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三线合一”空间管控方式获高度认可

地产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6-26 09:18:01
  东莞“三线合一”空间管控方式获高度认可
 
  6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为了解决土地瓶颈问题,东莞创造性地开展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建立新的突破口,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继续争取制度红利,优化生态环境。
 
  今年是东莞推进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总攻坚阶段。记者获悉,东莞通过大力推动土地统筹整合、生态修复、节约集约利用,不断优化国土利用空间、加强国土生态保护,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改革的成效已初具雏形。
 
  土地管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颇为重要的任务。近年来,东莞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为龙头,严格落实用途管理,把土地生态保护摆在规划管制的突出位置,从创新规划管控方式、推动“三规”融合、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推进减量规划等四方面下功夫,推进国土资源有序开发和合理保护。
 
  针对过去“分散式”开发模式,在新一轮土规编制中,东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实行“三线合一”的空间管控方式,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边界红线,强化规划硬性约束,为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东莞探索了新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三线合一”的空间管控方式,得到国土部特别是规划司的高度认可,并积极推广应用到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其中“多规合一”“四线管控”等新提法,也被正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所采用。
 
  东莞还通过空间腾挪、“三规合一”“四线管控”等先行做法,推进土地利用“四整四聚”,即:整合城镇用地,城镇建设向中心镇集聚;整合工业用地,工业建设向园区集聚;整合农村住宅,民宅建设向中心区集聚;整合零散耕地,耕地保护向规模经营集聚。确立了“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格局,构建了大疏大密、组团式发展的土地利用新布局。
 
  在此基础上,2016年东莞抓住土规调整完善机会,争取到省核减我市耕地保有量10.8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11.5万亩,增加建设用地总规模4万亩,为我市腾出大量预留可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减轻了土地资源生态保护压力,较好解决基本农田“上山下海”、耕地质量差等历史问题,给土地生态保护创造了条件。
 
  按照“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原则,东莞改变以往“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严格控制新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腾出土地空间保障生态建设。
 
  如今,我市形成发改、经信、商务等多部门联合的量化评优机制,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着手,提高用地准入门槛。目前,东莞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50万元/亩,重大产业项目不得低于600万元/亩,有效遏制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除此之外,创新产业用地政策,支持低能耗、高产值、无污染新型产业落地东莞,促进东莞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外,把好用地指标分配的“闸门”,科学统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70%以上用于重大、优质项目,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稳增长、促转型的保障作用,杜绝土地过快、粗放、低效开发,避免盲目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
 
  东莞还放大招,率先在全省国土系统成立批后监管科,开发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土地“批、供、用、补、查”全程动态监管。市国土局介绍,2012年以来累计处置闲置土地约3万亩,平均每年盘活存量土地约1.5万亩。2010年至今,全市累计完成改造2万亩,正在改造2.8万亩,拓展用地空间约6791亩,直接拉动投资约76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类项目改造后年产值比改造前增长1.4倍。此外,建立“谁引进谁监管”的责任制度,提高用地项目履约率,解决建设用地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
 
  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近年来,东莞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兑现耕地提质改造历史承诺,为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土地基础。
 
  不仅如此,东莞还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集全市之力推进土地生态修复,对水体修复、河道整治、土壤改良、农用地结构调整等进行综合整治。记者从市国土局获悉,东莞积极构建城乡绿地系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的通知》,加强对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保障,加快清溪、谢岗、东坑、道滘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东莞还强力推进土壤和水环境整治。在加大对土壤和水环境治理的用地服务方面,支持麻涌镇、洪梅镇和石碣镇3个土壤修复项目,预计2017年底基本完成土壤修复工作。自2014年起全市共有15家污水厂新建、扩建项目,设计规模100万吨/日,目前已完成4家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并投入运营,预计2017年完成6家污水厂,2018年完成5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 数读
 
  10.5平方公里:实施建设用地减量规划,率先在水乡地区减少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0.5平方公里用于生态建设,有效优化了土地生态空间。
 
  82%:全市有2033平方公里土规、城规性质是一致的,超过全市总面积82%;中心城区的“土规”“城规”基本吻合。
 
  近10万亩:近年来,我市整合1000亩以上的连片大地块近10万亩,有效保障了华为、中粮等重大项目落地。规划建设了12个总面积4.5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探索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5.84亿元/平方公里:2016年东莞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由2012年的4.54亿元/平方公里增加到5.84亿元/平方公里,增长28.6%,单位建设用地固定投资额由2012年的1.07亿元/平方公里增加到1.33亿元/平方公里,增长24%。
 
  6.11:开展耕地质量检测和肥力改造,探索土壤层剥离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由原来的6.16上升到现在的6.11。
 
  15.57万亩:东莞完成了“十二五”期间15.5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1286亩:通过“进一退一、增一减一”等方式,完成增减挂钩1286亩,其中大岭山镇900亩,凤岗镇200亩,樟木头镇186亩,有效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生态保护的矛盾。
 
  2.5亿元:东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矿山复绿 探索矿山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投入2.5亿元对56个采石场进行整治复绿,推动大岭山矿山公园建设。
 
  650亩:为森林公园配备650亩用地规模,用于建设森林公园的配套设施,推进大岭山、大屏嶂、银屏山森林公园建设。(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