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吕建中全国政协委员:以民间资本保护文化遗址

民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9-05 11:04:16
  抱持着少有的文化使命感,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以大唐西市项目开创了国内首个民办遗址类博物馆,并投资45亿元人民币大举兴建系列性文化产业项目,成功探索了“政府支持,民企承办”的发展模式。吕建中在“九宫格”中完成了具有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博物馆、丝绸之路风情街、国际古玩城、国际展览馆、陕西非遗城等众多文化事业等项目,使大唐西市成为西安最具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的都市商业综合体之一。
 
  在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我们特邀采访到作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吕建中先生,谈谈由他一手打造的大唐西市商圈和国内首个民办遗址类博物馆。说起“大唐西市”,吕建中如数家珍,颇有一种人不在唐朝,却常常梦回大唐的相遇之喜。能参与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行列中,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字里行间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吕建中的自豪之情。
 
  记者:保护文化遗产在外界看来一直是政府的事情,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能不能谈谈您的看法?
 
  吕建中: 2001年,为保护遗址,保存历史记忆,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大唐西市”遗址。经过反复筛选和考察,市政府确定由民营资本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文化产业。最终确定由我公司开发建设“西市遗址恢复和利用”,后简称“大唐西市项目”。该项目占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按照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再现大唐的历史印记、文化遗存和盛世风采目标进行开发建设。自从踏上‘西市’遗址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自己踏上了膜拜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条寻梦之路,注定要做文化苦旅上的一名坚韧跋涉的战士了。
 
  在开发建设初期,通过对西市的深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这块土地蕴含着重要历史文化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因此,我们决定再次对这一厚重的文化宝地进行考古发掘。我们出巨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安家瑶对项目建设用地进行了考古普探和发掘,发现并揭露了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和部分桥涵、古井、排水沟、车辙遗迹、店铺基址等珍贵历史遗存。
 
  搞地产开发的同行认为我太冲动了,别人心惊胆战害怕挖到遗址,而我花钱请来遗址保护专家处心积虑地挖,害怕挖不到遗址。我认为,房子可以明天盖,路可以明天修,但是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从今天开始!更何况我们发现的西市遗址弥足珍贵,它不仅是当时世界商贸中心的物证,更是今天世界商业文明的传世瑰宝。为此,我们调整规划方案,牺牲商业面积,投资3.2亿元建设了3.5万平方米的大唐西市博物馆,使这些珍贵遗址遗存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展示。
 
  十年建设,大唐西市在九宫格中完成了具有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博物馆、丝绸之路风情街、国际古玩城、国际展览馆、陕西非遗城等众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项目,体现出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和尊重,对历史的敬意以及寻求发展之道的远见卓识,表现出传承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如今,大唐西市已经由十年前杂乱无章的日用品批发市场和“棚户区”变成了融汇古今、规模恢弘的西安文化新地标。历史浮出了水面,文化展示着风采,会展促进了旅游,文化活动带动了文化消费,城市美了,也更有文化韵味了。大唐西市完美地再现和升华了古丝绸之路及大唐帝王之都的商业之魂。
 
  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必须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企业支撑”,这是大唐西市用十年时间探索出的一条经验。
 
  这些年,大唐西市探索出“政府支持、民企承办”会展活动的新模式,使民营企业承办的会展活动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唐西市主动承接了很多政府主办的文化活动,并使这些大型文化活动形成了长期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基地化特色。
 
  大唐西市现象,与政府长期支持密不可分。把西市遗址交由民营企业保护,这本身就是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产物。国家和省市区发改委、文化、财政、旅游、文物、商务等部门的合力扶持,使大唐西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如虎添翼!目前,政府在融资、税收、土地等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不断地扶持和引导,已经极大地激发了陕西民营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参与热情。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效仿大唐西市,开始陕西文化产业的“逐鹿之旅”。
 
  在大唐西市取得的一些发展成就面前,我们看到了陕西文化产业的机遇,更看到了挑战。六中全会让民营文化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各级政府也将“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唐西市这个“典型样本”在未来会更具长久的生命力,“大唐西市现象”也会催生陕西的文化产业成为一种发展接力、一种延续传承、一种范例带动。
 
