展慕课优质教学资源应用范围,进行双师教学陪伴式研训和精准教研试点。(来源:东莞时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