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12位人大代表就培育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民生保障等热点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弩在15日的采访中,重点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发表了见解。张弩表示,虽然我国医改取得了一定进展,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要实现“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目标仍有差距。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医疗资源相对富集,但每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和护士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他提出以下建议来推进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强基工程:
一、设施扩容
1、 根据地区人口基数、结构和疾病谱结构,因地制宜强化县、乡、村的床位、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2、丰富“百千万工程”内涵,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老人、儿童、妇女和常见多发疾病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力。
二、人才扩容
1、针对基层医护人员供给不足的问题,加强医护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才绝对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2、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强对口帮扶和巡回服务,提升医疗资源调度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医疗
1、利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让老百姓“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2、通过5G网络开展远程手术等,实现国家级专家资源在基层的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张弩还提到,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将推动AI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这将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带来革命性的飞跃,让群众体验到更丰富、更便捷、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在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中,张弩强调,要统筹考虑设施、人才和技术三方面的扩容下沉,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通过这些措施,广东有望在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莞讯网观点:张弩代表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利用“互联网+医疗”和AI技术方面,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条件也有能力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期待这些措施能够尽快落地生根,让更多的广东人民受益。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