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产品”突然火了,但却不能随便吃

养生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8-10 10:09:27

  “代餐产品”突然火了,但却不能随便吃
 
  常言道,七月不减肥,八月徒悲伤。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重管理,市场上一种“代餐产品”突然火了。
 
  据央视财经此前报道,2019年主流电子商务渠道的代餐产品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
 
  代餐听起来比节食更健康,所以很多人果断加入到了“代餐减肥大军”当中。
 
  然而,代餐产品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经常吃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什么是“代餐产品”?
 
  “代餐”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指“代替正常餐食”,“代餐”原本属于“肠内营养剂”,它本身是用于“给那些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提供营养”,但是现在却在减肥的路上越走越远。
 
  尽管减肥代餐产品越来越多,“代餐”却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随意。
 
  代餐食品既然是一种入口的物质,本该有足够的限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过多的不严谨之处。
 
  拿欧盟举例,欧盟对代餐食品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代餐包装上必须要标注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营养素的占比以及总热量”。最关键的是,欧盟限定代餐产品上必须要标注“应该遵循医嘱”和“最高使用时长”。
 
  规定中充满了“严格”,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为“代餐食品”的。
 
  常见的“代餐产品”有几种?
 
  奶昔类
 
  这种代餐产品主要就是“蛋白质(主要基础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配比调制而成的。
 
  冲调类
 
  从字面意思即可明确:一种“需要用水调和的代餐产品”,由于“液体较多”,这类产品饱腹感较弱,缺乏咀嚼的满足感。
 
  蔬果粉类
 
  一种主要为身体补充膳食纤维的代餐产品,饱腹感很强,但营养密度较低,不建议单独成餐。
 
  除了这些以外,“能量棒”也是代餐产品中的一种,包括粗粮类能量棒、蛋白质类能量棒、坚果类能量棒、五谷粉能量棒等类型的产品。
 
  常吃“代餐食品”会有哪些影响?
 
  不利于健康减肥
 
  代餐食品通常是以谷类、薯类、豆类等食材为主制成的物质,食用冲剂或者能量棒之后会有较强的饱腹感,这样即可降低进餐欲望。
 
  但如果用代餐食品代替一餐中的2-3餐,那单日的能量摄入将会出现很大的亏空(甚至达到700千卡以上),以此降低基础代谢以减少热量的消耗,这就会激发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当停止代餐的时候,饮食恢复正常时,体重回升速度将会超越你的想象,减肥的速度越快,反弹的速度就会越快,而且在反弹之后将不再容易减下去。
 
  如此反复,皮肤会松弛、老化,代谢也会因此变得紊乱。
 
  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一些“三无”的代餐食品,产地、成分、安全性皆存在较大的风险,不建议食用。就算是从正规渠道购买,也不能长期单纯食用,否则可能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
 
  增加“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此外,如果代餐还结合着“低碳饮食”,那长期坚持下去还会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增加肝肾的负担,甚至还会诱发骨质疏松。
 
  吃“代餐食品”要注意什么?
 
  “代餐粉”是一种“特殊食物”,并非人人皆可食用。
 
  术后疾病无法正常饮食的人,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补充剂(代餐)摄入流食;缺乏代餐粉中某一种营养素,且饮食又无法方便补充的人也可以适当选择代餐对身体进行补充。
 
  实在要用“代餐”进行减肥,应该怎么做?
 
  偶尔食用
 
  减肥,根本原则就是“管住嘴,迈开腿”,饮食上适当调整,控制食物摄入的类别和数量,适当坚持完全可以“健康瘦”。
 
  代餐可以当成“不方便正常吃饭时的补给”,既增加了饱腹感,又给自己解决了燃眉之急。
 
  代替部分主食
 
  很多“代餐产品”中的碳水化合物都要比普通主食略低,而蛋白质的含量更高。所以,用“代餐产品”代替部分的主食,同餐搭配充足的蔬菜(每顿200克左右)和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去皮禽肉、鱼虾、豆类食品等食物)。
 
  还要记住:没有谁可以坚持一辈子代餐,如果想维持健康的体重,养成“科学、靠谱的饮食模式”才是关键。
 
  “代餐食品”能提高免疫力?
 
  有人用代餐粉代替婴儿配方奶粉给“宝宝”当加餐,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免疫力。
 
  事实上,代餐粉只是一种“固体饮料”,它归类为“普通食品”,而婴儿配方奶粉有着严格且特殊的国家标准和管理规范,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用固体饮料代替奶粉,很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会增加“大头宝宝”的出现几率。
 
  那些宣传代餐食品有“增强智力、强大免疫力”等作用的都不太靠谱,固体饮料只是普通食品,根本不存在这些神奇的作用。
 
  代餐食品
 
  不能完全代替正餐
 
  想科学减肥
 
  就记住一句
 
  “管住嘴,迈开腿”(来源:东莞疾控)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