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横沥新的增长极在哪?

财经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01-29 22:32:39

2024年横沥新的增长极在哪?
 
以“投资年”行动为突破,从何做起?
 
创建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横沥优势在哪里?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释放出哪些信号?
 
不久前,中国共产党横沥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暨镇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作为对今后一年横沥各项工作起引领作用的“路线图”,镇委工作报告对于城乡融合发展无疑意义非凡。
 
透过会议,感知动向。翻阅报告万字之言,有实事求是的思考总结、有解放思想的具体规划、有大胆创新的切实展望。通过梳理发现,在横沥镇委工作报告中,对此有着详尽论述:“工业立镇”“投资年”“新型工业化”“百千万工程”“人才集聚”等这些关键词,构筑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瞄准新目标与新方向,“全力打造横沥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是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与之匹配的,还有“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流城市新风貌、实现产业能级新跃升、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新模式……横沥以五个“新”字,力争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回顾过去的一年,横沥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步履坚定、铿锵有力——预计2023年GDP增速4.0%左右;在广东“百强镇”排名第26,充分彰显了全镇上下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丰硕成果。
 
这一年,全镇经济经历了逐步企稳回升的态势。面对内外部环境挑战,横沥用实力“顶住了”“稳住了”。归根结底,是在镇委、镇政府的统筹指挥下,深化经济调度,强化协调推进,全力稳工业、拓外贸、促消费、扩投资,工业投资增长24.7%,外贸进出口增速比全市高4.7个百分点,社消零基本每个月均保持9.0%以上正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向好。
 
这一年,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一个个火热的施工现场,为建成、投产、见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立横沥镇现代化产业园现场指挥部,以连片统筹形式划定4272亩横沥西部现代化产业园,7个连片改造产业园土地整备有序推进,共启动12个“工改工”项目,完成拆除整备200亩,处理497.3亩批而未供土地。
 
这一年,全镇市场主体活力十足,一大批优质企业扎根横沥发展,无疑是企业对扎根横沥充满信心的体现。2023年横沥镇招商推介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及动工仪式成功举办,全年共招引项目46个,总投资超128亿元。2023年底全镇高新企业数达44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3家、瞪羚企业8家。
 
如果说制造业家底雄厚,是横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那么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政务服务能力,则是横沥发展腾飞的重要动力。
 
从地图上看,横沥镇区位优势显著,紧邻松山湖生态园板块,从莞高速、莞番高速、环莞快速、东部快线纵贯横沥,交通环境优越。
 
从更高层面来思考,区位的优势将带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溢出、松山湖科研成果转化等机遇。一方面,深入推进创新强镇建设,成立东莞科创横沥专精与特新创业投资基金,当前已投资擎洲光电公司1500万元。另一方面,进一步密切与大湾区人才之间的联系交流,成功举办“环球厨神·国际挑战赛2023”中国总决赛,落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饮食业人才战略合作暨稻香厨艺学院,揭牌成立香港东莞横沥同乡会青年会活动基地,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高分通过验收,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然而,应该客观看到,尽管前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迈向新征程,建设现代化,横沥面临的挑战较大,任务艰巨。
 
作为工业重镇,横沥区域面积仅有44.67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60%,土地供应日趋紧张,且镇内存量工业用地也非常有限,破解土地瓶颈势在必行。横沥推动资源优先倾斜工业,积极推动商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以推进“工改工”为突破口,为优质企业全面发展腾出新空间。
 
这一次,无疑是借势借力发展、加快破题攻坚的难得契机。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区域高水平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勤上光电改造项目旧厂房启动拆除;东长智能产业项目一期“工改工”项目清拆行动全面铺开;横沥镇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区旧厂房拆除工作拉开序幕……进入2023年第四季度,横沥政企齐心抓时间、赶进度、提效率,优化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的步履不停,折射出横沥破解土地碎片之困、产业升级之困的拼劲。
 
