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宣布自2025年3月1日0时起全面实施珠江流域禁渔制度。此次禁渔期将持续至6月30日24时,期间将对破坏渔业资源行为实施"零容忍"打击。
根据《2025年东莞市珠江流域禁渔管理实施方案》,禁渔水域涵盖东江干流及其支流全域,南起东江入海口三处地理坐标分界线,北至惠州行政边界,形成总长度超百公里的生态保护带。在长达122天的禁渔期内,除娱乐性垂钓外,任何形式的捕捞作业均被明令禁止,全市内陆捕捞渔船须严格执行"人上岸、船靠港、网入库"三到位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禁渔令对特殊作业实施分级管控。渔业资源科研调查及养殖生产需经省级渔业部门特批,且须采用合规网具。执法部门将运用无人机巡航、电子围栏等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对电鱼、毒鱼等恶性违法行为直接适用《刑法》第三百四十条追究刑事责任,涉案工具一律没收。"这不是简单的季节性休渔,而是珠江生态保卫战。"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强调,今年将重点整治"三无船舶"及隐蔽式非法捕捞,对违反禁渔规定的行为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渔船没收及吊销捕捞许可证的顶格处罚。
莞讯网观点:当生态红线遭遇利益博弈,东莞此次祭出的"四个月全域禁捕令"无疑释放出强力治污信号。我们支持以铁腕手段守护母亲河生态基底,但更需警惕"运动式执法"过后死灰复燃。建议建立禁渔期渔民转产帮扶机制,在守护碧水的同时托住民生底线,方显现代治理智慧。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