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与华中师大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正式签约“共建教育实习点”,双方将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展开深度合作。此次合作旨在探索未来教育的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创新。
合作背景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是东莞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学校之一,以开放的教育理念和智能化的教学设施为特色,积极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华中师大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则拥有丰富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参与人员
签约仪式由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党委书记黄涛、副书记李娜、教授张屹、副教授戴志诚、办公室主任余红亮,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字化教学部部长、教研员王征,滨海湾新区管委会四级调研员孙小平、社会事务局局长李敏芝,滨海未来副校长黄少卡等共同见证。
合作目标
双方合作将充分发挥滨海未来优秀的师资和教学水平,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为师范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同时为滨海湾未来学校注入新的教学活力和师资资源。
人工智能教育规划
在座谈会上,双方就人工智能教育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滨海未来计划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创新实践平台、锻造师资团队、协同高新产业资源,并与高校合作开发特色课程,通过比赛促进教学和学习。
区域优势
滨海湾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这为学校推行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落地也将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
学部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在国内率先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平台。学部在科研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出版了大量著作,发表高水平论文,并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国际合作
学部还通过“国际视野拓展计划”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了优质国际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促进了对外合作交流。
社会服务
学部积极参与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政策文件制定,并连续10年发布《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同时,依托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等平台,培训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引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华中师大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感知、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等核心素养,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教室和个性化学习平台。
未来展望
高校科研将紧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双方共建教育实习点的合作将不断拓展与深化,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滨海未来学校将借助高水平人工智能智库资源,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打造东莞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示范。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与华中师大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合作概览
本网观点:此次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与华中师大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合作,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双方将共同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为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