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东莞市迎来了年度最大的迁徙潮,数以亿计的返乡大军从这座城市出发,返回他们的故乡。与此同时,东莞市在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旨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1月8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其中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东莞作为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也将迎来大批返乡人员。这些返乡人员不仅满载着一年的辛劳与收获,也见证了东莞城乡发展的新变化。
1月7日,东莞市召开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推进暨旅游发展大会。会议总结了去年东莞在“百千万工程”和旅游工作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东莞将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打造“湾区潮流生活休闲集聚地”,通过发展文旅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东莞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城乡关系的处理。通过学习浙江的“千万工程”经验,东莞正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广东的“百千万工程”则更加注重“百县千镇万村”的联动发展,强调“县-镇-村”三级联动,以解决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东莞拥有34个镇街(园区),常住人口超过1048.53万人,其独特的市直管镇体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百千万工程”中,东莞的镇街经济发达,多个镇的经济与人口体量甚至超过了内地的很多县。2023年,东莞有10个镇和15个村(社区)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展示了其在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中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我市通过构建“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集中资源力量推动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体系突出了产业转型升级、镇村工业园改造、乡村振兴、绿美生态和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东莞还通过发展文旅产业,推动山水田园变公园、镇街园区变景区、城乡资源变资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本市拥有超过22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4万家,制造业涵盖了我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4个大类。然而,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东莞现有的空间形态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为此,东莞通过“百千万工程”推动空间重塑和产业升级。
中堂镇潢涌村通过实施“工改工”项目,成功完成了产业升级。潢涌智造产业园重点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吸引了多家知名企业进驻。此外,道滘镇大岭丫村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了从普通岭南城中村到田园风光的美丽蜕变,为文旅等新兴业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东莞在“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中,不仅注重产业和空间的发展,还关注基层治理和民生改善。东城街道光明社区通过交通拥堵治理和“僵尸车”清理,显著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东莞还通过“百千万·全莞拍”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我市还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暑期生活,通过“百千万·莞一夏”活动,为“小候鸟”们提供安全健康、科创强市、兴趣爱好、老年教育、电影曲艺、亲子阅读等六大主题公益服务,让这些孩子们度过一个温馨充实的暑假。
莞讯网观点:东莞通过“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在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东莞的经验为全国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展现了地方政府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主动作为和创新思路。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