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百度公司员工邢增宏就是这一新兴职业的代表,他通过训练AI数字人“小璐”,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极大地提升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率和公众出行安全。
邢增宏的工作是将复杂的AI代码转化为直观易用的人工智能应用。他参与编写的路网运行监测系统能够通过数字人与工作人员的交互,实时监测道路上的异常停车、火灾、烟雾等事件,并将这些事件分级分类入库,自动匹配相应的预案进行处置。这些创新应用不仅保障了公众的出行安全,也显著提高了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从业者数量迅速增长。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研究处副处长李利利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才不仅包括从事理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人才,也包括推动技术、产品与服务落地应用的产业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厂商及高校院所共计254家,发布大模型近80个,部分国产大模型已面向市场投入应用。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高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的《2024大模型人才报告》数据显示,尽管大模型人才整体供大于求,但部分技术人才仍然供不应求,大模型算法、技术类人才的招聘数量和人才紧缺度均位居前列。
面对这一趋势,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的政策。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新职业,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构建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等。多地还围绕专项人才培养、人才补贴和奖励等多方面,加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
李利利认为,人工智能是典型的跨学科领域,未来可以围绕产教融合方面持续探索,支持一批高水平高校与人工智能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研究中心,以支持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向院校开放课程、数据、案例、工具和实训实验平台。
邢增宏和他的同事们正在通过他们的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更多像邢增宏这样的人才加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这一新职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