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又不浪费成讨论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9-08 17:03:28
  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又不浪费成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吃的追求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又不浪费,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刘广伟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称,“节约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吃出健康的方式。健康是吃出来的,某些疾病也是吃出来的。同样,许多身体不适和疾病是可以吃好的。食在医前,治未病要把食事作为抓手,也就是要讲究吃的方法。”
 
  记者:您认为食事是健康管理的上游,应该如何理解?
 
  刘广伟:人体生存状态,分为健康、亚衡、疾病三个阶段,食学干预健康、亚衡、疾病由生到死的所有阶段,中医干预亚衡、疾病两个阶段,西医只干预疾病阶段。如果把人的健康管理比喻成一条河流,当代医学处在下游,传统医学居于中下游,只有食学贯穿全程,并独居上游。所以说,健康管理要从上游抓起,从食学抓起,才是明智的办法。
 
  记者:为什么说会吃食物就少吃药物?
 
  刘广伟:食物和口服药物都是通过胃肠与肌体健康发生关系。其作用原理都是一样的,即“食药同理”。
 
  食物是药物的上游。会吃食物就可以少吃药物,不会吃食物就会多吃药物。食物离着健康近,药物离着疾病近。这是一条真理。“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有相当一部分人尚不明白这条真理,重视医学而不重视食学,愿为昂贵的医药出价,不愿为好食物的成本买单;愿意多劳动、多付出为治病攒钱,不愿意为进食方式与方法用智慧、花时间。”
 
  记者:如何抓住抓好食事这个上游?
 
  刘广伟:抓食事,一要抓“好食物”的生产,要让生产者愿意生产好食物,让消费者愿意为好食物的成本买单;二要抓“好食法”的普及,要让消费者重视食用方法,用整体的认知替代片面的认知,用《表盘膳食指南》替代《宝塔膳食指南》。
 
  他表示,食学指出,吃出健康,要从吃前、吃中和吃后三个层面考虑。比如,“吃前”应该对自体有个认知,即辨别食物转化系统,最近的身体状况怎么样?是虚?是热?是寒?等等;还要辨别食物,食物的元素、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水)等;辨别食物的性格,有些食物是有偏性的,对于身体的失衡是有调整作用的,比如生姜、红糖是去寒的,西瓜、绿豆是泄火的等;还要辨别季节,比如冬天吃西瓜就不太合适了。
 
  “吃中”要讲究七宜,以适应自己的食物转化系统。数量适宜,暴食厌食都是不对的。品种、温度、频率、速度、顺序、生熟都要适宜,也就是要适合自己的身体,不能过于死板和机械。
 
  “吃后”是指从排出物的反应和肌体的感觉来检验吃得如何,它是一把尺子,检验吃的食物和方法是否适合肌体。要知道,人是为了肌体的存在与健康而吃,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肌体食物转化系统的需求,就是最好的吃方法,就一定能够吃出健康长寿。
 
  记者:健康中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如何从食事方面认识健康中国?
 
  刘广伟:健康中国把民族复兴和每一位国民的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健康中国不等于医疗中国,健康中国=食事+N事+医事。其中的食事包括食物和食法,权重排在首位;N事包括环境、基因、运动、心理等诸多方面,权重排在第二;最后才是医事,用医疗手段疗疾治病,权重最轻。健康中国,从上游抓起,事半功倍,会有四个显著优势。”
 
  其一,可以减少国人的疾病痛苦。首先就是要生产好食物,让人们只吃好食物,不吃伪劣食物,这是健康的第一要义。其次要让人们学会正确的食用方法,吃出健康,不要吃出疾病,避免“食病”光临。会吃食物,就会少吃药物,少得病少受罪。当今许多疾病是因食而来,例如“过食”会带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身体小有不适,处于亚衡状态,可以利用偏性食物进行调理扶正,避免疾病,避免痛苦。
 
  其二,可以减少家庭的医疗费。抓好食事与N事,健康自然来,可以少去医院,少花医疗费。医事是健康管理的被动应对。只有到了疾病阶段,才会进行医疗干预。这样不仅患者痛苦,还要花去大笔医疗费。许多家庭被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来,因病而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可以减轻国家的医保负担。食事与N事抓得好,医事就可以减少。直接减少国家医保支出。医保支出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也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健康中国从上游抓起,可以大幅降低国家医保负担。
 
  其四,抓上游,可以扶农扶贫。从“食事+N事+医事”的角度看,不能把未来的财政支持都投放到医事上,同时还要投放到食事和N事上,乃至重点投放到食事上,支持好食物的生产者,更多地抵达农民、农户。这不仅有利于健康中国总体目标的更好实现,还有利于扶农扶贫,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策略。 (记者 李保金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