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了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受邀出席活动,并与国家航天局签署了搭载载荷交付证书。此次交付的空间科学实验载荷包括141个由航天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合提交的非晶合金样品,以及与德国宇航中心空间材料物理研究所合作的空间熔体扩散行为研究(ATLAS)载荷和样品。这些样品将在真实太空环境下开展非晶合金服役和合金熔体扩散行为实验研究。
实践十九号卫星是我国首个可重复使用的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于9月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0月11日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本次实验的圆满完成,为非晶合金在未来太空服役和空间制造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在轨验证机会和基础数据。非晶合金材料经受了真实太空环境和返回大气层高温烧蚀的考验,体现了非晶材料优越的综合性能和空间应用的巨大潜力。
卫星搭载载荷的交付,标志着实践十九号卫星工程返回任务的圆满完成。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实力,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材料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践十九号卫星的载荷交付仪式,我们看到了中国在空间科学实验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技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