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戴共享经济帽子 家电业租赁生意没前途

家电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6-13 10:08:56
  强戴共享经济帽子 家电业租赁生意没前途
 
  共享单车的暴走,让很多人看到了共享经济的巨大潜力。于是,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甚至共享女友项目接踵而至。家电业也没有错过这一个风口,继乐视的共享电视之后,共享洗衣机、共享冰箱等相继出现。是不是硬件套一个共享经济的壳,就能完成商业模式的进化,实现华丽转变呢?
 
  很难想象,像家电这样个人及家庭独占性极强的产品,也能共享起来。看看企业是如何做的:在上海某商业广场里,摆放一组公用的洗衣机,18KG容量的洗衣机收费40元/桶,8KG容量的洗衣机收费20元/桶,18KG的烘干机收费10元/15分钟,用户可以使用现金或者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
 
  这就是所谓的“共享家电”。但在钉科技看来,用家电租赁这个词更为合适。其做法,本质上就是企业购买一些家电产品,通过计件或者计时的方式向用户收取费用。只不过,因为有了微信、支付宝这些在线支付的手段,运营企业可以试图通过App、公众号、网站、小程序等互联网工具收集用户信息,实现可能的后续“运营”,拓展项目的增长想象空间。
 
  按照互联网思维来说,就是可以不通过收取用户的洗衣费来赚钱,但可以通过积累用户后深度持续的互联网运营实现盈利。
 
  笔者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洗衣房就可以付费洗衣服,如果按照上述逻辑,共享家电其实早在15年以前就出现了。这种校园公用洗衣房的模式,如今仍在运营。钉科技注意到,家电龙头企业海尔就在大力推广这一项目,并且同样打着共享的旗号。
 
  按照媒体的报道,尔校园洗衣房正式入驻上海大学城,18台海尔物联网共享洗衣机开始投入使用,为大学生提供自助洗衣服务。与过去的自助投币式洗衣机不同,大学生只要扫描下载海尔洗衣APP,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在线预约排队、在线支付及在线状态查看等智慧功能。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全国216个城市606所高校上演。有数据统计,海尔洗衣APP注册用户数达541万,且日增新用户数7000多。
 
  不过在钉科技看来,海尔的洗衣机共享模式,依然是传统家电租赁模式的一种演化,本质上依然是租赁业务。不同的是,通过移动互联网、IOT等技术,让洗衣和支付更便捷。
 
  如果类似这样的模式都叫共享经济,那么公用电话、酒店、高铁、飞机等是不是都可以叫做共享电话、共享酒店、共享高铁、共享飞机呢?因为他们的模式同样是用户不独占,只需付一定的费用即可享受通话、住宿和出行服务,并且不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预约和支付。
 
  钉科技认为,所谓的共享家电,其模式并不先进,甚至可以说经过此前的租赁模式验证,这并不是一项很有前景的业务。
 
  首先,租赁市场并不大。目前看,最可能使用所谓共享家电的人群是学生人群,使用场景在学校,在商场这样的地方投放共享家电,几乎不可能有规模回报。这样的使用人群和场景就决定了这一市场的局限性,毕竟家电消费的主场景在家庭。
 
  其次,运营成本相对高。与传统的将家电产品销售到家庭端不同,无论是投放到商场还是社区、学校,既需要运营企业大量的协调、宣传工作,还需要付出场地租金,更重要的是后期需要人员的定期维护。这些都必然拉高企业的运营成本。
 
  再次,用户接受度有待考验。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家电具有更强的家庭独占性,对使用的安全性用户有着更多的考量。比如,多人共享洗衣机,衣物的卫生安全恐难以保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共享洗衣机的项目,其实在互联网+的第一波浪潮中,就诞生了竞争对手,比如采用O2O模式,通过手机可直接下单的e袋洗。公开资料显示,e袋洗已拥有千万级用户,覆盖了包括学生用户更广大的用户群。但e袋洗并不是自己花钱买洗衣机等设备,而是类似美团一样,将用户的需求对接到离用户较近的洗衣门店。从这个意义上看,e袋洗模式更接近一般理解的共享模式。
 
  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家电业其实并不需要紧张。钉科技认为,家电业属于成熟的行业,而中国人口基数大,无论是新增需求还是更新换代的需求都十分庞大,例如国内市场电视、空调的销量每年5000万台左右,冰箱、洗衣机销量也在都超过3000万台,这样的体量足够家电厂商去深耕获利。对于家电品牌来说,继续做好技术研发,加强产业链上游控制,做好智能化产品开发以及线上线下布局,比强戴一个“共享经济”的帽子要更有意义。(来源: 钉科技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