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孔雀东南飞”,东莞魅力大在哪?

职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9-14 09:24:59
  2008年,听说南方机会多、发展好,大学刚毕业的卢菊娇一路南下,从江西老家来到东莞,如今已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2年有余。这几天趁着休假,她仔细研究了东莞的入户政策,打算等材料准备齐全,就提交入户申请。她说,“来莞12年,这座城市已经从我工作的地方,变成了我的家。”
 
  像卢菊娇一样被这座城市吸引的,还有数百万的外来人口。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市核准人才入户资格共15.16万人,2019年全市人才总量已超过220万人。在8月初百度地图联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布的《2020年Q2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东莞更是在城市吸引力指数、青年人指数、人口吸引力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气、人才和人心,如果说制造业的腾飞为东莞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外来人口,那么在城市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东莞持续上升的人气、不断汇聚的人才,又折射出这座城市怎样的魅力?
 
  9月8日,在东莞全球先进制造招商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致辞时表示,“我们将强化创新人才和产业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大力建设技能人才之都……”向全球先进制造业抛出“橄榄枝”的同时,也向各方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制造业的关键要素之一便是“人”。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东莞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制造名城”,也为东莞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孔雀东南飞,百万民工下东莞”,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在工厂流水线上忙碌劳作。这些场景,是东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真实写照。今年4月,市发展改革局发布的《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显示,我市外来流动人口由1986年的15.62万人增至2018年的453.45万人,其间的2001-2008年出现跳跃性上升。2018年,东莞常住人口就已达到839.22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70%以上的外来人口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卢菊娇就是在2008年和男朋友一起来东莞的。刚毕业的他们听说南方机会多、发展好,便从江西来到东莞,在虎门落了脚。这座城市给她的初印象,是对每一个外来人员都敞开胸怀。
 
  早在2006年,东莞就已掀起一场关于城市精神的探讨,最终确定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敞开胸怀迎接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口。在对外来人口的称呼上,不是“打工仔”“打工妹”,也不是“外来工”,东莞创新性地将外来人口统一称为“新莞人”,从称呼上拉近外来人口与东莞的距离,让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东莞。如今,这一称呼又逐渐被“东莞市民”所取代,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和睦共处,共同为东莞发展贡献力量。
 
  “人口迁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市委党校教授孙霄汉认为,提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不仅是东莞对城市精神的定位,实际上也是对外来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一种期待,一种希望。
 
  这种期待和希望,东莞将其融入渗透至方方面面。如面对繁重的社会治安任务,东莞连续12年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列为市政府十件实事之首,2017年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奖“长安杯”,同时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目前正全力争创“五连冠”。
 
  2020年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民生福祉,致力于推动民生兜底、服务提质、创新提效,在多个方面提出进一步覆盖常住人口,努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实现全国领先、全省示范。在市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和交通领域,部署实施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计划及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公办学位供给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东莞没有外地人。”今年6月底,外来务工人员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一则留言,让这句话再次回响在人们耳边。透过吴桂春与东莞图书馆的故事,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对阅读的重视度,而这个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包容和温度,亦显而易见。
 
  《2020年Q2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东莞在城市吸引力指数、青年人指数、人口吸引力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我市公安户政部门提供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我市人才入户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至2019年,我市核准人才入户资格共15.16万人,申请入户人才较为年轻,且学历、技能较高。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有什么样的产业,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才。”孙霄汉表示,这是东莞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长期积累的成果。从2008年开始,随着产业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东莞的产业结构逐渐改变,人口结构也随之改变,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甚。年轻化和专业化的特征明显,充分显示东莞正逐渐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充足后劲。
 
  这种转变,从连续举办十一届的东莞市校企合作洽谈会中可窥一二。为顺应东莞产业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趋势,缓解用工结构性供需矛盾,2010年,东莞市首届校企合作洽谈会应运而生,政府搭台创新推出“校企合作”模式,为东莞企业和全国各地的院校牵线搭桥,拉开了东莞从被动招聘人才到主动引进人才的序幕。至今,东莞市校企合作洽谈会已进入第十一届,成为校企合作的金字招牌,多年来为东莞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质人才。
 
  除此之外,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东莞行、“名企名校行”等涵盖各个层次的招才引智活动如火如荼,东莞吸引人才的氛围愈加浓厚。人才政策也在不断加码,2018年,东莞审时度势,相继出台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全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技能人才之都,推动“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久之前,《东莞市人才入户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对普通全日制大专学历人员取消了参保年限的要求,企业自评人才在人才条件和企业范围也均有调整,人才条件上新增了中技或中等教育以上学历和50周岁以下的年龄要求,企业范围新增了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上年度新升规小微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以确保企业自评的人才质量。同时,对学历类人才(暂不含留学人员)、我市职称人才库内人才、东莞市技术能手、东莞市“首席技师”“莞邑工匠”、企业自评人才等将实行“秒批”。
 
  “这是符合东莞产业发展和大湾区城市定位的。”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继云认为,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定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新的人才入户政策将有利于提高我市人才引进增量和盘活人才存量,使原有的在莞年轻人通过入户稳定下来,实现个人与企业、与城市共同成长,为东莞产业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进一步优化我市人口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
 
  2019年,全市人才总量超过220万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东莞多年来敞开怀抱抢抓“人才红利”结出硕果。
 
  年轻人,是一座城市活力的代表。2011年,在经过长达半年的全民大讨论后,东莞将“活力”确定为城市核心价值,多年来以蓬勃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2020年Q2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在青年人指数的数值中,东莞新流入人口中18-34岁人口数量占全市新流入人口的比重最高,为77.31%,力压南宁、深圳等城市,位列全国第一。
 
  “东莞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吸引各方人才加入,也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刘继云认为,东莞登上全国城市活力榜单,是东莞近年来不断升级人才政策大力招才引智的结果。
 
  人才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发展得好。除了积极的人才政策和各类招才引智活动,更需细水长流的人才服务。2019年9月12日,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下设人才服务科,按照更加注重以良好的综合服务引才留才的指示要求积极加强对人才的服务工作。成立以来,人才服务科积极落实各项人才补贴政策,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场所,并计划推出“优才卡”,多方融合打造更多人才服务载体。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科科长李珲表示,只有构建好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保障激励体系,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才能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有成长之望、无后顾之忧,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王学敏表示,东莞能够在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吸引各方人才不断涌入,不仅是东莞经济发展硬实力逐渐提升的证明,同时也说明东莞在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确实有明显进步,不断提升的城市品质、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和逐步完善的公共服务得到了认可。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硬实力与精神文化、城市管理的软实力兼具时,东莞招才引智底气更足。
 
  10多年过去,卢菊娇见证了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改变。如今走在东莞的街头,奔腾不息的车流与流光溢彩的灯光秀扮靓了城市夜景,大大小小的公园里四季繁花盛开、游人交织,图书馆、网红书店、文化空间在市民身边随处可见……“这是一座能够让你找到幸福感的城市。”卢菊娇说。
 
  变化的不只是城市,还有城市里的人,脚踩平衡车上班的青年白领穿梭在非机动车道上,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文明城市创建、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阳光助残等各个领域……我市公安户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户籍人口259.1万人,平均年龄为34.07岁,属于相对年轻的城市。
 
  《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到2035年东莞人口计划达到1080万人,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基本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站在新时代,东莞仍将敞开怀抱,拥抱各方涌入人才。而随着越来越多像卢菊娇一样的年轻人决定在东莞落户,这座城市也将持续年轻、充满活力。(记者 朱珍珍)(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