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持续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2-11-17 08:34:52

  东莞将持续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夜市里,一个名为“用法治方式规范公民行为习惯养成”的“摊位”,人气十足。
 
  日前,东莞市虎门镇以创新有趣的“夜间经济”宣传形式,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律师咨询等法律服务,将普法宣传工作与城市夜经济有机融合,让普法更有温度,更具“烟火气”,亦提高了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这仅仅是东莞大力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对此,东莞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法治东莞建设,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镇街、村(社区)、企业、校园等多维度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法治宣传品牌,进一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八五”普法期间,东莞提出要以高质量普法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法治东莞,推进更高效能的社会治理,为东莞顺利实施“十四五”规划,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其中,要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普法工作。要推进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相结合;要挖掘东莞本土法治文化资源,培育打造富有影响力的东莞特色法治文化品牌;要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
 
  东莞历来重视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镇街一法治风景”“一村居一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法治文化“前沿阵地”,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经过长期的实践,东莞市的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推动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打造东莞法治城市新形象。我们主要通过推动法治文化的“四大融合”,促进法治文化的繁荣,营造良好的法治城市氛围。其中,依托大小公园、广场、小区等建成超过100个各具特色、融实用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实体阵地,12个公园获评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结合法治创建,东莞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基础性社会工程,纳入“法治城市”“法治镇(街)”“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如充分挖掘整理具有东莞地方特色的法治名人、法治典故、法治警言进行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法治城市的认可度及自豪感。
 
  东莞把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环境文化等有机结合,在多种文化中融入了法治元素。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利用各种数字普法资源,方便市民查阅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法律案例,构建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服务体系。
 
  东莞推动法治文化与群众生活融合,增强法治文化感染力。在突出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方面,如东莞山区片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利用客家山歌快板说唱形式,编排法治文艺节目,组织进村巡演,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法治文化品牌。小猪班纳公司设计了系列法制宣传教育动漫,以法治动漫的形式将普法教育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运作之中。
 
  东莞推动法治文化与各类传媒融合,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和总结,东莞市级层面形成了东莞市空中普法基地——电台与法同行节目、《东莞日报》“法治东莞”专栏、法治宣传长廊、东莞普法网、普法宣讲团等品牌阵地。镇(街)里形成了麻涌镇普法之声、凤岗客家山歌普法、清溪“五子麒麟”普法、洪梅花灯普法、寮步电视“香市讲法”和法治公园、茶山“普法夜市”、莞城“10号普法日”、长安镇“周六普法街”、镇校合作普法和法治小区建设、塘厦“司法大讲堂”、横沥“法治涂鸦公园”等系列地方法治文化风景。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法治的保障。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正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近年来,东莞市坚持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计划进行推动,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创建工作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创建工作联动机制。其中,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以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为抓手,通过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等方式,不断提升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水平。目前,全市共有54个村(社区)成功创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其中9个村社区获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那么,在创建过程中,东莞有哪些经验和亮点呢?
 
  东莞大力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服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目前,全市建成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街公共法律中心3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89个,其中包括了30个示范性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50个示范性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22年,鼓励有条件的镇街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圈。目前,全市共14个镇街已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圈工作,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022年1-9月通过广东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东莞群众提供服务161956人次,居全省服务量的第3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东莞,是一座拥有改革开放基因的城市。早在1978年,东莞就引进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市场主体超150万家,企业超70万家,企业普法工作是其中一个“主战场”。
 
  近年来,东莞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以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结合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落实企业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依法治企工作,不断探索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依法治企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全市企业及员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步形成部门紧密配合、企业主动参与的企业普法新局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至今,东莞市共有344家500人以上规模企业获评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东莞坚持“高标准”谋划,从建立企业法治文化标准入手引导企业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东莞市认真落实企业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东莞市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形式、培训安排和阵地建设等方面的设置标准,推行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六有”“六个一”。
 
  东莞坚持“点带面”思路,以试点企业带动全市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市普法办选定了112家企业作为广东省法治文化示范企业的申报培育试点企业,全力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市全面推开。除了协助试点企业完成“常规动作”外,东莞也推动企业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思路,利用企业文化活动开展法治游园、法律知识竞赛等,依托企业、工厂报刊广播等开设以案说法法治栏目,在企业、工厂巡回放置法治宣传展板、在饭堂张贴法治类桌贴等等,通过各种方式丰富企业内部法治元素。试点企业也涌现了众多特色的做法,如东莞供电局的“法律诊所”、长安镇美泰玩具二厂的“饭堂法治文化”等,这些好做法也逐步在全市进行推广。
 
  东莞坚持“强服务”原则,利用律师专业力量参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近年来,市政府多个部门联合组建东莞市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东莞市工会律师服务团等,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此外,东莞市通过组建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团、工会律师团和鼓励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为辖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等形式,充分发挥律师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专业作用——2022年8月,市司法局、商务局、工信局、台港澳事务局、贸促会、律师协会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律师为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的通知》,组织村居法律顾问赴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聚焦各类所有制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开展专项公益“法治体检”活动,通过梳理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法律风险,指出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并就如何加强企业法治建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出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体检报告”,助力企业合规良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一直以来,东莞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有效模式。针对各类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的不足,东莞从学校设立法治课程这个主渠道入手,从学校环境的塑造、法治教育师资的配备、第二课堂的熏陶、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等多个环节紧紧相扣,探索出了“校园法苑”青少年普法教育模式,将其纳入《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东莞建设的实施意见》、年度改革行动计划、年度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等纲领性文件之中。目前,“校园法苑”青少年普法教育模式已在全市中小学推广,辐射全市近129万在校学生。“校园法苑”工作模式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学生以及家长和老师的欢迎,获评广东省普法办2018-2019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
 
  “校园法苑”依托学校原有的场地、设施,推进“六个一”的建设内容,即建设一处以上校园法治文化场所;组建一支包括法治副校长、学校法律顾问以及社工、学校老师等在内的法治宣讲队伍;每周播放一次以上校园普法广播;每学期召开一次以上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每学年组织一次在校学生学法知识问答比赛;每学年开展一次专题法治教育周活动。
 
  “校园法苑”构建起学法课时由“课堂+课外”、师资由“专业+志愿”、方式由“普及+个案”、内容由“知识+意识”的“四个加”教育模式,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设置了针对性的目标任务,利用面对面辅导、小组活动等各种形式,使法治宣传教育在学校形成常态化。
 
  “校园法苑”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各镇街、各中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如,桥头镇在“校园法苑”中创新实施“校园法官”机制,通过法官与学校一对一结对,实现“法官进校园”全域覆盖;石碣镇依托“校园法苑”工作机制,通过“地校联建”模式将石碣镇袁崇焕中学升级打造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并且培育了一支12人的青少年学生普法志愿者队伍;长安镇通过打造“长安法宝”人偶舞台剧等寓教于乐的创新普法形式,并且定期在辖区举办中小学生法治小品、法治书法、法治电脑绘画等比赛,拓宽了“校园法苑”的工作内涵。(东莞+)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