  记者: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民办遗址类博物馆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民营企业家主动出巨资建博物馆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也是头一次。放弃了原规划中5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投资3.2亿元建设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当初您的想法、坚持,甚至愿意顶住压力,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想法和规划呢?能否给我们聊聊背后的故事。
 
  吕建中:大唐西市遗址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有三个唯一性:第一是唯一能够以丝绸之路起点来命名的遗址。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了文物保函[2006]1024号文件,这个文件的第一条就是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起点和重要标志,应纳入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来。后来,国务院出台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时候,也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明确了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第二个唯一性,它是唯一能够反映唐代商业文化的遗址,盛唐闻名于世正是对外开放,包容,博大,繁荣。西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交流中心,贸易中心,完全能体现出这种精神。第三个唯一性,是唯一能够反映唐代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的遗址。西市既是一个国际市场又是一个平民百姓都愿意去的地方,隋唐时期的一些重要信息发布都是在西市,在当时很有影响。
 
  大唐西市在50年代、60年代经过两次勘探都没有重大发现,后来就做了商业开发,最初的想法只是要建造一个旅游景点,并没有想到会有新的重大发现。随着在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了西市的遗址、桥涵、道路等等,我们就找来了全国各地研究唐史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西市”的发掘和研究,发现这个“大唐西市”太重要了。面对这一重大发现,我们首先设计了遗址保护方案,一切都要围绕着保护做方案。我当时就提出,由民营企业保护国家文物,这在全国还从来没有过。我们是第一例!我们自己出钱,进行勘探和保护,我们又投资了3.2亿,先建了一个遗址博物馆,把它保护起来。
 
  当时受邀设计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在设计了众多的遗址博物馆之后,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不是政府机构的甲方单位。他说:“在国内,这种3万平方米的民办博物馆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民营企业家主动出巨资建博物馆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也是头一次。”
 
  博物馆建成后,我们把一共有两万多件出土的文物原址展示,大部分是陶器、瓷器、钱币、石雕等,这些文物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西市的历史面貌,展示了西市的历史基础,让游客知道西市的商业繁荣在哪里。比如说,中国人爱说“买东西”,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我们把上街购物叫做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呢?1300多年前,在大唐都城长安,有两个重要的贸易集市,称之为“大唐东市”和“大唐西市”,分别位于长安城的东、西两边。“大唐东市”是国内贸易集散地;“大唐西市”则是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中心。人们只要来到“东市”和“西市”,就能买到全世界的各种商品。后来,人们把购物称为“买东西”,“东西”一词就来源于“东市”和“西市”。此外,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与国外交流用的钱币、雕塑等,这对弘扬历史文化,研究丝绸之路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
 
  为完整的保护好珍贵的历史遗存,我们请来了中国社科院的文物保护专家,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制订了发掘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失,由我亲自指挥团队,对所有文化层发掘的外运土方逐一过筛、清拣,把细小的文物都留存下来。大唐西市博物馆里既有弥足珍贵的西市遗址和桥涵、唐井、排水沟、车辙、店铺基址等历史遗存,又有一批石刻、石雕,还有经过西北大学考古系学生冒着严冬、不分昼夜过筛拣选的古钱币、胡人俑头等出土文物,成为传承、保护和研究西市历史、盛唐商业文化和丝路文化的史料。人们来参观时,能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商业繁荣在哪里,唐朝人的对外交流活动是怎样。文物只有保护好才能起到传承和教育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所以即使耗时、耗力、耗资金,但保护好了历史文物我觉得值。
 
  西市专家团队根据西市历史文化资源整理出了李白、杜甫等名人轶事,宋清卖药、破镜重圆等典故传奇,西市赈穷、西市举义等历史事件,做成了一系列丛书,如《西市宝典》等论著,并理出了清晰的思路和理念——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此基础上又规划了大唐西市博物馆一大文化事业和丝绸之路风情街区、国际古玩城、陕西非遗城、胡姬酒肆、国际展览馆五大文化产业,大唐西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促进文化旅游、带动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大唐西市已安排就业7000多人,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先后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等称号。整个大唐西市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安排就业岗位近三万人,每年向地方提供税源五至六个亿。
 
  记者:2011年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大唐西市建成像盛唐时期的一个商业中心和丝路文化中心,继续办好春节庙会、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和西安文化遗产节三大活动,把大唐西市做成陕西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一年过去了,您对取得的成果还满意吗?接下来,在对大唐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进程中,您有哪些独到的计划和打算?
 
