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商改取得新成果

灾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9-20 10:01:47
  东莞商改取得新成果
 
  19日,记者从东莞市工商局获悉,针对东莞商事制度改革所进行的调研成果已经出炉。
 
  自2012年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东莞一直在“宽进”和“严管”两方面进行探索。今年,依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东莞商改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
 
  而随着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市场经营行为更为复杂多样,东莞亟须系统、全面分析庞大的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充分挖掘各类主体数据的内在联系和特征规律,从而更加从容有效应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庞大市场主体总量对服务经济发展和市场监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为此,市工商局组织成立课题研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政府部门和高校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长达3万余字的《东莞市市场主体运行发展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工商部门掌握的市场主体基本信息、运营状况以及税务、科技等相关部门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市场主体结构、投资规模、产业、行业、地域以及活跃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纵向跟踪、横向比较、深入分析,全面总结东莞市市场主体发展的特点趋势,并与同类城市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对策,力求客观呈现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运行发展状况,以期为政府决策、社会投资、大众创业提供数据参考和有益借鉴。
 
  商改以来,东莞市新增市场主体73.85万户,超过2012年改革前市场主体存量的53.04万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规模达10645.20亿元。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9.4万户。
 
  从行业占比来看,东莞市实有主体数量排名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制造业市场主体中,先进制造业的占比超过五成。东莞市实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主体2.52万户,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主体数量最多,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59.31%,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新兴信息产业等紧随其后。
 
  从全市六大片区分布来看,截至2017年底,滨海片区实有市场主体24.50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24.38%,松山湖片区20.01万户,占19.91%,随后是城区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东南临深片区和水乡新城片区。
 
  自商改以来,滨海片区、松山湖片区和城区片区年均新增市场主体数量超过2万户,东部产业园片区和东南临深片区年均超过1万户,水乡新城片区年均低于1万户。其中,石龙、南城、麻涌、厚街、大朗、谢岗、东坑和松山湖8个镇街(园区)的市场主体增速最快。
 
  《报告》还对东莞企业活跃度进行了统计。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活跃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市场化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2017年东莞市企业整体活跃度指数为75.49,总体处于较高活跃度水平,居前五位的镇街(园区)为松山湖、南城、长安、东城、寮步,其中,松山湖、南城、长安、东城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东莞市各行业的活跃状况差异不大,总体良好。其中,76.19%的行业处于较高活跃状态,其中制造业和金融业接近高度活跃,显示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在逐步落实。
 
  《报告》显示,近年来东莞市产业链条加快延伸,产业配套不断完善,在产业集聚效应的带动下,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业务种类日趋多元化。
 
  一方面,业务种类多元的市场主体相对于业务种类单一的市场主体增速明显;另一方面,大多数行业的业务种类呈现增多趋势。
 
  2013年以来,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市场主体的业务类型也出现了快速调整。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包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商事制度改革推开以后,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东莞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全市新增市场主体无论是数量、占比,还是平均注册资本,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这具体表现为,大中型市场主体相对于小型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新增市场主体平均注册资本规模逐年扩大。
 
  2013年,东莞市新增大中型市场主体仅占所有新增市场主体的5.48%,2017年占比提高至12.74%。各类市场主体平均注册资本由2013年的73.56万元增至2017年的143.91万元,年均增幅达23.91%。
 
  近年来,在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刻影响下,市场准入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长期制约东莞市企业发展的因素逐步破除,东莞市场主体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经营理念更加现代化、经营能力更强的市场主体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东莞近年来企业类市场主体占比大幅提高,市场主体的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有力提升,而且在内资企业类型市场主体中,以有限责任制与股份制为组织形式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各领域重点企业集聚东莞,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以高级组织形式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和产业。
 
  商改以来,东莞市新登记企业集团200户,新加入集团成员企业999户,企业集团实有总数达310户,较商改前增长150%。
 
  从股改的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底东莞企业股改实有总量达382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536.67%,超过八成的企业股改登记是在商事制度改革以后完成的,充分凸显了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识在提高。
 
  “十二五”期间,东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加大对先进制造、高技术制造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变,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效果。
 
