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多地纷纷推出相关发展规划,以抢占这一万亿级市场。
北京市:力争三年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四部门发布的《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方案明确了技术创新、安全管控、产业链竞争力、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江苏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江苏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设定了到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高效运转,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全国领先。到2030年,形成智能互联、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低空设施网,低空经济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极。
重庆市:低空飞行器数量增长15%以上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5年,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低空飞行器数量增长15%以上,飞行架次、飞行时长增长20%以上,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400家。
上海市: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建立完整的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产业体系,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应用场景:低空物流与文旅蓬勃发展
福建省开通首批低空客货邮物流配送海岛航线,无人机将海产品运送至配送点,时间缩短20分钟。
成都市推进医疗物资无人机配送航线报批,谋划山区邮政、末端物流无人机配送等应用场景。
深圳市发布1万份低空飞行产品免费体验券,推动低空旅游、无人机表演等体验。
河北省发布37项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涵盖物流、空中通勤、救灾救护、航空旅游等领域。
无人机产业:政府和企业纷纷布局
上海市金山的华东无人机基地完成5.5万平方米物业建设,引进36家无人机产业链企业,计划总投资33.3亿元。
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33.8%。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达到3.5万亿元。
上市公司布局:多家公司披露最新进展
数字政通推出“星揆计划”,布局空天地一体化城市级低空经济SaaS平台。
海南机场旗下美兰临空产业园引进飞机维修、航空物流等核心产业,研究延伸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杰创智能研发无人飞行器管控平台,提供低空空域监测和防御服务。
中航西飞具备大中型有人/无人航空器研制能力,满足低空经济领域产品需求。
驱动因素与未来发展
财通证券认为,地面交通拥堵、空域资源未充分挖掘、eVTOL经济可行性、自动驾驶技术成熟、飞行器标准落地、下游应用高适配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五大驱动因素。
中信证券认为,低空经济是“航空+”式的融合经济形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将完善基础设施和运营建设,拓展先进技术,扩大全新应用场景,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发展增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