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座GDP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不仅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还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现代与传统在这里交相辉映,诞生出“最传统MIX最潮流”的文化特色。从鸿福桥市集到“火柴盒音乐节”,再到跨越城乡的“文艺村超”,东莞俨然成了一座流动着的群众文艺大学城。
东莞群众文艺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元文化交融。超过两亿人曾在东莞工作和生活,他们带来的五湖四海的多元文化,为东莞群众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力源泉。东莞的经验是扎根人民,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并进行广泛而多元的创作,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政府在东莞群众文艺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搭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少儿艺术花会等系列常态化创作赛事平台,设立和扶持90个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东莞连续五届有作品入围群星奖决赛。近十年,东莞获省级群文创作奖项达259个,诞生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群众文艺精品。
东莞是全国人口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城市之一,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15至59岁人口占比高达81.41%。年轻意味着创新、活力和无限可能。东莞适时推出“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共享文化年、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等系列品牌活动,成功吸引草莓音乐节等大型活动落地东莞。
东莞还将制造业艺术化,在制造中突出和彰显美学工艺和元素,叫响了“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的美誉。利用自身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的契机,东莞将多元化文化创意赋能传统制造业,使工业制造转型升级、工业旅游和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原创音乐剧《东莞东》以致敬改革开放,寻找“2亿分之一”城市建设者为主题,通过再造新场景,进行新表达,将人们带回到改革开放初期那段催人奋进的拼搏岁月,引发了强烈共情,同时也在发展新征程上,团结和凝聚新生代的奋斗力量。
东莞力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实施“四馆一剧院一空间”等高品质文化工程,构建起更完备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推动文化场馆体系化、联盟式发展,东莞创新拓展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还组建博物馆、美术馆、剧院、莞空间“四大联盟”。
东莞深化文旅体融合创新,策划并推出系列高品质、现象级、爆款类文化活动。结合莞邑文化的底蕴,东莞已成功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形成了全民“议龙舟、看龙舟、划龙舟”的氛围,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近8亿人次。这是东莞活化传统,让群众文艺活动古今交融的典范。
多元文化在东莞交融创新,共创共享,使得东莞犹如一所流动的群众文艺大学。这座城市既为前来奋斗之人提供文艺的温暖和鼓舞,也辐射着全国,共同促进着多元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正如东莞在推进会上的介绍,这所流动的群众文艺大学城,不断滋养着奋进中的东莞和东莞人民,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