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上的功能性与艺术美学是水乳交融的,首先是理性地分析,然后再根据历史和人文条件,加入感性化地表达。最重要是营造一个接近居住者内心的地方。”
东方精神与现代之美的兼容,是派尚设计的主旋律。当被问及如何在不断洗牌、受众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大家居产业中如何保持对“美”的敏锐度,派尚设计创始人、创意总监周静表示这背后是一群人的坚持与努力,她直言,很幸运能够在东莞找到“美美与共”的合作伙伴。
根植于深圳的派尚设计,秉承着设计的历史源流与人文积淀,如今已跻身亚太区知名设计品牌之列。派尚设计的作品总透出一种鲜明的审美特质:东方意蕴在极具现代感的空间中穿行,理性的脉络下,在地文化精粹通过感性地转译呈现,灵动的山、跃动的水、悠然的石、层叠的光影……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美学的质地,细嗅皆是优雅、质感与温度。
周静虽学习建筑出身,性格却自由不拘,只要交谈上一会儿,就会被她“天然去雕饰”的真诚与亲和力感染,随着采访话题深入,她又会展现出过人的逻辑和洞察。
“刚柔并济”的审美力,源于周静骨子里对艺术的“着迷”和日常的积累。初次步入周静在深圳的办公室,都会被公司内部随处可见的艺术品与画作吸引,这些都是周静游历各地的“战利品”。仅在办公室内,就有好几幅尚未拆封的画作,当被问及收藏它们的原因时,周静便如数家珍,打开了话匣子,娓娓道来与画作相遇的故事以及它们在内心掀起的波澜。
在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周静也有自己的坚持:“优质的工艺、良好的审美、高质量的交流、满足特定的时间周期,都是我们选择优秀合作伙伴的重要要素。”
周静提到自己对东莞的最初印象,是许多年前在那里解决了项目上的“燃眉之急”。当时,团队希望寻找市面上并不常见的纯手工实木雕花彩绘和铜相结合的产品,这两种材质分开寻找并不难,但是两种材料组合在一起的技术难度却是翻倍的。这不仅是漫长的“找产品”过程、更是物色同频共振的伙伴的过程,过硬的手工能力只是基础,工匠师傅们还需要具备优秀的审美素养、良好的沟通技能。在“大海捞针”般辗转后,问题最终在东莞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周静笑道:“功夫不负有心人,酒香不怕巷子深,都是缘分呐!”
“我们现在和东莞的家具、灯具、面料、五金配件,甚至纯手工小作坊保持着密切的长期合作。”周静表示,东莞经常为项目带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
比如某个工艺繁琐的小茶几项目,既要有铜质微刻工艺与旧手擦油漆工艺的结合,尤其是油漆的效果,需要师傅们根据上色次数和浓重清淡不断调试,才能达成想要的效果,偶尔一个无心的调试,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当然,这些“惊喜”都是以师傅们严谨的技术和专业能力作为基础的。
随着设备与技术的革新,如今的东莞成长迅猛,更加发挥出规模化的“集群优势”,新材料和新工艺井喷,有些时候东莞的供应商们甚至“走在了设计师前面”,不仅开始孵化制造自己的原创产品,更显示出自我升级、迭代的意识,在人性化和科技化上呈现出先锋的领先姿态,为设计应用提供许多帮助,精巧的落地细节设计也令人称奇。
在刚刚落地完成的一个项目中,甲方希望在融入古典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LED灯光、空间的智能化相结合,东莞的厂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首先是建模的打造,师傅本身需要有传统的审美观,在复杂的工序中进行精简,提炼出古典的符号与神韵。同时,在落地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物理性的问题,比如光源的可视性和防眩需求、材质的搭配与色彩的关系、未来的维护和打理,不同尺度的单元如何组合都要经过精密的模型来推敲,以及要对气泡、磨砂等不同的玻璃材质做灯光实验,根据视觉效果选用材质,再等比例打样模块化样品来试装。
这是一段非常漫长、需要耐心反复调试的过程,这背后,折射出东莞伙伴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完备的产业链生态和精细化运作的加持,再艰巨繁琐的任务也能“丝滑”落地。
东莞本地强大的“供应链+服务链”,不仅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节约时间和精力成本,庞大全面的材料体系,让公司可以大胆放心创造,为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兜底”。
经常出差东莞后,周静对东莞有一种奇特的“矛盾感”,她表示“东莞是一个游走于城市与郊野的结合体”,其中不乏精致的都市化空间,却总能发现衣着T恤人字拖的人在优哉游哉地品茶,这种冲突新奇却不违和,是东莞独有的生活态度。她还希望有机会逛逛沉香老街,感受当地源远流长的“莞香”文化。
在这座美学底蕴浓厚、气质独特的城市,正孕育着不断螺旋上升的家具大产业集群地,在东莞,设计、艺术、人文精神自然地融汇为审美意趣,勾勒出历久弥新、生机勃勃的现代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