当前,“百千万工程”进入落地实施的关键时期。横沥深知,拼专业、拼服务,深挖到底,方能把握先机。只有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之以恒细化“施工图”,才能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聚焦“项目、空间、效率”,深入实施“投资年”行动。通过镇村联动、部门协同,进一步树牢抓投资、上项目的鲜明导向,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支持引导怡合达等龙头企业牵引全产业链的技术集群突围,加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引导一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扩产提能、升级换代。
 
在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只有结合内外需求、打通内外循环,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才能有助于提升横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赴外招商频率,建立优质项目发现机制,带着任务精准招商,形成全民参与的大招商格局。积极走访对接企业总部及“链主”企业,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到横沥投资布局。加强招商人员培训交流,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专业化水平,运用“以投带引”“以商引商”等创新模式,力争引进一批高附加值、高税收、低碳绿色的产业项目。用好“镇村联动”共享机制和厂房物业招商引资奖励等政策,广泛调动多元社会主体招商积极性。
 
新时代,新征程。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新的实现形式和载体支撑,只有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才能激发镇村联动强大动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去年以来,横沥镇高规格成立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搭建起实体化运作的四梁八柱,构建镇“1312”“百千万工程”典型引领体系,形成全面推进类、重点推进类、加快推进类的“3个6”分类施策机制。
 
自此,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其势渐成,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兴可期——隔坑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隔坑、半仙山、村尾、新四4个村成功创建特色精品村,18个村(社区)均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村组两级总资产同比增长9.0%,总收入增长6.9%。在2022年度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荣获第一名。
 
锚定新的“增长极”
 
勤耕不辍,终有所得。聚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重要任务,横沥如何扛起发展重担、推进阶段任务、落实年度目标?翻阅镇委工作报告,答案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关键在于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横沥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发力期、转型升级突破期、综合优势转化期。
 
从大环境来看,中共东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工作中,增强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和底气,以大抓经济的坚决行动和实际成效唱响东莞经济光明论。
 
随着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愈加凸显、消费需求持续旺盛等支撑经济复苏回稳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全镇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大势积极向好。
 
翻看今年的镇委工作报告,让发展目标可量化、可预期,观点明确,目标清晰——将2024年定为“投资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5%,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
 
着眼于经济现代化发展,要在工业经济上狠下功夫,加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类引导企业通过竞拍土地、租赁厂房、定制厂房进驻产业园区等方式实现增资扩产,提供项目落地全链条服务,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速项目落地进度,力争实现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的目标。
 
着眼于协调发展,要以创建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为发力点,激发镇村联动强大动能,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谋划总体规划设计,打造“三川绕五环”美“沥”典型示范带,与“三河六岸”城市设计、五大片区控规、综合交通规划、东部农旅产业融合示范园等多个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紧密互动,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
 
着眼于“贸工消”一体发展,将制定完善资金补贴政策,强化服务保障,促进产品、服务、技术、品牌“走出去”,为发力“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保驾护航。强化模具、电子信息、智慧光电、食品饮料四大支柱产业主导型“链主”企业的引进培育,做好牵线搭桥,推动镇域企业“组团”发展。
 
着眼于绿色发展,将谋划建设隔坑村美丽田园、“张山峰”公园等魅力生态景观。通过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加强“三河六岸”格局塑造,进一步拓展以东引运河为主轴的中心城区带,美化提升横沥城市形象。同时,整合一批特色文旅资源策划精品线路,开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格局。
 
“发展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埋头苦干的同时,横沥不忘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五位”问题出发,加大力度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民生万事,枝叶关情,报告中的这些术语看着抽象,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体到日常生活,就是确保中心小学主体教学楼春季如期投用;加快推动实验学校、第二小学扩建工程立项;推动横沥医院改建工程尽快完工、新西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抓紧启动建设;全力打通一批交通堵点,新增停车位不少于2200个;织密筑牢民生网底,坚持兜准兜实,切实加强“老弱病残孤”等特殊困难群体人文关怀和生活保障,等等。
 
向着春天出发,这座百年牛墟名镇活力无限。横沥镇将乘势而上,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工作新局面。(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