  《报告》表明,这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生产制造水平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主体由萌芽期向成长期转变,市场主体服务方式由生活性向生产性升级。
 
  目前,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市场主体占比已超过传统制造业,占据整个制造业一半以上。2013年,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市场主体存量为6.68万户,传统制造业市场主体存量有6.80万户,先进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为49.56%,传统制造业占主导地位;2017年底,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市场主体存量已增至12.16万户,而传统制造业市场主体存量为11.58万户,先进制造业市场主体数量占比达51.22%。而从增速上看,先进制造业的增长速度远快于传统制造业。
 
  与此同时,东莞高技术制造业市场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2013-2017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比重为9.82%,尽管目前占比相对于普通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但增长速度较快,2016年、2017年两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0.21%与12.68%,在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高技术制造业市场主体规模已超过普通制造业,且呈逐年增大的趋势。2013-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市场主体平均注册资本分别为158.81万元、165.86万元、245.56万元、239.40万元、249.68万元,高于同期普通制造业市场主体的平均注册资本。另外,从发展趋势看,高技术制造业市场主体平均注册资本呈逐年上升态势。
 
  2017年,东莞市政府出台《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目前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速达64.28%;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与生物技术,年均增速分别为53.67%与51.81%。
 
  此外,在各类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全市市场主体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呈现出创新势头持续向好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科技创新参与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成果增长较快,市场主体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力度不断增强。
 
  对市场主体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本市自身的纵向分析,还要通过与同类城市的横向比较,对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特点和潜力等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剖析。
 
  经全面比较,课题组选择了广东佛山和江苏无锡两个城市作为与东莞比较的同类城市。
 
  总体而言,东莞实有市场主体数量高于佛山和无锡,市场主体总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上,三个城市市场主体的结构类似。但在市场主体发展的质量上,三个城市则体现出差异。
 
  东莞内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为145户,远少于佛山的2178户和无锡的580户。私营规上工业企业数量1566户,约为佛山的2/3,无锡的1/2。外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2880户,是佛山的2.47倍,无锡的2.41倍。
 
  与佛山和无锡相比,东莞规上工业企业的外资驱动特征明显。在中国制造业受到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双重挤压的大背景下,东莞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沉重。
 
  《报告》分析指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平均企业利润来进行比较。东莞内资平均企业利润略低于佛山和无锡,但是私营企业平均利润为675.09万元,仅相当于佛山私营企业平均利润的50.96%,相当于无锡的70.87%;外资企业平均利润为940.40万元,仅为佛山的20.69%和无锡的24.71%。可以看出,东莞市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与佛山、无锡的差距比较明显,利润较低。
 
  虽然东莞整体数量上占优,但是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上全面落后于无锡和佛山。《报告》分析指出,与佛山和无锡相比,东莞规上工业企业依然存在一定规模的“僵尸企业”,因此,东莞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落后产能仍有较大空间。同时重大项目和“倍增计划”等政策应向带动多产业链、多行业的项目或民营企业倾斜。
 
  《报告》还分析了东莞市场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新增市场主体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中高端市场主体存量和增量偏少、市场主体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市场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东莞新增市场主体组织结构不够合理,虽然从2013年的68.99%降至2017年的54.65%,但个体工商户在增量上仍占较高的比重。同时,市场主体规模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小型市场主体占比最大,大型市场主体增长相对缓慢。
 
  此外,尽管过去几年东莞市高新技术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数量仍然偏少、比例偏低,增速也低于同期非制造业、普通制造业的平均增长率,也低于全市总体市场主体同期年均增速。
 
  过去几年,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也呈现出相对放缓趋势,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报告》认为,目前东莞市场主体整体基数较大,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但是培优提质、创新发展的“日月同辉”格局尚未全面形成。
 
  为此,课题组提出五点对策,包括:突出关键重点,完善优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科学调控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行政指导,积极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强化市场监管,全面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报告》指出,2017年东莞市三大产业结构为0.3:47.4:52.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是,东莞的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建议在引导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方面,做到有促有限,有进有退,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