  吕建中:2011年,大唐西市主要举办了五项重大文化活动:正月初二至十五,第二届“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接待游客再度超百万,成功跻身国内三大品牌庙会行列。4月7日至11日,第二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成功展示了西部各省区乃至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宝贵成果,推进了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9月27日至10月7日,第二届“大唐西市文化遗产节”成功举办,集中宣传展示了陕西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成果、新亮点,打造了陕西乃至西部地区难得一见的文化艺术盛会。9月23日至24日,由大唐西市承办的“2011欧亚经济论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分会”是迄今为止民营企业承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文化盛会。从2010年10月起,大唐西市联合西安美院策划承办了“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近百位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先后完成了国内外近200处丝绸之路遗址遗迹的采风考察;2011年12月12日,国家文化部将该活动的成果之一“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列入了“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领衔展览项目,这项跨国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相契合。
 
  2011年,对文化建设而言,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省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文化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步伐愈发坚定有力,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呈现出“陕西气派”的绚丽景象。
 
  作为陕西民营文化企业的代表,大唐西市积极投身文化产业建设,凭借自身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前景,2011年,大唐西市连续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殊荣,我个人也获得了“2011中华文化人物”、“2011中国民营企业十大人物”、“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随着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正在积极涌进文化领域,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国有、民营双轮互动,两翼齐飞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记者:除此以外,您还有怎样的想法再和广大网友分享一下?
 
  吕建中: 2010年10月,由中国文联、陕西省政府和中国美协主办、大唐西市联合西安美院策划承办了“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了近百位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组成的采风团,从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大唐西市出发,历史一年多时间,先后完成了国内外近200处丝绸之路遗址遗迹、文化名城以及沿线国家风土人情的采风考察。用艺术家们的视角将他们描绘下来,形成了两百多幅的油画和国画艺术精品。
 
  在采风过程中,代表团与当地的艺术家和主流媒体交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每位艺术家都是民间大使、艺术大使,不仅把艺术和文化精品带到了丝路沿线国家,也把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步、文明、包容的理念传递给丝路沿线国家,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共存的理念带到世界各地。在1300多年前中国的盛唐时期,中国GDP占到世界的58%。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出的是商业文明与和平、发展的理念。今天中国的崛起依然是和平崛起,仍然会遵循我们一千多年来的理念,不会给任何国家造成威胁。
 
  这批作品将在丝路沿线国家巡回展览并进行文化交流,最后将长期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展出,这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目前,“彩绘丝路”活动的成果“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已于2011年12月12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举办的“中土建交40周年暨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作为开幕庆典两项活动中的第一项精彩展出,成为国内外文化界、艺术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和陕西省政府秘书长秦正组成的政府团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土耳其总统居尔、总理埃尔多安发来贺信,对该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文化部、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馆认为,“彩绘丝路”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跨国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创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模式。2012年,我们将继续把该项活动办下去,组织更多的采风团去丝路沿线国家采风、创作,让“艺术走出国门”,将中国文化传向世界。
 
  此外,为响应省、市政府“将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号召,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源,提出投资建设陕西民间博物馆城项目。这是全国第一个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构建的新式博物馆群落,聚集其中的100多家民办博物馆将形成一个集教育研究、文化展示、旅游观光、餐饮娱乐、购物度假、酒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城市综合体。目前,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项目已被列入我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前期)。我们决心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加快步伐,加大投入,将陕西民间博物馆城项目打造成陕西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又一精品、经典,成为我省的城市新景观、文化新亮点,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