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招商结果“不出意料”,余音绕梁让人回味

国内   来源:览潮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5-19 10:24:38
  近日,被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及GTC广告媒体建设经营项目的招标结果出炉,之前被传存在“量身定制”嫌疑的德高广告不出意料成了“最后赢家”,“这样一个结果并不能让人信服,白云机场及相关方面并未针对之前的传言做出任何合理的解释,反而仓促地做出决定,只能让外界对这其中存在猫腻的猜测愈演愈烈,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位业内观察人士对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位观察人士的话很有代表性。白云机场这次的招标的确在外界看来“迷雾重重”,针对德高广告在整个过程中获得的VIP级优待及项目中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等相关问题,媒体和公众的反应让整个事件具有了很强的话题性。

  在5月12日由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提供的稿件原文中有很多文字被相关人士认定为“很值得玩味”。相关人士指出其中两点——

  首先,“德高广告(上海)有限公司以商务技术分遥遥领先的优势取得综合得分排名第一,并最终成为中选人”。“商务技术分”这一项的设定是外界争议最多的地方,有关人士指出,在本次项目的评审细则中商务分设定为60分,并特别提示满分的标准不是报价最高者得满分,而是平均价上浮5%为满分标准、按偏离度扣分,而这就成为了外界对此进行针砭的核心点,因为这必然导致投标人压低报价,不需要以更高的价格取得优势,而对于这项与政府办公用品采购不同性质的招标项目,价格高则意味着国有资产的增值,价格低则意味着国有资产有流失的危险,从另一个侧面而言,商务分获得越高的公司可能从中让国有资产流失的幅度越大。按本文后来的叙述,德高公司获得本次招标结果的报价是3.6亿元(第一年基本价),“结合白云机场客流量,业内人为该项目合理市场价应该在4亿元以上。而招标方2.94亿元且过高、过低均扣分的做法,决定了该项目的中标价在3亿元左右,每年至少造成近亿元的国资流失,8年累计将可能达到10亿元”,媒体在之前的报道中已经有过类似的描述,而市场预估的4亿元以上的“合理市场价”与德高本次“3亿元左右”的中标价格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这是否真正每年至少造成近亿元的国资流失,外界不得而知,但是相关方面应该了然于心。

  其次,在该稿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用了较大篇幅对德高广告的背景进行描述,言下之意,德高“德高望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从本文的字面意思向下分析,占据全文篇幅1/3的内容包含了以下意思——首先,德高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丰富机场广告运营经验,其次,德高参与了广州地铁广告运营,再次,德高的广告客户资源丰富。但是,这次宣布中标的是德高广告(上海)而非其法国总公司,全世界各大机场广告运营分别由其不同的分公司进行,德高集团总部的优势并不能完全代表德高广告(上海)的实际运营能力,而实际上,德高广告(上海)对于自己的机场广告资源也是不自信,“独家经营华东排名前位的空中交通枢纽的机场广告媒体,业务主要涵盖7大城市:北京、上海、青岛、成都、沈阳、香港、澳门”,一目了然,德高广告的中国分公司也仅仅在TOP50的大陆机场中占据了三个席位。有专家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国际其他机场的运营经验就能很好地营运国内机场?拥有广州地铁的运营经验就能很好地运营白云机场?这就是一个谬论,广告行业有很强的地区特点,很难说西方亮了东方就一定亮,也很难说倒腾大米赚了钱倒腾玉米就一定赚钱”。何况,这里的德高集团总部并不完全等同于德高广告(上海),拉虎皮当大旗的做法不仅没有说服力,反倒显露出局促和小气。

  而所有的迹象只是在坐实一个之前的传言——德高广告与招标方存在某些方面的默契,所谓的“一拍即合”只是在掩盖之前诸多的“眉目传情”。

  而这样的“旁若无人”的举动也引起了相关方面的注意。有消息称,作为有意参与本次招投标的北京正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购买了标书后,在对本项目的相关背景及细则进行评估审议后放弃了投标,而在目睹整个招标流程中的不合理过程后,5月2日,该公司派专人向国资委及广东省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分别递送了实名举报信,而在国资委出示的相关回执中显示,之前国资委已经收到相关方面邮寄的举报材料并转给白云机场集团纪委进行处理。“虽然我们公司没有参与本次招投标,但是对于整个行业而言,白云机场和德高广告之间的怪现状是会起到很坏的示范作用,对于广告良性生态圈的形成具有不可逆的损害,为了行业的未来,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认为做出这样的举报是值得的”正平文化相关负责人的话义正言辞,也得到了行业人士的响应,有权威人士表示,正平文化的行为为类似白云机场这样涉及国有资产保护的招投标行为各方敲响了警钟,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至少证明市场参与方已经具有了主动维权的意识。

  白云机场此次广告媒体建设经营项目的结果似乎已经“板上钉钉”,但是围绕其展开的争议却在继续发酵,余音绕梁,岂止“三日不绝”。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